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极为重要,它关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关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小学数学教师为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可适当设计一些分层型作业、情境型作业及动手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关键词】 作业设计;分层;情境;动手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作业设计水平如何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养.近年来,国内关于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愈来愈多,可以说层出不穷.之所以有如此多人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主要因为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它关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关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究竟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呢?接下来,便简要谈谈自身的几点看法.
  一、分层型作业的设计
  所谓分层型作业即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层次有的放矢设计的一种作业类型.分层型作业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更具针对性.因此,这样的作业设计也相对有效.为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分层型作业的设计方面多下功夫.
  例如,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数学教师针对C层(学困生)同学设计作业:(1)0.4 0.5=;(2)5.4 3.7=;(3)4.7-0.8=;(4)8.5-3.7=;(5)……针对B层(中等生)同学设计作业:(1)0.6 1.2-(0.6 0.9)=;(2)0.6 1.2-1.5=;(3)……针对A层(学优生)同学设计作業:请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规律,并自行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作业设计完成后,数学教师并未直接告诉同学哪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究竟应完成哪些作业,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喜好灵活选择想要完成的作业.这样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切实满足了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分层型作业的设计看似麻烦,但取得的成效却极为显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在分层型作业的设计方面深下功夫,设计出更多高质量的分层型作业让学生完成.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更利于调动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
  二、情境型作业的设计
  情境型作业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提出数学问题的一种作业设计形式.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过于枯燥乏味,极难激发小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基于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数学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下面一张图片,看到该图片,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而数学教师则顺势说道:“同学们,请你们数一数,图片上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啊?”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快速数了起来,很快即有同学给出答案:“图片上一共有9只猴子.”“很好,图片上已然说明共有18个香蕉.如若这个小朋友想要把这些香蕉平均分给这些猴子,每只猴子平均能获得多少个香蕉呢?”“每只猴子平均可获得两个香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该作业是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而数学教师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型作业让学生完成,这样的做法无疑也是有效的.
  具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显示,情境型作业的设计是有效的,是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吝其行,积极有效的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境型数学作业让学生完成.
  三、动手型作业的设计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强,但动手能力却较弱.这也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切实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在设计上述作业类型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一些动手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数学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完成:请于放学回家后,在家中找到一些易于进行平移和旋转的物品,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并将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业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同学拿出家里的小板凳进行平移和旋转,有同学拿出家里的剪刀进行平移和旋转,有同学拿出家里的筷子进行平移和旋转……有的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是进行过动手操作的,还专门拍摄一段小视频发送给数学教师.由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积极性不难看出,这样的动手型作业设计亦是有效的.
  动手型作业与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类型存在一定不同,它需要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方能完成.在此完成动手型作业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选择合适时机科学设计一些动手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四、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应更具时代发展特点,不仅要注重趣味性,更要注重专业性和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除本文提及的上述作业类型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设计游戏型作业、故事型作业及调查型作业让学生完成.无论采用何种作业设计方式,只要小学生乐于完成,符合教学主题,那么这样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即可称之为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体系结构,阐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图形界面(GUI)研究现状.设计实现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字系统应用平台".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
【摘要】 本文将以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结合情境教学的方法 策略,重点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方法策略  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可以这样说,数学情境教学和数学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思索和解决数学难题.此外,数学情境一般比较贴近于生活,在学生学习数学和了解数学的过程中,也能时时联系
介绍了约束条件的函数优化的主要问题及处理约束的解决方法,针对一般性非线性规划问题,采用免疫算法来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是:首先引入罚函数构造新的目标函数,而后运用免疫算
文章分析了影响足球机器人无线通讯系统的噪声和干扰,设计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无线通讯接收与发射电路和通讯协议.实验结果表明本无线通讯系统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克服干扰,满足
【摘要】语块能力发展是一项复杂抽象的不确定系统,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影响强弱次序不甚明确,长期跟踪搜集大量数据不易操作.本文基于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的局限性,论证了运用灰色关联建模分析的必要性.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建模对影响语块能力发展的各个因素进行统一的实例分析,确定因素间关联程度的强弱,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本文为语块能力发展可靠性研究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灰色系统;灰色关联分析;建模;
【摘要】计算实习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计算实习课中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我系计算实习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一、引 言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接受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
非线性最小二乘数值求解过程中,残差函数非线性程度较高时,必须计算Hesse矩阵,而其工作量往往很大的.通常的作法是使用拟牛顿法,用一阶导数信息来逼近二阶导数,不仅不能获得
本文从解决现今停车场泊车困难的问题出发,设计了一套基于 Zigbee 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智能停车场系统。该系统利用车辆检测器对车位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将 Zigbee 技术作为信息传
应用三维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中的二阶校正算法,在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荧光光谱严重重叠,以及干扰物质存在下对血浆中两种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同时定量分析。三维荧光激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