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毫无疑问,本期《红周刊》与雪球网、手机腾讯网合作的“雪球人气用户献策2015”栏目的嘉宾徐大为是低风险投资的典范。但是,低风险也能带来高收益。截至2014年最后一天,徐大为2014年投资收益率达87.5%,从而将10年来平均年化收益率提升至36.8%。10年!36.8%!在神奇的复利之下,这是个可怕的数字!“我的收益率从2010年以来一直低迷,在2014年终于得到突破,特别是最后2个月的盈利,居然接近了从2005年入市到2013年底的所有利润!感恩这场大风,感恩大风来的时候我在场内!”
徐大为将这场大风定义为“杠杆牛市”,并时刻保持清醒:“未来的去杠杆永远是悬在股市头上的达摩斯之剑。”也许我们仍然看到繁花似锦,但隐忧是否已经埋下?
2014年投资总结
1、实盘总结
2014年我的整体投资历程分为几个阶段(投资收益见图一):
1)高杠杆阶段,整体仓位超过200%,从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初。实盘从最初亏损10%到盈利10%。权益仓位和固定收益仓位基本各50%。
2)中杠杆阶段,整体仓位大约120%~170%,从2014年4月初持续到2014年11月底,实盘从盈利10%到盈利40%。随着债券的上涨,固定收益仓位不断减持,以权益仓位为主。
3)低杠杠阶段,整体仓位降低到100%以下,从2014年11月底到2014年12月底,实盘盈利从40%到年底的87.5%。清仓固定收益仓位,开始降低仓位做套利。
2、我的投资心路历程
2014年是丰收的一年,也是股市和债市跌宕起伏的一年。年初2倍杠杆可转债做正回购,持仓如下:
“中行转债75.28%、徐工转债 44.14%、工行转债35.6%、隧道转债 26.53%、国电转债10.4%、石化转债 9.07%、资源B6.79%、中证资源(已经赎回)6.22%、南山转债3.49%、资源A 1.63%”。
持有的都是100元以下低价可转债,即使在目前看是不可思议的低成本和安全边际的情况下持有,在2014年最开始的3周内,还是给我的投资账户造成了重创,净值最大回撤竟然达到了10%,并严重跑输沪深300指数。
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绝望,看着94元的徐工转债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每天跌1元,就这样一直跌到了85元,我想补仓,可是已没有资金,不仅如此,由于可转债价格的下跌,造成正回购折算率的下降,我不仅不能补仓,还不得不割肉减仓。而就在此时,别人新股申购、创业板等都在“吃肉”。所以,当我们希望靠杠杆迅速赚钱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一下,即使天色将要破晓,我们是否有能力支撑到最后?
2014年年初债券价格出现雪崩式下跌,市场传言2014年将是中国债券市场出现实质性违约的元年。很多业绩良好、负债率并不高的上市公司企业债年化收益率都超过了20%,相比可转债而言,显然纯债利润的确定性更能够保证,所以我在年初做了战略性调整,将很大一部分可转债仓位转移到了纯债上。这个策略在年初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账户收益率迅速从跑输沪深300变成了跑赢沪深300。当然这也拜股市下跌所赐,毕竟在债券大肉满天飞的时候,股市是很难有起色的。同样20%的利润,一个无风险,一个有风险,大资金该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虽然年初的债券操作整体得心应手,但还是在12正邦债上栽了跟头。问题也是出在仓位控制上,4月初趁价格下跌买了不少,但随后爆出正邦科技年报盈利修改为亏损的消息,这对于债券非常有杀伤力。因为年报连续2年亏损,债券要停牌失去流动性,这个消息造成正邦债大幅杀跌近10%,而我心态受到影响,同时为了追其他一个更确定的套利机会,在最低点卖出大部分,成为典型的反面案例。
有了这两次教训以后,我对于仓位的控制更加谨慎,尽量不过分使用杠杆,同时尽可能将仓位打散,分散持仓。2014年年中套利几个封闭式基金,包括基金景宏、基金裕隆、基金泰和,都获得了一定的相对收益。后来趁银华稳进接近低折的时候,买入瑞福进取对冲,在7月初最初的上涨行情中,有幸没有跑输沪深300指数。
随着指数的上涨,我心里出现了不安,因为此时无风险利率已经下来,而我由于正邦债造成的打击,踏空了债券市场的主升浪,而此时转债价格还在低位,于是回补了中行转债的仓位,并上了一点小杠杆。
到2014年10月,指数不温不火,我的收益率还在20%以下徘徊,这时候“起风”了,中行转债涨起来了,我换石化转债,石化转债随后起涨,之后上证指数重上3000点。
由于“风力”强劲,以前一年都出现不了几次的套利机会,在2014年12月漫天飞舞。首先是分级基金溢价,超过10%的溢价居然维持了一周多,很多人在这一周靠套利分级基金溢价收获20%收益率。
然后是股指期货的高升水,最巅峰时到达了140点以上,做简单的期货和现货套利,就是一个月4%的收益。当然,实际上140点升水,后来在一周内恢复为20点左右,抓住机会的人,赚取4%无风险收益只需要几天时间。
之后是可转债相对正股的折价,中行转债相对正股1%以上的折价居然坚持了约2周时间。假设每天卖出中国银行的股票买入可转债,同时尾盘转股,2周时间可以降低成本10%。
再之后是分级基金的折价,由于分级基金的高溢价造成了其规模的严重膨胀。随后就出现了折价,折价虽然不高,但是1.5%以上的折价坚持了3周以上,扣除0.5%的赎回费用,买入合并赎回3天一个循环,3周也能跑赢净值5%。
最后是国信证券,由于规模较大,基金网下申购的中签率达到6%,于是各路资金纷纷寻找中签较多的基金申购,套利新股的收益。
最终在2014年我实现了87.5%的收益率,并跑赢了沪深300指数23.6%。依靠复利,我这一年在股市的盈利,超过了2005年至2013年的收益总和。 2015年投资展望
1、市场宏观估值——A股市场合理估值约3400点
既然是制定2015年的作战计划,首先需要对市场的估值做一个大致的判断。
首先是权益类产品,也就是股票、股票基金、可转债等,其估值取决于股票的整体估值情况。2014年底,上海A股整体市盈率大约15倍,扣除低市盈率的银行股,其他股票的整体市盈率超过20倍,深圳A股整体市盈率超过30倍。从估值角度看,上证3000点已不能说是低估区域了。另外,回顾A股市场的历史,2000年的2000点是绝对的高位,而到了2006年,2000点基本处于合理估值区域,虽然A股巅峰到过6124,但香港H股在2007年底相比A股普遍是4折的价格,所以2006年的2000点并不算低估区域。考虑2006年到2014年一共8年时间,上市公司的平均ROE大约10%,而分红占比3%,也就是平均利润增速7%,那么到2014年底,A股市场的合理估值在3400点左右,大致就是2014年年底的收盘位置。
再看固定收益率产品,也就是债券、分级基金A类、打新股等产品。较高信用等级的纯债,收益率区间在7%~9%之间,分级基金A类的收益率在7%左右,打新股一年大约有10%的收益。相比2014年初的钱荒,无风险收益率已经下降了很多,但相比股市,仍不失吸引力。
另外也要考虑到,2014年实业仍然不振,房地产价格仍旧较高,由于美元非常强势,2015年是否会出现外资流出?如果外资流出不多,依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足以应付,但是否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外资流出呢?中国是否有可能遭遇俄罗斯2014年底的窘境呢?
A股从2000点涨到3000点,从动能来看,2015年继续向上的概率还是会大一些,但是这波行情的顶部在哪里?我不知道。而我认为无风险利率会进一步下降,否则无法支撑股市进一步上升,一旦市场出现钱荒,靠融资盘支撑起来的这波牛市,则一定会出现雪崩式的下跌。
2、2015年投资策略——上涨跑赢指数,下跌跌幅可控
市场乐观和悲观预期并存,在这个前提下,我的投资策略是:通过仓位控制和动态再平衡,争取牛市不跑输沪深300指数,而熊市则亏损不超过10%。具体方法如下:
(1)70%左右仓位配置在权益类品种,30%左右仓位配置在固定收益类品种。当股市上涨,逐步减持权益类品种,增加固定收益率品种;但当股市下跌时,不增持权益类品种。
(2)争取实现权益类品种的收益率超过沪深300指数15%。提出这个15%的目标是有依据的。举一个例子,买入沪深300权重股,然后通过融资融券的方式打新股,1年大约能获得额外10%收益。而沪深300指数有3%的分红,根据指数的规则计算,分红后指数自然回落,所以这个3%分红收益可以自动跑赢。剩下2%的收益来源于:1年寻找一次或者两次沪深300股指期货折价的机会,卖出现货买入折价期指,等期指溢价后换回现货。
当然,这仅是我提出一种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构想,也可能存在其他更好的方式,具体还要看实际的市场情况。
(3)争取实现固定收益品种收益率达到15%,这个可以通过期现套利、买分级A及纯债的方式来实现,当然15%必须依靠轮动来实现,这也要看市场的具体机会。
(4)模拟股市上涨50%,上证指数上涨到4800点,该方式获得的收益率=70%*1.5*1.15+30%*1.15=1.5525,也就是55.25%的收益率。模拟股市下跌30%,上证指数重回2250点,该方式获得的收益率=70%*0.7*1.15+0.3*1.15=0.9085,也就是下跌9.15%,基本实现了“上涨跑平指数,下跌跑赢指数且跌幅可控的目标。”
经验总结:高杠杆是不是印钞机?
在2014年这波行情中,我跑赢沪深300指数较多,和上杠杆有较大关系。不可忽视的是,2014年的收益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收益率和杠杆倍数成正比。
我的好友阿土哥,在中行转债103元,找券商配资上10倍杠杆买入,依靠今年的火爆行情一次性实现财务自由,用1年时间实现了我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
更多的人依靠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分级B等上2~3倍杠杆,2014年也获得非常好的收益。而许多收益平平的投资者,在自己年终总结的第一句话都会这么说:“今年获得这个收益,主要原因是没有上杠杆”(注意,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100%仓位不是满仓,只有融资买入用满额度才算是满仓)。
2014年股市行情发展呈现加速的迹象,也和杠杆有很大关系,我认为这波牛市可以定义为杠杆牛市。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从2014年4月突破4000亿元,到2014年12月突破1万亿元,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相当于8个月内融资业务为股市输血6000亿,而民间的股市配资金额,数量或也有几千亿。还有些人利用香港融资利率低的优势,绕道沪港通加杠杆,所以在H股明显低于A股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资金通过沪港通流入中国。
杠杆确实能够让人快速致富,而且在过去10年里,也让很多人致富了。以前中国人不愿意消费,更愿意储蓄,而过去10年的房地产牛市,让愿意借钱的人走上了财富快车道,以前是房地产,现在轮到股市了。
当然,杠杆高了也不一定马上就崩盘,房地产牛市走了十几年,而股市已熊多年,这次牛市也才刚起步,有些人甚至预言未来股市融资余额会突破2万亿,甚至过3万亿大关。
但是,未来的去杠杆永远是悬在股市头上的达摩斯之剑。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很多人赚了几十年的钱在一夜亏光。虽然中国实体经济去杠杆化讲了很久,但无论是实业还是房地产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增加了股市的杠杆。也许我们看到的未来还是一片繁荣,但隐忧是否已经埋下?当某一天实际的去杠杆化发生时,我们是否还活着?
“五年太久,只争朝夕”,很多投资者看到2014年高杠杆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也纷纷寻找加杠杆的途径。在大家的心目中,杠杆就是印钞机,满仓赚10万,5倍杠杆就能赚50万,而10倍杠杆就能赚100万。而阿土哥在实现财务自由之路以后,仍然在计划未来的高杠杆套利操作。
我和阿土哥算了一笔账,假设我们有能力1年赚30%:
(1)上5倍杠杆,变成1年赚150%(不考虑利息),假设扣利息后是120%。
(2)不上杠杆,3年复利120%。
我们是否有必要为了把3年时间压缩到1年,从而必须承受5倍杠杆的风险呢?
也许,基于数学概率的计算,通过分散化等技巧性操作,我们可以把资产同时下跌的概率降到最低。也许,我们可以连续成功几十次。但我们应该记得,曾经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最聪明的“债券套利之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执掌,通过高杠杆做套利操作,在连续多年获得高收益以后,在一次危机中亏光了所有的钱。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经历上百年风雨的银行也在一夜间倒下了。
所以,我会永远记住古人的话“满招损,谦受益”,钱永远都赚不完,但是会亏光。
徐大为将这场大风定义为“杠杆牛市”,并时刻保持清醒:“未来的去杠杆永远是悬在股市头上的达摩斯之剑。”也许我们仍然看到繁花似锦,但隐忧是否已经埋下?
2014年投资总结
1、实盘总结
2014年我的整体投资历程分为几个阶段(投资收益见图一):
1)高杠杆阶段,整体仓位超过200%,从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初。实盘从最初亏损10%到盈利10%。权益仓位和固定收益仓位基本各50%。
2)中杠杆阶段,整体仓位大约120%~170%,从2014年4月初持续到2014年11月底,实盘从盈利10%到盈利40%。随着债券的上涨,固定收益仓位不断减持,以权益仓位为主。
3)低杠杠阶段,整体仓位降低到100%以下,从2014年11月底到2014年12月底,实盘盈利从40%到年底的87.5%。清仓固定收益仓位,开始降低仓位做套利。
2、我的投资心路历程
2014年是丰收的一年,也是股市和债市跌宕起伏的一年。年初2倍杠杆可转债做正回购,持仓如下:
“中行转债75.28%、徐工转债 44.14%、工行转债35.6%、隧道转债 26.53%、国电转债10.4%、石化转债 9.07%、资源B6.79%、中证资源(已经赎回)6.22%、南山转债3.49%、资源A 1.63%”。
持有的都是100元以下低价可转债,即使在目前看是不可思议的低成本和安全边际的情况下持有,在2014年最开始的3周内,还是给我的投资账户造成了重创,净值最大回撤竟然达到了10%,并严重跑输沪深300指数。
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绝望,看着94元的徐工转债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每天跌1元,就这样一直跌到了85元,我想补仓,可是已没有资金,不仅如此,由于可转债价格的下跌,造成正回购折算率的下降,我不仅不能补仓,还不得不割肉减仓。而就在此时,别人新股申购、创业板等都在“吃肉”。所以,当我们希望靠杠杆迅速赚钱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一下,即使天色将要破晓,我们是否有能力支撑到最后?
2014年年初债券价格出现雪崩式下跌,市场传言2014年将是中国债券市场出现实质性违约的元年。很多业绩良好、负债率并不高的上市公司企业债年化收益率都超过了20%,相比可转债而言,显然纯债利润的确定性更能够保证,所以我在年初做了战略性调整,将很大一部分可转债仓位转移到了纯债上。这个策略在年初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账户收益率迅速从跑输沪深300变成了跑赢沪深300。当然这也拜股市下跌所赐,毕竟在债券大肉满天飞的时候,股市是很难有起色的。同样20%的利润,一个无风险,一个有风险,大资金该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虽然年初的债券操作整体得心应手,但还是在12正邦债上栽了跟头。问题也是出在仓位控制上,4月初趁价格下跌买了不少,但随后爆出正邦科技年报盈利修改为亏损的消息,这对于债券非常有杀伤力。因为年报连续2年亏损,债券要停牌失去流动性,这个消息造成正邦债大幅杀跌近10%,而我心态受到影响,同时为了追其他一个更确定的套利机会,在最低点卖出大部分,成为典型的反面案例。
有了这两次教训以后,我对于仓位的控制更加谨慎,尽量不过分使用杠杆,同时尽可能将仓位打散,分散持仓。2014年年中套利几个封闭式基金,包括基金景宏、基金裕隆、基金泰和,都获得了一定的相对收益。后来趁银华稳进接近低折的时候,买入瑞福进取对冲,在7月初最初的上涨行情中,有幸没有跑输沪深300指数。
随着指数的上涨,我心里出现了不安,因为此时无风险利率已经下来,而我由于正邦债造成的打击,踏空了债券市场的主升浪,而此时转债价格还在低位,于是回补了中行转债的仓位,并上了一点小杠杆。
到2014年10月,指数不温不火,我的收益率还在20%以下徘徊,这时候“起风”了,中行转债涨起来了,我换石化转债,石化转债随后起涨,之后上证指数重上3000点。
由于“风力”强劲,以前一年都出现不了几次的套利机会,在2014年12月漫天飞舞。首先是分级基金溢价,超过10%的溢价居然维持了一周多,很多人在这一周靠套利分级基金溢价收获20%收益率。
然后是股指期货的高升水,最巅峰时到达了140点以上,做简单的期货和现货套利,就是一个月4%的收益。当然,实际上140点升水,后来在一周内恢复为20点左右,抓住机会的人,赚取4%无风险收益只需要几天时间。
之后是可转债相对正股的折价,中行转债相对正股1%以上的折价居然坚持了约2周时间。假设每天卖出中国银行的股票买入可转债,同时尾盘转股,2周时间可以降低成本10%。
再之后是分级基金的折价,由于分级基金的高溢价造成了其规模的严重膨胀。随后就出现了折价,折价虽然不高,但是1.5%以上的折价坚持了3周以上,扣除0.5%的赎回费用,买入合并赎回3天一个循环,3周也能跑赢净值5%。
最后是国信证券,由于规模较大,基金网下申购的中签率达到6%,于是各路资金纷纷寻找中签较多的基金申购,套利新股的收益。
最终在2014年我实现了87.5%的收益率,并跑赢了沪深300指数23.6%。依靠复利,我这一年在股市的盈利,超过了2005年至2013年的收益总和。 2015年投资展望
1、市场宏观估值——A股市场合理估值约3400点
既然是制定2015年的作战计划,首先需要对市场的估值做一个大致的判断。
首先是权益类产品,也就是股票、股票基金、可转债等,其估值取决于股票的整体估值情况。2014年底,上海A股整体市盈率大约15倍,扣除低市盈率的银行股,其他股票的整体市盈率超过20倍,深圳A股整体市盈率超过30倍。从估值角度看,上证3000点已不能说是低估区域了。另外,回顾A股市场的历史,2000年的2000点是绝对的高位,而到了2006年,2000点基本处于合理估值区域,虽然A股巅峰到过6124,但香港H股在2007年底相比A股普遍是4折的价格,所以2006年的2000点并不算低估区域。考虑2006年到2014年一共8年时间,上市公司的平均ROE大约10%,而分红占比3%,也就是平均利润增速7%,那么到2014年底,A股市场的合理估值在3400点左右,大致就是2014年年底的收盘位置。
再看固定收益率产品,也就是债券、分级基金A类、打新股等产品。较高信用等级的纯债,收益率区间在7%~9%之间,分级基金A类的收益率在7%左右,打新股一年大约有10%的收益。相比2014年初的钱荒,无风险收益率已经下降了很多,但相比股市,仍不失吸引力。
另外也要考虑到,2014年实业仍然不振,房地产价格仍旧较高,由于美元非常强势,2015年是否会出现外资流出?如果外资流出不多,依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足以应付,但是否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外资流出呢?中国是否有可能遭遇俄罗斯2014年底的窘境呢?
A股从2000点涨到3000点,从动能来看,2015年继续向上的概率还是会大一些,但是这波行情的顶部在哪里?我不知道。而我认为无风险利率会进一步下降,否则无法支撑股市进一步上升,一旦市场出现钱荒,靠融资盘支撑起来的这波牛市,则一定会出现雪崩式的下跌。
2、2015年投资策略——上涨跑赢指数,下跌跌幅可控
市场乐观和悲观预期并存,在这个前提下,我的投资策略是:通过仓位控制和动态再平衡,争取牛市不跑输沪深300指数,而熊市则亏损不超过10%。具体方法如下:
(1)70%左右仓位配置在权益类品种,30%左右仓位配置在固定收益类品种。当股市上涨,逐步减持权益类品种,增加固定收益率品种;但当股市下跌时,不增持权益类品种。
(2)争取实现权益类品种的收益率超过沪深300指数15%。提出这个15%的目标是有依据的。举一个例子,买入沪深300权重股,然后通过融资融券的方式打新股,1年大约能获得额外10%收益。而沪深300指数有3%的分红,根据指数的规则计算,分红后指数自然回落,所以这个3%分红收益可以自动跑赢。剩下2%的收益来源于:1年寻找一次或者两次沪深300股指期货折价的机会,卖出现货买入折价期指,等期指溢价后换回现货。
当然,这仅是我提出一种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构想,也可能存在其他更好的方式,具体还要看实际的市场情况。
(3)争取实现固定收益品种收益率达到15%,这个可以通过期现套利、买分级A及纯债的方式来实现,当然15%必须依靠轮动来实现,这也要看市场的具体机会。
(4)模拟股市上涨50%,上证指数上涨到4800点,该方式获得的收益率=70%*1.5*1.15+30%*1.15=1.5525,也就是55.25%的收益率。模拟股市下跌30%,上证指数重回2250点,该方式获得的收益率=70%*0.7*1.15+0.3*1.15=0.9085,也就是下跌9.15%,基本实现了“上涨跑平指数,下跌跑赢指数且跌幅可控的目标。”
经验总结:高杠杆是不是印钞机?
在2014年这波行情中,我跑赢沪深300指数较多,和上杠杆有较大关系。不可忽视的是,2014年的收益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收益率和杠杆倍数成正比。
我的好友阿土哥,在中行转债103元,找券商配资上10倍杠杆买入,依靠今年的火爆行情一次性实现财务自由,用1年时间实现了我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
更多的人依靠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分级B等上2~3倍杠杆,2014年也获得非常好的收益。而许多收益平平的投资者,在自己年终总结的第一句话都会这么说:“今年获得这个收益,主要原因是没有上杠杆”(注意,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100%仓位不是满仓,只有融资买入用满额度才算是满仓)。
2014年股市行情发展呈现加速的迹象,也和杠杆有很大关系,我认为这波牛市可以定义为杠杆牛市。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从2014年4月突破4000亿元,到2014年12月突破1万亿元,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相当于8个月内融资业务为股市输血6000亿,而民间的股市配资金额,数量或也有几千亿。还有些人利用香港融资利率低的优势,绕道沪港通加杠杆,所以在H股明显低于A股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资金通过沪港通流入中国。
杠杆确实能够让人快速致富,而且在过去10年里,也让很多人致富了。以前中国人不愿意消费,更愿意储蓄,而过去10年的房地产牛市,让愿意借钱的人走上了财富快车道,以前是房地产,现在轮到股市了。
当然,杠杆高了也不一定马上就崩盘,房地产牛市走了十几年,而股市已熊多年,这次牛市也才刚起步,有些人甚至预言未来股市融资余额会突破2万亿,甚至过3万亿大关。
但是,未来的去杠杆永远是悬在股市头上的达摩斯之剑。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很多人赚了几十年的钱在一夜亏光。虽然中国实体经济去杠杆化讲了很久,但无论是实业还是房地产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增加了股市的杠杆。也许我们看到的未来还是一片繁荣,但隐忧是否已经埋下?当某一天实际的去杠杆化发生时,我们是否还活着?
“五年太久,只争朝夕”,很多投资者看到2014年高杠杆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也纷纷寻找加杠杆的途径。在大家的心目中,杠杆就是印钞机,满仓赚10万,5倍杠杆就能赚50万,而10倍杠杆就能赚100万。而阿土哥在实现财务自由之路以后,仍然在计划未来的高杠杆套利操作。
我和阿土哥算了一笔账,假设我们有能力1年赚30%:
(1)上5倍杠杆,变成1年赚150%(不考虑利息),假设扣利息后是120%。
(2)不上杠杆,3年复利120%。
我们是否有必要为了把3年时间压缩到1年,从而必须承受5倍杠杆的风险呢?
也许,基于数学概率的计算,通过分散化等技巧性操作,我们可以把资产同时下跌的概率降到最低。也许,我们可以连续成功几十次。但我们应该记得,曾经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最聪明的“债券套利之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执掌,通过高杠杆做套利操作,在连续多年获得高收益以后,在一次危机中亏光了所有的钱。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经历上百年风雨的银行也在一夜间倒下了。
所以,我会永远记住古人的话“满招损,谦受益”,钱永远都赚不完,但是会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