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一百年大计的政治高度和历史高度,深刻阐明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关于理论学习的学习观,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要义,体现了目标和路径、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统一、价值统一,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关于学习理论和学习规律的心得与体会,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自觉制定科学的学习方针和可行的学习策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讲话首先指明了学习方向和学习对象,“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其次给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继而提出了学习要求和学习纪律,“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学习风貌和学习精神的塑造上,“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呈现了一种学习价值和学习愿景,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而理想的学习状态和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贯穿和隐喻于这一学习哲学始终的是应当在联系实际和从事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学习、检验学习、反复学习的优秀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就在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为即将出版发行的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强调,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对于年轻干部来讲,打造一流的学习力是克服实际经历相对缺乏、弥补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有益利器,是生成坚定的担当力的必然要求。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澄明历史眼界的学习,塑造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经典理论的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开阔历史视野,澄明历史眼界,我们就会从世界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和实践,也会在对经典理论的回顾和展望中提升其时代背景下的感染力。走过不少弯路、付出极大代价获得的历史教训,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遗产。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和时期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历程,我们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有着“双份政治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今天是未来的历史,我们总是在探索中前进!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满载家国情怀的学习,树立和坚持民族自信,提升经典理论的说服力。我们所学习的理论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教条的,即使是过去历史时期的理论,也是在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但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也并不必然直接地、不加以任何改造和转化地就能指导中国的实际。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成果,也是一个民族化的过程,客观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历史已经证明,不深入、不全面、不透彻地了解中国实际,缘木求鱼、生搬硬套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自信的选择,而不是历史的包袱。“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说到底是中华民族的当代民族自信。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富于思辨精神的学习,丰富和提升理论素养,提升经典理论的解释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中,马克思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的序言中对这段话又特别进行了强调。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思想上的定海神针,我们据此可以研判乃至预测社会和事物形势发生发展的变化趋势、走向和规律,从而深刻洞察、科学谋划和有效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这种宏大的历史观、厚重的历史感,往往可以廓清思维混沌、澄清思想迷雾,让马克思主义获得超越时空的解释力。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联系客观实际的学习,积累和创新实践经验,提升经典理论的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一种认识、理解和判断人类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框架。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解决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积累和创新实践经验,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如果我们囿于事实本身到经典著作里找出直接的答案,显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社会历史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僵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窠臼,以为马克思主义回答不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缺乏指导力。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旧的矛盾解决了,在一定时期内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是一种规律,而不是说,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和路径错了。理论和实践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分离的,我们也许能够做到在学习理论时会去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但在实际工作遇到问题时往往不善寻求理论的支持和指导,甚至学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这就说明我们的学习是不彻底、不全面、不系统的。为此,我们应当改造我们学习的方式方法,以不断获得理论的有效指导。
学习可以强壮一个个体,进而强大一个国家。我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我们每一位年轻干部都能够在组织的支持和匡助下,加强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经受政治锤炼,就一定能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延续历史的选择,在现实和人民出的答卷中顺利迎接未来的选择,对外则不会必然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对内则可以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作者系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讲话首先指明了学习方向和学习对象,“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其次给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继而提出了学习要求和学习纪律,“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学习风貌和学习精神的塑造上,“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呈现了一种学习价值和学习愿景,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而理想的学习状态和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贯穿和隐喻于这一学习哲学始终的是应当在联系实际和从事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学习、检验学习、反复学习的优秀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就在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为即将出版发行的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强调,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对于年轻干部来讲,打造一流的学习力是克服实际经历相对缺乏、弥补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有益利器,是生成坚定的担当力的必然要求。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澄明历史眼界的学习,塑造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经典理论的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开阔历史视野,澄明历史眼界,我们就会从世界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和实践,也会在对经典理论的回顾和展望中提升其时代背景下的感染力。走过不少弯路、付出极大代价获得的历史教训,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遗产。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和时期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历程,我们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有着“双份政治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今天是未来的历史,我们总是在探索中前进!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满载家国情怀的学习,树立和坚持民族自信,提升经典理论的说服力。我们所学习的理论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教条的,即使是过去历史时期的理论,也是在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但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也并不必然直接地、不加以任何改造和转化地就能指导中国的实际。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成果,也是一个民族化的过程,客观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历史已经证明,不深入、不全面、不透彻地了解中国实际,缘木求鱼、生搬硬套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自信的选择,而不是历史的包袱。“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说到底是中华民族的当代民族自信。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富于思辨精神的学习,丰富和提升理论素养,提升经典理论的解释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中,马克思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的序言中对这段话又特别进行了强调。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思想上的定海神针,我们据此可以研判乃至预测社会和事物形势发生发展的变化趋势、走向和规律,从而深刻洞察、科学谋划和有效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这种宏大的历史观、厚重的历史感,往往可以廓清思维混沌、澄清思想迷雾,让马克思主义获得超越时空的解释力。
打造一流的学习力,就是要通过联系客观实际的学习,积累和创新实践经验,提升经典理论的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一种认识、理解和判断人类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框架。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解决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积累和创新实践经验,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如果我们囿于事实本身到经典著作里找出直接的答案,显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社会历史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僵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窠臼,以为马克思主义回答不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缺乏指导力。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旧的矛盾解决了,在一定时期内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是一种规律,而不是说,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和路径错了。理论和实践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分离的,我们也许能够做到在学习理论时会去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但在实际工作遇到问题时往往不善寻求理论的支持和指导,甚至学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这就说明我们的学习是不彻底、不全面、不系统的。为此,我们应当改造我们学习的方式方法,以不断获得理论的有效指导。
学习可以强壮一个个体,进而强大一个国家。我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我们每一位年轻干部都能够在组织的支持和匡助下,加强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经受政治锤炼,就一定能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延续历史的选择,在现实和人民出的答卷中顺利迎接未来的选择,对外则不会必然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对内则可以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作者系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