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活了三十七岁的亚历山大·斯密斯大约在他去世前不久写的《谈一个老的话题》——人到中年——是值得中老年人一读的,文中有许多隽语名言。例如“三十岁是神仙的年龄,第一丝白发却告诉你你至少是超过了十年到十二年了。阿波罗是永远年青的,而你已进入中年。……当你攀登生命之山时,希望在迎着朝阳的山坡上歌唱;现在她在向新一代人唱这古老的歌,但你已经在她的歌声之外了。”斯密斯文章里所写的年龄是他始终还未活到的四十五岁,他说,“一个四十五岁左右的人必得承认,他要坐下来想一下的话,生活是和二十年前大大的不同了。”我生何幸,不但年岁超出了他一倍以上,并且还接近四十五岁的两倍了。那就不仅是今昔的不同,应该中间还有种种的起伏;他逝世已有一又四分之一世纪,这也会使彼此的感受大不相同的。
譬如他说中年人的宽容,是因为“他见过世上的善与恶、和兴衰起落,以及其间的男男女女几乎都普遍愿意正当行事,只要他们能察觉得到的话。”我的感觉便不大一样,不是现在没有这样的男男女女,是否还有斯密斯先生说的那么多就大有疑问了。又如他说,“时间怀有一种公平的道义,对他所拿去的,他会给我们别的补偿。他夺去了我们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却给与我们宁静和安息。”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有点怀疑会不会我们从他那里得到的是一些价值有限的东西而失去的是更为宝贵的呢?又如他说,“他带走了希望,而给我们以回忆。”一个人怎么能只有回忆而没有希望啊。即使他个人不希望什么,他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未来的人类比自己这一代人生活得更明智、更幸福吗?四十五年前我写过下面的话,在一度有过而又破灭了的希望之后,我仍然是这样希望着的。
“能有个希望,
它说,我并不美丽,但我不再欺骗。”
斯密斯先生这一段话也是至理名言,“假如新一代人都在它前代人的智慧上开始生活,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二十年后还会有热恋的人么?还会有过分的行动吗?还会有借钱给别人的吗?还会有刎颈之交吗?这都大可怀疑。‘虚空的虚空’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活准则。经验之树如果要有一定的价值,就得是一个人自己栽出来的。”是的,每一代人都在栽自己的树,你栽那样的树就收到那样的果子,这原是不消多说的、可是橘逾谁而为枳也是我们的古训,所以这个经验之树种在什么风土上就很为重要了。地是眼前的地,然而是接壤着未来的。现在和未来的延续,使我不觉悚然的想起浮士德同魔鬼订立的契约、和不久前读到的兰姆的话,“那包容一切的未来,为什么仿佛一无所有?而早已化为泡影的过去,看起来倒象是万物皆备!”
譬如他说中年人的宽容,是因为“他见过世上的善与恶、和兴衰起落,以及其间的男男女女几乎都普遍愿意正当行事,只要他们能察觉得到的话。”我的感觉便不大一样,不是现在没有这样的男男女女,是否还有斯密斯先生说的那么多就大有疑问了。又如他说,“时间怀有一种公平的道义,对他所拿去的,他会给我们别的补偿。他夺去了我们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却给与我们宁静和安息。”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有点怀疑会不会我们从他那里得到的是一些价值有限的东西而失去的是更为宝贵的呢?又如他说,“他带走了希望,而给我们以回忆。”一个人怎么能只有回忆而没有希望啊。即使他个人不希望什么,他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未来的人类比自己这一代人生活得更明智、更幸福吗?四十五年前我写过下面的话,在一度有过而又破灭了的希望之后,我仍然是这样希望着的。
“能有个希望,
它说,我并不美丽,但我不再欺骗。”
斯密斯先生这一段话也是至理名言,“假如新一代人都在它前代人的智慧上开始生活,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二十年后还会有热恋的人么?还会有过分的行动吗?还会有借钱给别人的吗?还会有刎颈之交吗?这都大可怀疑。‘虚空的虚空’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活准则。经验之树如果要有一定的价值,就得是一个人自己栽出来的。”是的,每一代人都在栽自己的树,你栽那样的树就收到那样的果子,这原是不消多说的、可是橘逾谁而为枳也是我们的古训,所以这个经验之树种在什么风土上就很为重要了。地是眼前的地,然而是接壤着未来的。现在和未来的延续,使我不觉悚然的想起浮士德同魔鬼订立的契约、和不久前读到的兰姆的话,“那包容一切的未来,为什么仿佛一无所有?而早已化为泡影的过去,看起来倒象是万物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