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素质教育理念开始盛行。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在本文中,笔者就当前我国小学体育科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生;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68-01
核心素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建核心素养体系,提升学校和广大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是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于教育教学的诉求。而小学体育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地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构建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体育核心素养是在对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所产生的,能够反映出体育学科中所包含的教学方式,体现体育运动本质的一种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仅要关注对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更要重视这些知识和内容中所包含的体育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体育文化水平,提升体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发挥体育学科在教育中的最大价值。
一、培养小学生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对于任何学科教育来说,教师的状况都与最终的教学成效有着直接联系。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过少,师生之间的比例一度达到1:400,和我国教育部所提倡的1:350相去甚远。针对此,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配置更多数量的体育教师,这样能够促使师生之间的比例科学化,使得教师拥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二是提升教师的招聘门槛,使得所有进入小学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师都拥有足够的专业水平。
2.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选定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在高度重视实践的过程中,应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具备科学的运动观;二是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不同学生适用于不同强度、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不可以使用强制性的教育方法。
3.加大體育教育投入。
一是增加学生的运动面积,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二是配置足够的器材。在评判户外活动环境好坏时,活动器材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选择环保材料,器材的数量也应该与实际需求相符;三是创建绿色环境。针对学生户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学校应做好各项绿化工作,创建绿色环境。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学校应针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配置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逐步树立起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
二、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是教学设计的最终导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不应被忽视。小学生才是体育课堂的主人公,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能不能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掌握到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小学体育应该是围绕着学生而开展的、充满着趣味性和能动性的课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更加生活化、形象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不是一门毫无用处的学科,而是一门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于体育有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原理或是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往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体育知识,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堂的价值。
三、组织丰富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主要有体育锻炼技能与自我技能评价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自我总结与评价的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体育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实践,组织课内外体育活动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针对小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之外,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充裕的课内外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也能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和同学进行友好的互动、交流,巩固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在游戏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大脑,提升学生身体的灵活性,让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而是充分地延伸到了课下,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以游戏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让学生能够在趣味化的锻炼中提升体育技能和自我总结与评价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四、创设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主要包括:①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小学体育这门学科的认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全方位发展;②健康体育知识,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控制,因为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危害,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创设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体育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
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会使小学生感到既枯燥又乏味,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必备的体育知识,更无法为其体育锻炼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因而,教师在日常体育理论教学中就要注重贯彻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对学生在活动表现中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小学体育学习的愉悦感,并针对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学习到一些必备的体育知识,让其在正确的方针指引下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体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是体现小学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综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寓于课堂实践之中,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水平,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0.
[2]蔡红军.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6(12):25.
【关键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生;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68-01
核心素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建核心素养体系,提升学校和广大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是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于教育教学的诉求。而小学体育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地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构建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体育核心素养是在对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所产生的,能够反映出体育学科中所包含的教学方式,体现体育运动本质的一种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仅要关注对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更要重视这些知识和内容中所包含的体育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体育文化水平,提升体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发挥体育学科在教育中的最大价值。
一、培养小学生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对于任何学科教育来说,教师的状况都与最终的教学成效有着直接联系。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过少,师生之间的比例一度达到1:400,和我国教育部所提倡的1:350相去甚远。针对此,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配置更多数量的体育教师,这样能够促使师生之间的比例科学化,使得教师拥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二是提升教师的招聘门槛,使得所有进入小学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师都拥有足够的专业水平。
2.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选定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在高度重视实践的过程中,应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具备科学的运动观;二是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不同学生适用于不同强度、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不可以使用强制性的教育方法。
3.加大體育教育投入。
一是增加学生的运动面积,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二是配置足够的器材。在评判户外活动环境好坏时,活动器材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选择环保材料,器材的数量也应该与实际需求相符;三是创建绿色环境。针对学生户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学校应做好各项绿化工作,创建绿色环境。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学校应针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配置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逐步树立起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
二、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是教学设计的最终导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不应被忽视。小学生才是体育课堂的主人公,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能不能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掌握到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小学体育应该是围绕着学生而开展的、充满着趣味性和能动性的课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更加生活化、形象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不是一门毫无用处的学科,而是一门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于体育有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原理或是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往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体育知识,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堂的价值。
三、组织丰富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主要有体育锻炼技能与自我技能评价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自我总结与评价的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体育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实践,组织课内外体育活动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针对小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之外,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充裕的课内外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也能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和同学进行友好的互动、交流,巩固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在游戏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大脑,提升学生身体的灵活性,让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而是充分地延伸到了课下,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以游戏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让学生能够在趣味化的锻炼中提升体育技能和自我总结与评价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四、创设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主要包括:①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小学体育这门学科的认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全方位发展;②健康体育知识,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控制,因为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危害,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创设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体育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
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会使小学生感到既枯燥又乏味,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必备的体育知识,更无法为其体育锻炼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因而,教师在日常体育理论教学中就要注重贯彻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对学生在活动表现中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小学体育学习的愉悦感,并针对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学习到一些必备的体育知识,让其在正确的方针指引下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体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是体现小学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综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寓于课堂实践之中,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水平,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0.
[2]蔡红军.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