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教育”环境下校本研修机制的实践研究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 ”已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 教育”是教育改革进入新时代的标志,相互融合所蕴含的丰富改革变量正让传统的教育发生着实质性变化。为此,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在校本研修中引入“互联网 ”的理念和信息技术,努力跨越学科界限,打破校园围墙,打破行业边界,全面建設互联网智能学习环境,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发展。
  一、健全以“互联网 教育”为核心的
  校本研修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正副校长为正副组长,各学科教导和信息办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各学科、各领域的校本研修推进工作。
  1.学科与技术教师互动研讨机制
  每年9月,学校信息办对全体教师进行“互联网 教育”技术新功能、新资源开发的介绍,解除教师技术操作的障碍。学科教师遇到教学设计技术上的问题,会及时和信息办教师一起研究,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如何有效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确定资源的呈现和反馈方式;优化调整课堂教学技术运用流程方案,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2.学科组每月大主题教研机制
  面对“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仅靠学科教导进行指导是不够的,学科组把“互联网 教育”的研究与日常教研组、备课组的常态研究有机融合,努力做到研究的内容、主题同步。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教研相融、协作共进”的研讨方式。骨干引领、同伴互助,聚焦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开展群体磨课,加大课前、课后的研讨力度,形成了“互联网 教育”每月一次的学科教学“四合一套餐”研讨活动,通过“主题介绍—研讨课观摩—执教者自我反思—集体研讨优化”的套餐流程。通过备课组长的介绍,使全体教师了解备课组在第一层面的研究中所关注的内容、呈现的问题、提出的策略、期望的目标等,了解前期研究的进程,明确观课的聚焦点,提升教研组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了各梯队教师。
  3.实验组的跨学科教研机制
  在“互联网 ”教学的日常化研究推进中,除了有各学科研究团队,还有跨学科实验组团队。实验班既是实验教师的实践基地,更是团队教师的培训基地。实验教师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有备课组、教研组、实验组、信息办等团队作后盾。在跨学科教研中,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商讨平台运用的方法,交流运用技术在互动、反馈、精准性、个性化方面的有效策略,共同为解决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达到学科互启、优势互补。
  二、以微课建设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整体变革
  学校以微课建设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初步建立了“三步四式五性”的数字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基于技术与平台,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适度挑战,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初步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数字课堂基本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合作交流、参与体验的课堂学习过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1.三步
  “三步”,即课前导学类微课、课中释疑类微课、课后延展类微课。各学科组紧紧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建设微课资源库,根据不同时空学习的需要,分为“导学类、释疑类、延展类”微课,以满足学生课前前移预习、课堂同步学习、课后巩固拓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自适应”学习需求。语文学科微课有名篇赏析类、作文指导类、语文文化类等;数学学科微课有实验演示型、问难答疑型、错题讲解型等;英语学科微课有字母教学类、阅读技巧类、文化习俗类等;综合学科微课有创意设计类、技巧分解类、动手演示类等。
  2.四式
  “四式”,即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和思维提升。数字化课堂的教学流程,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也使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创新探索等学习方式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实现。
  3.五性
  “五性”,即教学目标准确性、组织教学合理性、学习时空延展性、学习状态主动性、学习效果高效性。学校不断调整和完善“五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转型(见表1)。
  微课是撬动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支点,“三步四式五性”数字化学习模型的构建,不仅变革了教与学的方式,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快乐学习的需要,使有意义学习转化为有意思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近几年的区微课程征集与评选活动中,学校教师的微课作品获区各类等第奖共有一百多人次;在每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例评比活动中,学校共有6位教师的课例获全国一等奖,9位教师获全国二等奖,6位教师获全国三等奖;在2015—2018年四届“一师一优课”评审中,共有10位教师的课例获评国家部级优课;学校先后承担了15场专题性数字化学习展示活动。
  三、构建以考核评价为激励引导的
  教师梯队培养
  “互联网 教育”的应用类型从学科应用、课堂应用到校园活动、课外应用,努力实现常态课的提质、研讨课的特色挖掘和学校特色活动的应用。学校强化激励引导,全面激发实验教师参与研究的内在动力,通过科研和教学资源共建,有效激发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1.有机整合学校活动
  在每年的主题活动中,学校会选择与“互联网 教育”相结合的学生活动,在活动内容、展示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活动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开拓思维。
  如每年3月份的读书节是传统校园主题节活动,尤以“好书漂流”为主题的好书交换活动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语文组会联合美术组开展创意书签的制作与评比活动。语文组收集书签的发展历史与种类等传统文化素材并制作书签微课;美术组将在美术课上播放微课,指导学生用不同材质制作书签,并进行评价。
  又如,每学期家长会主要是班主任和语数英学科教师参加。随着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注,学校决定引导家长对全学科的关注,因此,要求音体美学科教师也参与到家长会中。但这些教师都是跨年级同时教多个班级,如何兼顾呢?以体育学科为例,学校运用微课技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向家长反馈年级学生的整体体质与体育情况,并分析优势与劣势;再结合年级体育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告知家长各项内容的考核标准,并罗列一些课后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逐步做到家校同步推进,共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还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品格教育有机整合,梳理各年级段学生发展需求及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并将其制作成微课或微视频,成为学生可视、可操作的教育资源,使教育更有成效。
  2.积极开发课外资源
  区域推出了许多教学类APP,如英语口语100、我爱朗读、纳米盒子等,校园应用已初具规模,深受师生喜爱。学校跨学科联合教研团队还利用在线APP生成系统,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每天或每周定期推送学习资源,使数字化学习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家庭,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深度学习。
  3.教学和科研并举
  (1)日常研究。第一梯队实验教师:每学期完成5节以上常态课、研讨课、公开课;第二梯队实验教师:每学期完成2节以上尝试课;跟进实验教师:参与培训和组内教师的磨课上课过程,并逐步尝试。
  (2)科研研究。实验教师每学期完成1篇电子书包实践论文或案例;积极参加区、校各项比赛。近几年,有二十多位教师的案例在市区刊物发表和获奖。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数字化学习平台好像点燃了每个人的“小宇宙”,激发了教师主动更新、主动发展的潜能。学校师生共同创造了“墨原公众号”“沐沐作文”“晓云学堂”等个性化的学习新方式。这种来自师生成长与发展需求的主动变革,正释放出教育变革的巨大能量。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鸡生产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经济效益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随着养鸡数量的不断增加,鸡场疫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给养鸡生产造
中原甲醇厂全面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厂里成立了秋季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厂长、副厂长分别任正、副组长,各车间、处室负责人为组员,开展秋季安全大检查,并同时开展了供用电专
介绍了用自然冷冻法代替干冰对聚丙烯树脂的等规度测定方法,使聚丙烯等规度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并节省资金,降低分析成本,减少了空气污染,更避免了人员更换气瓶放干冰时的危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成为教育的焦点话题。
10月18日上午,天冠集团第二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进忠,市总工会主席韩奎生出席开幕仪式。
金融危机对全球己内酰胺以及尼龙6产品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倾销与反倾销的博弈以及低碳经济模式的加速到来,国内己内酰胺与尼龙6产品的生产与供求形势都出现了新的变
介绍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金的改进方法及过程,结果表明,改进往复式振荡为回旋式振荡,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生产,劳动效率有显著提高.
介绍了应用KCA法脱硫与888法脱硫装置状况和使用效果,并对KCA法脱硫与888法脱硫的应用进行比较,得出了在对高硫气体脱硫时,KCA法脱硫具有高效脱硫的能力和显著的经济效果.
2008年1月以来,文成县母猪低温症时有发生,引起母猪和仔猪死亡,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1病因分析该病多发于严冬和春初,天气突变为其诱因,尤以体质虚弱、农村散养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