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研究了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水剂,腐植酸≥30g/L, N+P205+K2O≥350g/L)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校验其肥效和经济效益,为减少肥料投入,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以促进灌浆结实,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小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58-03
为了解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水剂,腐植酸≥30g/L,N+P205+K2O≥350g/L)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2016年灵璧县土肥站开展了小麦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小区试验,校验其肥效和经济效益,为减少肥料投入,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作物 为半冬性,中晚熟优质中筋小麦济麦22。
1.1.2 供试肥料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水剂,腐植酸≥30g/L,N+P205+K2O≥350g/L),产品形态为液体,由怀远惠普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3 供试地点 试验设在灵璧县灵城镇后朱村朱金谷承包地,该区域地势平坦、肥力差异小、给排水性好。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类、黑姜土土种,试验地土样分析项目及测试结果如下:有机质16.9g/kg、全氮1.03g/kg、碱解氮81mg/kg、有效磷18.2mg/kg、速效钾148mg/kg、有效铁21.2mg/kg、有效锰31.4mg/kg、有效锌1.65mg/kg,pH7.5。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设3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见表2),小区面积30m2(4m×7.5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间隔离喷施。处理设置如下:处理1:常规施肥+叶面喷施惠普达试验肥900mL/hm2+清水450kg/hm2;处理2:常规施肥+叶面喷施与处理1等量等次清水;处理3:常规施肥+其他处理喷肥试验时叶面不喷任何液体。施肥时期分别为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及灌浆期。
1.3 试验实施 该试验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施肥为:底施45%复合肥600kg/hm2(15-15-15),拔节期追施尿素112.5kg/hm2。试验地小麦于2015年10月20日播种,2016年2月21日、2016年3月15日、4月16日、5月10日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喷施液肥或清水,6月10日成熟,6月14日收获。收获时以小区为单位,单收、单称、分别计产,并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试验除按方案要求的喷施液肥或清水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周边大田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生育期及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据田间观察,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改善了小麦的生物学性状,处理1与处理2、3相比,小麦剑叶挺拔,叶片厚实、浓绿,穗大且籽粒饱满。由表1可以看出: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小麦生育期没有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处理1与处理2、3相比,株高平均增加1.lcm、1.1cm,茎粗平均增加0.02cm、0.02cm,穗长平均增加0.3cm、0.3cm,穗粒数平均增加0.5粒、0.6粒,千粒重平均增加1.8g,1.9g,表明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小麦的株高、茎粗、穗长、穗实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千粒重增加较明显。由此可见,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以改善小麦的生物学性状。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1与处理2、3相比,分别增产466.5kg/hm2、567.0kg/hm2,增产率6.08%、7.49%;处理2与处理3相比,增产100.5kg/hm2,增产率1.32%。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不显著。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处理1与处理2、处理3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按照小麦平均售价格2.28元/kg,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售价10 000元/t,叶面喷施每次人工费用以150元/hm2 计算。从表6可知,小麦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与不喷任何液体比较,增加产量567.0kg/hm2,新增产值1 293.0元/hm2,新增成本636元/hm2(人工费150元/hm2×4次为600元,3 600mL成本36元),净增收入657元/hm2,产出投入比达2.03∶1,经济效益明显。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小麦于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900mL/hm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以改善小麦的生物学性状,促进灌浆结实,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方差分析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常规不喷任何液体比较,增加产量567kg/hm2,增产率为7.49%,新增产值1 293元/hm2,新增成本636元/hm2,净增收入657元/hm2,产出投入比达2.03∶1,经济效益明显。因此,该肥料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试验区域推广应用。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小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58-03
为了解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水剂,腐植酸≥30g/L,N+P205+K2O≥350g/L)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2016年灵璧县土肥站开展了小麦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小区试验,校验其肥效和经济效益,为减少肥料投入,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作物 为半冬性,中晚熟优质中筋小麦济麦22。
1.1.2 供试肥料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水剂,腐植酸≥30g/L,N+P205+K2O≥350g/L),产品形态为液体,由怀远惠普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3 供试地点 试验设在灵璧县灵城镇后朱村朱金谷承包地,该区域地势平坦、肥力差异小、给排水性好。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类、黑姜土土种,试验地土样分析项目及测试结果如下:有机质16.9g/kg、全氮1.03g/kg、碱解氮81mg/kg、有效磷18.2mg/kg、速效钾148mg/kg、有效铁21.2mg/kg、有效锰31.4mg/kg、有效锌1.65mg/kg,pH7.5。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设3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见表2),小区面积30m2(4m×7.5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间隔离喷施。处理设置如下:处理1:常规施肥+叶面喷施惠普达试验肥900mL/hm2+清水450kg/hm2;处理2:常规施肥+叶面喷施与处理1等量等次清水;处理3:常规施肥+其他处理喷肥试验时叶面不喷任何液体。施肥时期分别为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及灌浆期。
1.3 试验实施 该试验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施肥为:底施45%复合肥600kg/hm2(15-15-15),拔节期追施尿素112.5kg/hm2。试验地小麦于2015年10月20日播种,2016年2月21日、2016年3月15日、4月16日、5月10日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喷施液肥或清水,6月10日成熟,6月14日收获。收获时以小区为单位,单收、单称、分别计产,并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试验除按方案要求的喷施液肥或清水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周边大田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生育期及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据田间观察,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改善了小麦的生物学性状,处理1与处理2、3相比,小麦剑叶挺拔,叶片厚实、浓绿,穗大且籽粒饱满。由表1可以看出: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小麦生育期没有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处理1与处理2、3相比,株高平均增加1.lcm、1.1cm,茎粗平均增加0.02cm、0.02cm,穗长平均增加0.3cm、0.3cm,穗粒数平均增加0.5粒、0.6粒,千粒重平均增加1.8g,1.9g,表明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小麦的株高、茎粗、穗长、穗实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千粒重增加较明显。由此可见,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以改善小麦的生物学性状。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1与处理2、3相比,分别增产466.5kg/hm2、567.0kg/hm2,增产率6.08%、7.49%;处理2与处理3相比,增产100.5kg/hm2,增产率1.32%。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不显著。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处理1与处理2、处理3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按照小麦平均售价格2.28元/kg,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售价10 000元/t,叶面喷施每次人工费用以150元/hm2 计算。从表6可知,小麦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与不喷任何液体比较,增加产量567.0kg/hm2,新增产值1 293.0元/hm2,新增成本636元/hm2(人工费150元/hm2×4次为600元,3 600mL成本36元),净增收入657元/hm2,产出投入比达2.03∶1,经济效益明显。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小麦于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900mL/hm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以改善小麦的生物学性状,促进灌浆结实,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方差分析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常规不喷任何液体比较,增加产量567kg/hm2,增产率为7.49%,新增产值1 293元/hm2,新增成本636元/hm2,净增收入657元/hm2,产出投入比达2.03∶1,经济效益明显。因此,该肥料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试验区域推广应用。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