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均及其学术思想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2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李吉均(1933-),四川彭州人,地貌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和冰川学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主任,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兰州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地理组召集人.李吉均是中国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代表学者,提出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上升的系统理论,提出青藏高原阶段性上升和"青藏运动"、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利用金属铟在1000~1150℃直接与氧气剧烈反应2 min原位制备出了氧化铟的正八面体、削尖端八面体和带有空洞八面体,通过改变反应的温度实现不同形貌八面体的可控合成.采用X射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儿时去金山,途经西津渡,从银山门沿长长的斜坡而上,总见石塔旁,转角处有个小小的茶水摊,一米见方的米色小木桌上,搁一把铜壶、几只茶杯,桌旁放两把小竹椅,一位卖水老婆婆,佝
福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始于20世纪30年代,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调查建西部的史前遗址,并将调查结果写成《福建武平的石器》。第一次科学考古是1954年昙石山遗址的发掘,是由华东文物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基于每月的降水和每月吝啬的表面空气温度(坐) ,到从 1951 ~ 2005 的和平的十的摆动(PDO ) 的诺思中国和他们的关系的中央部分的干燥 / 湿的趋势和移动通过精明的表面湿索引(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