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盹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德国北部小城莱姆葛(Lemgo)的贝恩德·哈格曼(Bernd Hagemann),曾在北京、上海生活六年,他利用在中国的时光,经常到街头去拍摄那些在极端条件下打盹的中国人。他把这些打盹者分为“硬睡者”(Hard sleepers)、“软睡者”(Soft sleepers)和“群睡者”(Group sleepers)三种,并在自己的网站 (www.sleepingchinese.com)上,登出了750多幅此类照片。
  在这个网站首页,还列出了得分最高的10张照片、最新的10张照片、和浏览最多的10张照片。 一张保安睡在公园的长椅上的照片,力压群睡,拔得头筹,也就是网民们评选出的“睡神”。这个穿制服戴着大檐帽和红袖箍的保安,全身扭成S形,屁股被长椅中间的扶手很不舒服地隔着,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美梦。睡觉本属私密,几乎所有的外国电影中,西方人的睡眠环境都是私密的,不可缺少的大床,柔软的被子,可以将脑袋整个陷进去的大枕头和靠垫……哈格曼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怕硬的“软睡族”。再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照片并无很高的艺术技巧,其实在西方摄影师拍摄中国这个圈子中,哈格曼也没什么太大名气。但这些照片唤起了我们的回忆,我相信看过哈格曼的这些“睡族”的影像后,你再也无法忘记,从此以后你一定对睡觉的各种众生相有了更自觉的观察和记忆。甚至有些人看了哈格曼的网站后,也拿起了相机,加入到哈格曼所倡导的记录中。一位姓周的中国人将他拍摄的一对父子睡觉情深的照片发给了哈格曼,很快就得到了他热情而充满赞许的回复。事实上,在贝恩德·哈格曼的主页上,一直就有一段很好的欢迎词:“亲爱的来访者, 我必须要提醒您!在您开始点击鼠标浏览我的这一大堆照片之前,不要忘记你曾经每天从你们自己国家媒体上听到或者看到有关中国崛起的这种说法。他们在谈到‘沉睡的巨人‘,关于‘新的巨人的诞生‘,或者‘红色中国龙的苏醒‘这些说法时,总是带有一种好像是我们(西方)会受到威胁的语调。但是,实际情况肯定是更多地带有和平的色彩。”
  毫无疑问,从这段欢迎词中可以推测出,拿破仑的“睡狮论”给了哈格曼以摄影上的灵感与指导意义。大约在1818年前后,曾传英国国王的使节阿美士德在从中国返英途中,路过囚禁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他想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拿破仑当时对阿美士德说:“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云云。
  拿破仑教训阿美士德并预言中国将有伟大复兴的历史故事并无确切的事实考据,有些英法学者曾经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但在当时,这未经考实之言先被曾纪泽(曾国藩之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拿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梁启超借用,并创作了一则关于睡狮不觉的寓言。
  事实上,“唤醒论”并非针对中国的专利,一位明治维新时期的英国驻日本领事馆通译,就曾将日本比喻为森林中沉睡的美人,认为明治之前的日本完全酣睡于一个太平的梦中。“唤醒论”在东西方对峙的文化语境中,表明的是西方对于整个东方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形象的比喻却歪打正着,不断被后人引用,反观贝恩德·哈格曼受此“狮子论”而拍摄的“睡觉的中国人”系列,从照片中已经看不到西方的优越感,他的拍照出发点也很轻松:“中国的劳苦大众实在是太辛苦了!中国的崛起或者复兴,正是应该归功于他们的贡献。”这种善意的摄影态度,也决定了这些照片在日常中透着幽默,看过一遍还想看,每看一次都想笑。但是笑过之后,心情肯定比较复杂,尤其是那些硬睡眠者的睡姿和恶劣的环境,里面包含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些活生生的街头影像,如同《清明上河图》,拼出了国人睡姿的超长画卷,随着互动和投稿,这个画卷还在不断增加着长度。
  人只要活着就要睡觉,遵循这个规律,哈格曼的睡族系列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一句未经证实的名言,引发的一个摄影上的想法,最后演变成这样一个规模的摄影网站,煞是奇妙。哈格曼现在已经回到西方,相反地,这个睡族系列时刻都没沉睡,越来越成为一个庞大可观的文献。
  2458401次的点击量,这是截至目前为止www.Sleeping Chinese的点击量,经常有超过200多人同时在线观看他的照片,有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上面留言,这对于一个个人网站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如果说摄影能和现实互动的话,这是一个绝佳的案例。
  更多作品请见:www.sleepingchinese.com
其他文献
如影随行  佳能S110在智能分享方面主要体现在相机与相机之间、相机与打印机之间、相机与移动终端以及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的来说此相机的分享功能更像是EOS 6D的简化版,主要体现在比EOS 6D少了与电视之间的无线连接分享功能。并且在移动终端的挑选上也更加挑剔,佳能S110只支持苹果移动设备,包括苹果手机以及ipad。想要相机与苹果移动设备相连,必须在App Store下载安装新的“Canon
期刊
专业掌控  从北京坐飞机到云南芒市,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了西南的绿意盎然,驱车数小时,便投入到了拍摄中。在使用中我发现奥林巴斯XZ-2操控上非常简便,这主要体现在常用设置的快速切换。首先需要提到的是镜头部分的多功能控制环,此控制环设计很像光圈环,当然了这个设计早在XZ-1时就已经装配,在将相机设置为光圈优先模式时,控制环用来控制光圈值,机身背面的旋转拨盘用来控制曝光补偿,对于习惯了单反操作的我,这是一
期刊
135胶卷源自于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电影胶片,这种35毫米宽且两侧打孔的电影胶片,据说是爱迪生实验室使用柯达一段70毫米宽的胶片裁切后确定的,而拍摄电影底片的画面规格也在那时被确定为每帧18×24mm。  据说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用于拍照的照相机最早出现于英国,取得专利的几位英国人分别是Leo、Audobard和Baradat,注册的时间是1908年。至1913年,法国生产的Homeeos立体相机
期刊
笔者过去见过的三脚架都设有人工松紧的关节锁,但是没有见识过“无锁自动锁紧脚管”的三脚架。辉驰的新产品FC-C001镁铝三脚架就是这种“无锁自动锁紧脚管”的三脚架。它有6节脚管,在每个脚管连接处并没有常规的关节锁,因此并不需要手工打开每个关节。使用时,只需将脚管直接拉出来即可。拉伸到位后,三脚架会自动锁紧每个“关节”—整个过程仅仅需要0.6秒钟。当需要收合起来时,只要用手指拨动一下末节的锁定机关,即
期刊
设计特点  适马18-250mm Macro镜头采用了13组16片的光学设计,为了降低像差,同时也是为了缩小镜头体积,这款镜头采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其中一片为双面非球面镜片。另外,适马还在该镜头前端配置了一片较高等级的大型FLD超低色散镜片,可以有效降低长焦端的位置色差现象。  为了降低成本以及缩小体积,适马大变焦镜头长焦端通常采用f/6.3的最大光圈,其通光量比f/5.6少三分之一左右。不过,在
期刊
设计特点  佳能18-135mm STM镜头与之前的佳能18-135mm镜头相比,光学上都是采用了12组16片的设计,但是光学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佳能18-135mm STM内含1片非球面镜片(ASPH)和1片置于前端的大型低色散镜片(UD)。新镜头的最近调焦距离也从老产品的0.45m缩短到0.39m,光圈结构也从6片叶片变成了7片叶片,从而让光圈保持更加规则的圆形。  佳能18-135mm STM
期刊
设计特点  镜头的变焦比越大、光圈越大,各种光学像差就更加难以克服。尤其是这种涵盖超广角和超长焦的镜头,广角端的倍率色差和桶形畸变更容易显现,而长焦端则会受到位置色差和枕形畸变的困扰。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这几种性质不同的像差,尼康18-300mm镜头在其14组19片的光学结构中,加入了3片非球面镜片(ASPH)和3片超低色散镜片(ED)——其中2片大型超低色散镜片位于前镜组。  使用感受  从D200
期刊
阿兰·戴勒姆(Alain Delorme)新创作的《图腾》系列作品直接将我们带入了当代中国的中心,让我们面对这个国家的复杂性。蓝色的天空映衬着五颜六色的上海,货物被捆扎成超乎寻常人想象的巨大包袱,劳动者拖着它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摇摇欲坠的箱子、椅子就像是一个处于完全转型时期社会的新图腾,图腾伫立的国度既是世界工厂,又是市场经济的新乐土。  生于1979年的阿兰,曾在巴黎有名的摄影学校Gob
期刊
出生于1964年的法国人吉勒斯·萨布瑞(Gilles Sabrie),是一位生活在亚洲的独立摄影师,主要以北京为根据地。在成为摄影师之前,他在电视行业打拼多年,最后终于转投自己真正热衷的行业——报道摄影。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摄影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他们或旅行或常住,持续地关注这片土地。当问及这些西方摄影师为什么会对中国有兴趣时,答案几乎大同小异:中国过去30年间的高速发展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
期刊
来自法国收藏家、艺术家苏文(Thomas Sauvin)的这个项目庞大而复杂,使得我们很难准确地定义这组作品,搞不好反而会贻笑大方。为了理解苏文这组蔚为壮观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在中国的首都城市收集这些被丢弃的生活照并对它们进行分类。《银矿》是四年多来,对手头从北京废品回收站里挽救的超过50万张底片进行整理、数字化、分类的结果。这些素材来自北京不同城区居民丢弃的垃圾中,覆盖了各式各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