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问题从定位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两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基本原则 实现途径
由于近几年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再加上该专业从试办到正式举办的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也不多,其无论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上,还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拟就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广大财务管理教育与实践工作同行。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
面对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结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方向性。就是在确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语)
第二,前瞻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更要瞄准未来经济管理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际经济管理之惯例。
第三,统一性。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统一,要与人才培养规律相统一,要与专业自身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体现通才与专才相统一。
第四,创新性。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方面,确定过程及方法要创新;另一方面,所确定的目标内涵也要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的要求;同时,还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之根本。
第五,整体性。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要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要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要坚持层次定位与职业定位相结合。
此外,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及国际化等原则。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必须建立健全现代教学体系,包括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必要的实训设施,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等。
首先,努力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层次型、结构性和系统性;应实现最佳组合,从而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应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
其次,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精神养成为突破口,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再次,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1世纪的财务管理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第四,协力改进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现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颁发文凭。这种做法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来说,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事实上,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教学体系的安排上、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上,以及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上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甚至这种差别在有些学校之间还很大。为此,我们要大力改进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笔者在此设想,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上看,应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以及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从评价的主体上看,应包括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他们在考核内容上要有分工、各有侧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或财政部的财会资格考试委员会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省级以上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考核学生的公共知识的掌握状况。其余学科由各高校自行考核。从评价指标的权重上看,可以确定为4∶2∶4,即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考核占40%、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占20%,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考核占40%。这样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基本原则 实现途径
由于近几年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再加上该专业从试办到正式举办的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也不多,其无论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上,还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拟就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广大财务管理教育与实践工作同行。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
面对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结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方向性。就是在确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语)
第二,前瞻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更要瞄准未来经济管理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际经济管理之惯例。
第三,统一性。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统一,要与人才培养规律相统一,要与专业自身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体现通才与专才相统一。
第四,创新性。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方面,确定过程及方法要创新;另一方面,所确定的目标内涵也要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的要求;同时,还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之根本。
第五,整体性。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要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要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要坚持层次定位与职业定位相结合。
此外,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及国际化等原则。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必须建立健全现代教学体系,包括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必要的实训设施,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等。
首先,努力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层次型、结构性和系统性;应实现最佳组合,从而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应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
其次,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精神养成为突破口,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再次,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1世纪的财务管理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第四,协力改进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现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颁发文凭。这种做法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来说,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事实上,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教学体系的安排上、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上,以及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上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甚至这种差别在有些学校之间还很大。为此,我们要大力改进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笔者在此设想,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上看,应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以及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从评价的主体上看,应包括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他们在考核内容上要有分工、各有侧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或财政部的财会资格考试委员会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省级以上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考核学生的公共知识的掌握状况。其余学科由各高校自行考核。从评价指标的权重上看,可以确定为4∶2∶4,即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考核占40%、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占20%,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考核占40%。这样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