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進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概念,了解其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完善中小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对学校文化的构建与解读。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启发我要建设一个有品位、有文化内涵的学校。文化育人强调的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为核心,在教育价值上,要突破对功利价值的过度追求,更加关注对人本身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观上,突破以科学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质量,而是关注以人为本的多样发展。那么,文化育人从何着手?我认为文化主要是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通过智慧型教师的引领,创建和激发富有生命的、开放的、自由的、和谐的课堂,从而实现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这种育人文化带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学校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气象,它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从精神文化这个层面上讲,学校不但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滋润生命、塑造品格。我希望当我校的孩子们离开校园时,带走的不仅只有知识,还应该至少要带走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文化素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一个学校的品味,其次反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规划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让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知识的熏陶。
二、打造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领导班子与教师团队。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教育作用上,教师永远是教育的灵魂,教育质量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所以我不要求每个老师都优秀,但要求每个老师都要追求优秀。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用弹性的、科学的、自主的管理制度,激发所有教师和领导班子的工作热情。例如我们通过实施制度共建立、管理共参与、成果共分享等一系列自主与合作的管理,不断增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努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团队。
三、用心开展德育工作,六年形成影响孩子一生的优秀品格与习惯。
我们的德育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成功的教育也是要从习惯养成开始,我们设立了养成教育自主管理协会,促进孩子们形成自觉自律的品质。制定了民族传统礼仪养成细则,开展了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和學习习惯养成教育。每日晨读前要求孩子们诵读养成教育细则并由自管会成员进行监督。我期望每天在学校都能看到一群知书达礼的孩子们,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盎然。否则设施再先进的学校也只能是一潭死水。
四、在课程建设上,构建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多元课程体系。
课程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多样的课程才能满足孩子们充满个性差异的智慧潜能发展和释放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讲,多开设一门课程,就为孩子们智慧潜能的释放多打开了一扇大门;课程还关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程的丰富性与多元化,可以调节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基于兴趣基础上选择的课程,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真正有兴趣的学习不会成为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此外,科学多元的课程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品位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追求。在课程跨学科横向整合与学科内部的纵向整合方面我们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科学、英语等学科中也开始初步探索研究。在开足、开齐、做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力争做强特色课程。
五、更新理念,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一个组织表层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中层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深层的竞争必须是文化的竞争。要想学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创建百年名校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文化,创造自己的特色。我理解的特色,它是学校的外在形象,也是学校的内在灵魂。学校的特色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从自己的校园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不是照搬或引进;它是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又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特长之上的。要结合学校的多元化校情和学情,构建了以合作教育为主题,通过全面实施合作教育,办一所师生和谐、充满民族特色的高品质学校的办学宗旨。我们要加倍的努力,不断践行新课改理念,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引领学校的全体师生走内涵发展之路,共创最具特色的教育共同体。
一、对学校文化的构建与解读。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启发我要建设一个有品位、有文化内涵的学校。文化育人强调的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为核心,在教育价值上,要突破对功利价值的过度追求,更加关注对人本身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观上,突破以科学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质量,而是关注以人为本的多样发展。那么,文化育人从何着手?我认为文化主要是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通过智慧型教师的引领,创建和激发富有生命的、开放的、自由的、和谐的课堂,从而实现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这种育人文化带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学校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气象,它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从精神文化这个层面上讲,学校不但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滋润生命、塑造品格。我希望当我校的孩子们离开校园时,带走的不仅只有知识,还应该至少要带走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文化素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一个学校的品味,其次反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规划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让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知识的熏陶。
二、打造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领导班子与教师团队。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教育作用上,教师永远是教育的灵魂,教育质量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所以我不要求每个老师都优秀,但要求每个老师都要追求优秀。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用弹性的、科学的、自主的管理制度,激发所有教师和领导班子的工作热情。例如我们通过实施制度共建立、管理共参与、成果共分享等一系列自主与合作的管理,不断增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努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团队。
三、用心开展德育工作,六年形成影响孩子一生的优秀品格与习惯。
我们的德育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成功的教育也是要从习惯养成开始,我们设立了养成教育自主管理协会,促进孩子们形成自觉自律的品质。制定了民族传统礼仪养成细则,开展了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和學习习惯养成教育。每日晨读前要求孩子们诵读养成教育细则并由自管会成员进行监督。我期望每天在学校都能看到一群知书达礼的孩子们,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盎然。否则设施再先进的学校也只能是一潭死水。
四、在课程建设上,构建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多元课程体系。
课程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多样的课程才能满足孩子们充满个性差异的智慧潜能发展和释放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讲,多开设一门课程,就为孩子们智慧潜能的释放多打开了一扇大门;课程还关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程的丰富性与多元化,可以调节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基于兴趣基础上选择的课程,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真正有兴趣的学习不会成为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此外,科学多元的课程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品位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追求。在课程跨学科横向整合与学科内部的纵向整合方面我们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科学、英语等学科中也开始初步探索研究。在开足、开齐、做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力争做强特色课程。
五、更新理念,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一个组织表层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中层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深层的竞争必须是文化的竞争。要想学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创建百年名校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文化,创造自己的特色。我理解的特色,它是学校的外在形象,也是学校的内在灵魂。学校的特色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从自己的校园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不是照搬或引进;它是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又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特长之上的。要结合学校的多元化校情和学情,构建了以合作教育为主题,通过全面实施合作教育,办一所师生和谐、充满民族特色的高品质学校的办学宗旨。我们要加倍的努力,不断践行新课改理念,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引领学校的全体师生走内涵发展之路,共创最具特色的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