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本文指出中职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不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觉问题加以解决,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敏捷、灵活,大胆想象,富有激情;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他们大部分以后会肩负社会的蓝领工作。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创新、融合,充满无尽想象力和可能的大家称之为“云时代”的环境里,多种体验和丰富经历对学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更要让他们看到数学的美,体会到数学的妙,领悟到数学的作用。
在初中,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但初中的判断方法都是以结论性的形式呈现,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上,学生理性分析、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不强,虽然喜欢电脑,但不具备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去探究问题的能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里数形结合解析法的重要思想,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角度,也反映了数学的工具性、实用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思考问题。中职学生在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几何画板和教学资料夹里图表的帮助探索直接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因素:能够用几何方法解决问题。用坐标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教学活动要学生体会到“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所蕴涵的数学思想,能够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正所谓“一通百通”才是“云”,这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实例讨论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质疑问题。动手操作计算机几何画板,填表分析及对比,小组讨论找出直接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动手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关注重要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去认识数学中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从而得到判定方法一:几何法。在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里,在学生遇到探讨的瓶颈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和他的思想,引导学生用算出来的量化数字来判断,通过提供给学生的图表线索启发从方程的函数性质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出判定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得到判定方法二:代数法。通过不同判定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多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和谐美。创设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用问题链和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探究发现、小组讨论,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质疑、探究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膽探索的精神,树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育心理学家格里诺提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的过程研究中去。抓住数学思想不放,把几何与代数双向打通,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不是仅仅追求解题,宣扬技巧性的东西;注意思维教学——挖掘解决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为背景,使学生产生想要参与此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从现象中发现质疑问题。创设氛围促使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完备的课件模板、图表线索等教学资料,创设有效情境,同时解决学生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去探究问题的技术难题。采用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启发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探究新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借助几何画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有关解析法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形结合” 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探讨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发现过程,就是创造。学生只有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因而学生的学习就是领会数学的思维过程和实现数学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贯穿而成为师生、生生间搭建合作与交流的环境。通过课前趣味视频和程序游戏将学生引进网络环境,引导其感受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氛围。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协作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表格及制作好的几何画板模板等工具降低学生完成的任务难度,让学生自己展示交流成果,使做中学、学中做成为可能。如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除了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外,能否像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样用数量关系的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几何画板课件中自己操作改变圆的半径和拖动直线位置,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是什么引起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改变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和学生一起畅所欲言谈收获,提出华罗庚的数学思想“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学生畅谈今天学到的知点,谈今天学到的方法,谈今天对数学新的认识,谈这次学习体会到的快乐,谈这次体验留下的印象,谈和同学一起探索讨论收获的惊喜。用这样的方式来巩固和发展所学知识。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要以数学的理性精神影响学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方法、能力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地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准备资源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开放、富有情趣的学习新知识的探究氛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不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觉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茹茵,周怀宇,李崇等.中职实用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敏捷、灵活,大胆想象,富有激情;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他们大部分以后会肩负社会的蓝领工作。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创新、融合,充满无尽想象力和可能的大家称之为“云时代”的环境里,多种体验和丰富经历对学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更要让他们看到数学的美,体会到数学的妙,领悟到数学的作用。
在初中,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但初中的判断方法都是以结论性的形式呈现,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上,学生理性分析、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不强,虽然喜欢电脑,但不具备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去探究问题的能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里数形结合解析法的重要思想,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角度,也反映了数学的工具性、实用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思考问题。中职学生在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几何画板和教学资料夹里图表的帮助探索直接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因素:能够用几何方法解决问题。用坐标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教学活动要学生体会到“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所蕴涵的数学思想,能够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正所谓“一通百通”才是“云”,这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实例讨论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质疑问题。动手操作计算机几何画板,填表分析及对比,小组讨论找出直接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动手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关注重要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去认识数学中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从而得到判定方法一:几何法。在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里,在学生遇到探讨的瓶颈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和他的思想,引导学生用算出来的量化数字来判断,通过提供给学生的图表线索启发从方程的函数性质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出判定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得到判定方法二:代数法。通过不同判定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多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和谐美。创设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用问题链和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探究发现、小组讨论,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质疑、探究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膽探索的精神,树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育心理学家格里诺提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的过程研究中去。抓住数学思想不放,把几何与代数双向打通,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不是仅仅追求解题,宣扬技巧性的东西;注意思维教学——挖掘解决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为背景,使学生产生想要参与此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从现象中发现质疑问题。创设氛围促使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完备的课件模板、图表线索等教学资料,创设有效情境,同时解决学生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去探究问题的技术难题。采用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启发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探究新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借助几何画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有关解析法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形结合” 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探讨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发现过程,就是创造。学生只有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因而学生的学习就是领会数学的思维过程和实现数学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贯穿而成为师生、生生间搭建合作与交流的环境。通过课前趣味视频和程序游戏将学生引进网络环境,引导其感受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氛围。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协作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表格及制作好的几何画板模板等工具降低学生完成的任务难度,让学生自己展示交流成果,使做中学、学中做成为可能。如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除了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外,能否像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样用数量关系的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几何画板课件中自己操作改变圆的半径和拖动直线位置,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是什么引起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改变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和学生一起畅所欲言谈收获,提出华罗庚的数学思想“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学生畅谈今天学到的知点,谈今天学到的方法,谈今天对数学新的认识,谈这次学习体会到的快乐,谈这次体验留下的印象,谈和同学一起探索讨论收获的惊喜。用这样的方式来巩固和发展所学知识。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要以数学的理性精神影响学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方法、能力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地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准备资源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开放、富有情趣的学习新知识的探究氛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不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觉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茹茵,周怀宇,李崇等.中职实用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