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个人教学实践,结合学校课改,从实践角度,浅谈了高中数学复习课如何上的更有效。
【关键词】复习 主体 课型 主导 高效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系统地加深旧知识的学习,对以前的知识漏洞进行填补,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 因此,在复习中,传统的作法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与考纲的理解和经验,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例题讲解,变式巩固,归纳小结的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长期被采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知识系统性强,能突出复习的重点和便于操作,用较少时间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有老师的启发、引导,但基本上都是采用老师→学生单向的接受性、被动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不够,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即时反馈性往往不强,因此课堂教学常常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这种方式的复习,既不能强化学生的知识,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果实际收益就是学得快,遗忘也快。为什么呢?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没有主动进行知识系统化构建,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缺乏数学体验。因而没能消化,更谈不上升华。 我主要针对咱们这周的复习课,及后面高三的第一轮复习课,分哪些课型,怎么上,提一点自己的想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家可以灵活处理。
咱们后面的复习课的课型,我想了一下,主要分为两种课型:一种是知识构建课(或称为预习课),另一种是习题课。第一种课型是,在每复习一模块或模块中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部分知识时,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课本和资料,自主的构建起这一模块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总结出本板块的重点题型和方法。这种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老师限定复习的内容及范围对不考的内容进行删减;②老师明确复习的重点知识和重点题型及考点;③提出本节的具体要求,或目标。(即课下収交知识体系图,和重点题型方法总结)。通过第三个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普通班,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方法总结。通过这样一节课,不仅仅抓住了课本,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得复习课的效果更明显。因为,毕竟是学生自己在整理,在梳理,学到的东西应该才属于自己。这种课型,一周安排两节,或可以根据需要多安排。
第二种课型,是在第一种课型的基础上,对一小节知识进行掌握、灵活应用和提高的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有两种:
第一种(适合于一模块复习的第二节课):①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展示,由组内推举出的最好的进行展示,并加分;(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完善知识体系);②讨论(资料中本小节的例题、变式);③对资料中存在问题较多的题进行展示、点评、老师补充并可以精讲;④老师总结解法、延拓、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⑤检测:题可以从资料的配套练习中选。(通过对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复习,学生有急于检验自己的冲动,而检验的方式最为常见的是当堂反馈。这种反馈能很容易找到学生的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然,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愿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复习课,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有漏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没有领会掌握又没有暴露出来加以解决,这与我们的复习的教学目标相违背。(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知识体系,并解决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方法总结和提升)
第二种:(适合于一模块的其他复习课)①对学生进行预习知识检测;(通过检测,掌握本小节知识要点)②公布答案;③合作探究;(本节的例题、变式、或老师补充的题目)④展示、点评。后面和前种方法一致。
总之,在复习中,教师应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作到放中有导、导中有放、导放适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空间等方面,全面进行开放性教学探究与实践。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从行动上要放开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愉快、高效地学习,才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复习 主体 课型 主导 高效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系统地加深旧知识的学习,对以前的知识漏洞进行填补,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 因此,在复习中,传统的作法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与考纲的理解和经验,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例题讲解,变式巩固,归纳小结的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长期被采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知识系统性强,能突出复习的重点和便于操作,用较少时间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有老师的启发、引导,但基本上都是采用老师→学生单向的接受性、被动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不够,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即时反馈性往往不强,因此课堂教学常常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这种方式的复习,既不能强化学生的知识,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果实际收益就是学得快,遗忘也快。为什么呢?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没有主动进行知识系统化构建,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缺乏数学体验。因而没能消化,更谈不上升华。 我主要针对咱们这周的复习课,及后面高三的第一轮复习课,分哪些课型,怎么上,提一点自己的想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家可以灵活处理。
咱们后面的复习课的课型,我想了一下,主要分为两种课型:一种是知识构建课(或称为预习课),另一种是习题课。第一种课型是,在每复习一模块或模块中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部分知识时,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课本和资料,自主的构建起这一模块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总结出本板块的重点题型和方法。这种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老师限定复习的内容及范围对不考的内容进行删减;②老师明确复习的重点知识和重点题型及考点;③提出本节的具体要求,或目标。(即课下収交知识体系图,和重点题型方法总结)。通过第三个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普通班,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方法总结。通过这样一节课,不仅仅抓住了课本,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得复习课的效果更明显。因为,毕竟是学生自己在整理,在梳理,学到的东西应该才属于自己。这种课型,一周安排两节,或可以根据需要多安排。
第二种课型,是在第一种课型的基础上,对一小节知识进行掌握、灵活应用和提高的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有两种:
第一种(适合于一模块复习的第二节课):①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展示,由组内推举出的最好的进行展示,并加分;(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完善知识体系);②讨论(资料中本小节的例题、变式);③对资料中存在问题较多的题进行展示、点评、老师补充并可以精讲;④老师总结解法、延拓、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⑤检测:题可以从资料的配套练习中选。(通过对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复习,学生有急于检验自己的冲动,而检验的方式最为常见的是当堂反馈。这种反馈能很容易找到学生的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然,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愿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复习课,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有漏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没有领会掌握又没有暴露出来加以解决,这与我们的复习的教学目标相违背。(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知识体系,并解决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方法总结和提升)
第二种:(适合于一模块的其他复习课)①对学生进行预习知识检测;(通过检测,掌握本小节知识要点)②公布答案;③合作探究;(本节的例题、变式、或老师补充的题目)④展示、点评。后面和前种方法一致。
总之,在复习中,教师应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作到放中有导、导中有放、导放适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空间等方面,全面进行开放性教学探究与实践。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从行动上要放开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愉快、高效地学习,才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