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乘风破浪助力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外界的“光环”之上。当环境改变或遇到“风浪”时,光环消失了,孩子就容易对自我全盘否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打破“坏苹果”效应,不要因为一件事的发生就泛化或延伸到其他事情上;“鼓励行为”而非“表扬结果”,真诚客观地肯定孩子努力过程中的行为;“共情回应”而非“道理说教”,给与孩子关爱和理解;“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顺应孩子成长的需要。如此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尊重;鼓励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68-03
  一天早上,我们学校一位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和我通电话,说他们班的一个学生在期中考试前几天就以头疼为由请假在家,家长带他到医院,医生却没检查出什么明显的生理问题。孩子每天在家就是睡觉,也没有参加期中考试,考试过去一个星期了依然不愿上学。老师去家访,孩子躺在床上面朝墙壁,不愿和老师交流,家长在旁边急得直流眼泪,不知道怎么办。
  据家访老师说,这个孩子在高一的第一次月考中考得不太理想,之后学习状态就不太好,不像以前那么努力,作业有时也不交,后来便出现了上述情况。很显然,这个孩子是因为进入高中后学习落差的问题出现厌学心理。我校是省重点高中,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都是班级或者学校的尖子,有很多光环在身,等他们进入了高中,发现这种优势没有了,就会出现心理落差。一些学生会调整这一落差,但也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调整,当“光环”失落之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此一蹶不振,消极度日。如何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风浪能勇敢前行,而不是一挫就倒呢?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打破“坏苹果”效应
  什么是“壞苹果”效应?武志红老师认为,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将“好苹果”和“坏苹果”捆在一起,结果孩子身上的那些“好苹果”也逐渐变成了“坏苹果”。例如,家长常说“如果你现在不学习,将来你就一无所成”“如果你高考考砸了,你一辈子就完了”“如果你考不到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等等。也就是说,家长习惯将一件事的后果延伸到生活的其他事件中,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孩子逐渐形成了因一件坏事的发生就觉得整个人或人生是糟糕至极的思维模式。
  前一段时间,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因做实验失败自杀身亡,震惊全国。这名学生在遗书中说,因为做实验失败,他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很显然,这就是“坏苹果”效应,因一件事失败就对自己全面否定。他的这一思维模式不是在当下的事件中才形成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次,当“最后一根稻草”出现时,这种思维模式就压垮了他。
  因此,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尽力避免“坏苹果”效应。当孩子表现不佳或犯错误时,家长应就事论事,不要将一时之错泛化或延伸到其他事情上。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觉得未来毫无希望,进而破罐破摔。
  二、“鼓励行为”而非“表扬结果”
  自从赏识教育的理念出来以后,家长们对孩子的表扬增多了,特别是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会毫不吝啬地说:“你真棒!你很聪明!”孩子听到表扬后自然很开心。但随着表扬的增多,有些孩子只愿听好听的话,不愿意听建议或指导类的话,如果没有得到表扬就会不开心。当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尝试解决,害怕出现错误。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状况,就是因为如果我们总是表扬结果,孩子就容易将自我的价值感建立在结果之上。当他做得好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是不错的;当做得不好时,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很失败,而生活中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因此,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逃避而不是去尝试。
  相反,如果家长更多地鼓励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就会把眼光盯在自己的行为或努力的过程中。比如,当孩子认真写完了一页生字时,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你刚才很仔细地一笔一画地写,觉得你很了不起。”这种评价会让孩子对自己仔细、认真的行为印象深刻,同时他也接收到了来自家长的肯定,以后再写生字时,他也更愿意认真地写。他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行为方式上的。当他遇到困难时,就更容易努力去尝试和探索,因为他内心已经有了一个评价模式:努力的自己是很了不起的。
  因此,真正的鼓励并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棒”,而是真诚客观地肯定孩子努力过程中的行为。只有这样,家长的鼓励对孩子才能起到长远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共情回应”而非“道理说教”
  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用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孩子,或立即给孩子一些建议,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把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甚至会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曾经有个学生因学习问题前来咨询,他说:“当我对我妈妈讲我物理学不会的时候,我妈妈马上说‘我来联系辅导班,你是要一对一的,还是要上大课?’”他感觉很无力,什么话都不想说了。妈妈却觉得孩子太情绪化、太无理取闹了。
  其实,当孩子向我们吐苦水的时候,他只是需要有人看见他的烦恼和痛苦,此时他需要的不是道理或者建议,他只是想要被看见,而看见就是疗愈的开始。就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当我们向朋友吐槽时,朋友只是静静地聆听,间或点头并“嗯”一下,我们心里就舒服多了,但如果朋友上来就给我们很多正确的道理或建议,我们立刻就不想说话了。但当我们吐槽过后,对方再说一些建议,我们是很乐意接受的。
  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被看见呢?那就是要用共情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在学习物理的时候遇到困难,家长可以说“看起来物理挺难的,感觉你学得很痛苦”,孩子说“是的”,然后就会继续说下去,在说的过程中也许他自己就会想到一些方法。也就是说,当家长的回应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看见了,帮助就已经开始了。有一次,我的孩子在学习弹钢琴时遇到了比较难的曲子,练习的时候总是想回避,我走过去看了一下,然后说:“这首曲子看起来挺难的。”她说:“是的,我弹不好。”我坐下来试着弹了一下,然后说:“嗯,我也弹不好,怎么办呢?”我装作苦思冥想,说:“要不我就只弹第一小节吧,把这个练熟了再弹第二小节,看看这样会不会好点?”就这样,当我弹完第一节的时候,孩子说:“我也来试试。”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四、“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之后的感受都是不舒服的。孩子内心有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之后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个安全的容器来承载和接纳他的负面情绪。如果家长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焦虑,还要不知所措,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挫折是非常大的,是难以跨越的。成熟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就很有底气,他能冷静、淡定地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用自己的冷静传递给孩子一个信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当问题的难度在心里被弱化,情绪的温度便降下来,而人在冷静的时候,好的办法就更容易被找出来。那么,家长的这种底气从何处来?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真正的爱,应该让孩子按照他所能成为的样子去发展,而不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塑造他。生活中,家长很多时候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家长内心所期待的标准,由此激发出了家长内在的焦虑。当家长很焦虑时,就不能客观看待孩子的表现,甚至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如果家长能够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欲,不是强求孩子一定达到自己所认为的某个程度,而是按照孩子所能成长的方向和水平去衡量,就更容易站在孩子的立场,客观地评价他的表现。这样,即使孩子表现得不好,也更容易接纳并冷静地指出他努力的方向。
  因此,家长要学会觉察自己内心的期待是否顺应孩子成长的需要,二者一致性越高,家长的接纳力和承载力就越强。当家长能够接纳时,才能成为孩子吸取安全和力量的心锚。所以,请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底气的家长,只有这样,当孩子遇到一些风浪的时候,你的底气才能稳稳托住孩子。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采用档案分析法,以成都市S中学初2018级、初2019级、初2020级共4210位入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数据为支撑,对三个年级新生在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突出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变化趋势以及性别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三个年级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2)突出问题表现在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
区块链是缘于数据结构的技术范畴,同时也表征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范式,在社会活动领域中,它框范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这就带来了技术-文化的新型关系建构,进而形成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表达。从“主-客”二分到区块链的主体间性范式变迁,完成了人与媒介的一体化同构与社会治理的范式同构。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社会治理,表现出区块链文化中的说服与认同、人的能动性与技术的使动性、跨文化秩序生成与调适的特性。
摘要:新高考制度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也增加了学生的选科难度。它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专业倾向性等个人特质,以及初步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及就业方向。因此,在高中阶段积极推进生涯规划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教育有很多的共通性,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很好的资源服务。学校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开展途径,提升生涯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集中在三个维度: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之路,具有与时俱进的优势;从中西比较的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复兴之路,具有执政党的宗旨优势;从未来的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结合,具有凝聚人心、整合社会力量的优势。
摘要:线上入户陪伴是指家庭陪伴师连续21天在线上陪伴家长,帮助家长厘清问题、整理情绪、缓和矛盾,增长智慧,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线上入户陪伴的核心技术是肯定技术和情绪的识别和稳定技术。实践证明,在家庭陪伴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家长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亲子关系走向温馨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入户陪伴;心理辅导;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团结、改造”政策,采取积极举措把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这不仅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人才资源,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新时期,重温历史,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应加强党的领导,把握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做好新时期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走进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认识误区,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多重困境,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绿色发展是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理性追求,是在正确的价值理性指导下的发展观。绿色发展引领美好生活,必须转变绿色发展方式、健全绿色生活体系、培育绿色文化价值观,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因其便利且功能强大已经成为人们形影不离的日用品,也让不少青少年学生为之沉迷。青少年沉迷手机,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亲子关系恶化。如何预防青少年手机沉迷,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角度,从“以身作则,榜样引领”“制定公约,严而有度”“创设活动,转移兴趣”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手机沉迷;家庭
关键词:心理剧;青春期;亲子冲突;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74-04  【剧情简介】  主人公小曹是一位初二男生,由于控制不住玩手机和游戏导致成绩不断下滑。妈妈对此感到很焦虑。她最常用的方式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催促小曹,或者抱怨平时没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小曹爸爸。在一次亲子冲突爆发后,小曹开始自我反省,父母也在学习使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如今上网民众愈发低龄化。社会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目前已成为网民主力军之一。互联网给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便利,也导致部分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出现“上瘾”问题。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影响因素,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