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及社会价值分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司法、民事执法、民事守法和民事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虽然不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但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法制度和规范之中!民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对完善我国民事立法及民法的实施、解释、监督以及对当前美丽中国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本原则;内涵;社会价值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民法的基本原则离不开民事法律关系,而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或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这三要素是任何国家研究民事法律关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由三要素出发,笔者认为任何国家关于民法的基本原则应包含共性的三个基本原则,主体上是民事主体平等原则,在内容上是公平原则,在客体上是意思自治原则!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我国民法有着其他国家民法共同的基本原则,也必然有不同的原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没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就不能称之为民法;没有不同的基本原则也就谈不上中国民法。我国基于传统,非常强调国家政策的作用,把它作为法律补充原则!下面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谈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共性原则
  1.民事主体平等原则
  该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它是民法得以成为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法为私法的依据,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标志。平等原则在现行法上的根据,首先是《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其次是《合同法》第3条:订立合同,应当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论其在民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限制和剥夺。第二,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应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即使是国家作为民事主体也不例外。第三,民事主体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第四,民事权利平等受法律保护。
  2.公平原则
  公平是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社会正义的表现之一,一个社会要做到公平主要体现在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上,也就是说公平在于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行为与报偿相称。公平是人们对社会事物进行价值评价时表现出来的观念。法与公平有着天然的联系,法的产生必须以一定的公平观为依据,统治阶级之所以需要法,是为了维护自己认为的公平关系,法是一定公平观的具体体现、标准,公平观是法的思想基础;而公平也离不开法律,一定的公平观,一定的公平关系只有体现为法律,才能得以实施和保障《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而《合同法》第5条再次强调:“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1]。意思自治原则又称自愿原则,是指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它具体体现为结社自由、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遗嘱自由等方面。它是民法的重要指导原则,是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奠定了民法作为市民社会基本法的基础地位,民法的主体制度就是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法律赋予并且保证每个人都具有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为特别是合同来调整相互之间关系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有行为能力制度!而法律行为和代理制度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展开,是实现意思自治的工具和手段。
  当然意思自治是有限制的,这就要求当事人在意思自治时要诚实信用。而从诚实信用原则出发又要求权利不得滥用,即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反面规范[2]。总之,由意思自治原则我们可以引出诚实守信和权利不得滥用两个原则。
  (二)个性原则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民法也不可能穷尽民事活动中的所有行为,因而就需要有补充原则来弥补民法调整的空白。所以,我国把国家政策作为法律的补充渊源,即在法律没有规定时,民事活动应遵守国家政策。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社会价值
  首先,民法的平等原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民法的平等原则,是对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最为集中的反映,也是对宪法赋予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化。平等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民法的平等原则作为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平等原则要求,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之间无等级之分,必须以平等的民事主体的身份出现,任何一方都没有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特权,即使是国家作为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也应和其他民事主体一样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其次,公平原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可靠保障。公平最早是道德的范畴,但随着私有化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公平也由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成为法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民法作为保护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部门法,是法的公平价值和正义原则的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法律保障。而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公平原则,其核心在于充分而公正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通过利益分配的公正最终实现社会的秩序与和谐之目的。
  最后,意思自治原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这一原则对实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自由竞争,维护个人自由与尊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其法律内涵而言,是指民事主体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断,自主参与市民社会生活,管理自己的私人事务,不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其他民事主体的非法干预!自愿原则强调对主体权利与自由的尊重,阻止权力的不当干涉。这是构建美丽中国,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中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民法通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佟柔.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8
其他文献
【正】 苏轼说:“道子画人物,为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
【正】 王铎,河南省孟津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世称王孟津,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为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王铎所处的时代正是明
“味”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特定的审美范畴。对这一美学范畴的成因及其内涵的探讨,应当不仅是一种文艺理论史上的现象描述,而应挖掘其得以形成、发展的特殊文化心理和特殊的
目的 通过对24批131例成批烧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学率。方法 选择1998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成批烧伤24批131例,对其治疗效果及死因进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脑梗塞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正】 我们在工作中,每当完稿付印,都要认真地进行审订、核对,不少人常常习惯地称之为“校(Xiào效)对”。其实,这是把“校(Jiào较)”误读成“校(Xiào效)”了
作者利用《CBMdisc》及((MEDLINE CD—ROM))。对近8年来收录的有关迟效制剂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提出迟效制剂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较快、新近关注的研究主题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
刑罚目的是一个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追求的客观效果,量刑任务在于选择适当的宣告刑,以期达到刑罚目的。从刑罚目的出发,量刑不能简单还原为惩罚或预防等单一要素
β-甘露聚糖酶(β-1,4-D-mannan mannohydrolase, EC 3.2.1.78),作为一种能水解葡甘露聚糖、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以及半乳葡萄甘露聚糖主链β-1,4,-D甘露吡喃糖苷键的半纤
犯罪者具有犯罪的行动,但受到意志以外的原因的影响而未形成事实的犯罪未完成形态或停止形态,将其视为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同样是犯罪行为,在司法处理上并不能以故意犯罪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