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地处河北张家口北部山区的小县城,这里的人们习惯用方言交谈,是个公认的方言重灾区。近年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也意识到发展幼儿的语言很重要,但毕竟处于方言重灾区环境的限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幼儿规范语言的掌握。显然,能清楚地表达、“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教育就更多地落在了幼儿园教师的肩上。为此,我园曾致力于语言教育方面的探索,试图通过研究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以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语言功效:从室内到室外,园内到园外,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景观以及良好语言环境的营造等,可以说,这些实验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万全县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
  1、自身语言态度产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这是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表现在幼儿在倾听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比如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喜怒哀乐。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难发现,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 “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试想,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还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2、对幼儿语言态度产生的影响
  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聞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如面对幼儿没完没了的发问、告状,教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以回应,即使回应态度也是冷漠的、语言也是消极的 :“老师正忙着呢,别烦我!”这样的现象也是有的。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情急中的表达更是语无伦次,半天听不懂意思来,老师更是无从回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我说了老师也不爱听,说了也没用”等消极的自我意识,使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运用的频率也因此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语言能力的发展。故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以自身积极的语言态度影响幼儿,并对幼儿的语言表达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不断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情感,强化积极的语言行为,从而加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
   1、 良好语言素养的作用
  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表达上起到了准确传递信息的作用,这种作用产生的效应是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之所在。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我们的教师有为幼教事业而奋斗的奉献之心,也有热爱本民族语言的赤子之心和教育幼儿的爱心,这种情怀很难得、很高尚、也很珍贵,但它只能与能力并存而不能替代能力,“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
  2、重视提高自身语言素养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言教育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优美……这不仅说明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幼儿教师肩负语言教育的重托,也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因此,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发挥语言魅力的教育影响功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笔者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多:多阅读,如《圆圆的春天》、《秋天的色彩》等等,欣赏与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丰富自身的语言养料;多朗读,在阅读时若能读出声则效果更佳;多看,多看一些语法、修辞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修辞、逻辑等的正确用法,努力使自已的语言更规范、更具魅力,精益求精,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自身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
  语言的使用赋予语言生命,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不难发现,幼儿不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各种语言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更多的是根据教师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来理解其含义。因而,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让语言更富美感。如幼儿参观春天的花园时说:“我看到红的花”、“我看到黄色的花,好漂亮”、“我看到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此时,我们教师不妨也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东环文化广场的滨河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真美丽。
  总而言之,教育界流传着一句俗话说:“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提高语言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学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获取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追求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 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自己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精心备课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分析了西洋参种子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油酸、亚油酸、二十碳烯酸等9种脂肪酸酯,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含量较高,为深入开发利用西洋参提供了
成就感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当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尊重、欣赏获得满足,从而使人的内心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和感情上的满足自然就产生了成就感。有研究表明:个人的成功经验一般能提高以后的抱负水平;成就感愈强烈,抱负水平也就愈高。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认为,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更加注重提高工作效率,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成就感的强与弱直接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語文老师从实际的教学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可是现实的教学现状是语文教学效率上不去,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视野下对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课前准备不够  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就不知道这节课哪些内容是重点,该如何去讲,教学思路会比较混乱。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被大打折扣。另一方面,
目的: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组慢性、发作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有研究者提出新的癫痫发病机制: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后,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清蛋白质
一、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其标准是什么?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断的参加各种各样的有关高效课堂的讲课比赛,评课标准多种多样,我们看看那些关于高效课堂评课的条条框框,更多的还是考查一堂课知识的容量是否大,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否多,老师教授这些知识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否丰富。但知识的容量大了,课堂的教学环节多了,老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技巧丰富了,就算得上是一堂高效的物理课吗?我觉得这值得我们
目的应用超声对植入物术后不同时期的厚度作定量测量,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部位、植入物厚度等因素对植入物成活率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华北理工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數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
目的探讨感知控制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生存质量、心理健康水平与放疗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唐山人民医院放疗中心进行放射治疗的乳
一 中国电视行业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之后,进入了风起云涌的时代。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让众多的电视人在经历成功的喜悦不久,立刻就开始忍受失败的痛苦。有一位著名的电视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