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传统教学的诟病,学生已经形成畏惧习作的心理,导致习作教学难以形成质的突破。要想突破这一瓶颈,必须从四步入手,不能有所偏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一是加强多维阅读,夯实学生的积累;二是转变呈现方式,突破教材的束缚;三是关注生活体验,触发情感的源头;四是促进课程整合,推进应用文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加强阅读;转变方式;关注体验;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36-01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更是难点所在。由于传统教学的诟病,学生已经形成畏惧习作的心理,导致习作教学难以形成质的突破。要想突破这一瓶颈,必须要从四步入手,不能有所偏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多维阅读,夯实学生的积累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的两大支柱。在语文学习中,阅读与习作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阅读是提升习作效益的保障,而高质的习作也会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应该怎样阅读。习作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以大量有效的阅读为基础。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未知信息,也能汲取重要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积累学生的情感认知,在夯实积累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阅读方法层面对学生进行点拨,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读好书,多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和范畴多元化,就像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所打的比喻一样:“采各种各样的花蜜”,感受不同体裁下言语表达的风格和写作特点,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之后,教师要搭建各种平台,或让学生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或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疑惑进行辩论探讨,或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只有在这样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分享之后,学生自主性阅读积累才能真正丰富起来,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转变呈现方式,突破教材的束缚
当下习作教学的常态都是教师完全依循教材习作的体系和要求,教材让写什么,课堂中就训练什么,完全忘却了自身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完全跟随着教材的安排亦步亦趋,不仅学生写得厌倦,教师教得也毫无激情。为此,教师查阅了一些国外习作教学的资料发现,国外母语中习作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框架和体系,而是通过具体场景的出示,或者主题的揭示,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进行想象和表达。例如,假设你在海上航行突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你会怎样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些对于国内学生较难的内容,而对于国外学生则并非难事。他们可以借助各种资源,形成一篇凸显自己风格的习作。其实,这样的习作模式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习作的生命才能进一步被唤醒。据此,我们习作教材的编制也应该进行调整,或者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课程资源开发者的作用,对现代教材中习作的编排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对教材中一些刻板僵硬的内容改换门脸,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从而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表达。
三、关注生活体验,触发情感的源头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习作同样也不例外,生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头,没有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学生也就成为“无米下锅”的“巧妇”。毫无夸张地说,没有生活的浸润学生也就无法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体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大事小事的关注,并学会从真实的生活事件中感受其蕴藏的真、善、美,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就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十多年如一日地创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的习作素材大都源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多都是来自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东西丢了,就写遗失启示;有争执了,就将自己的观点付诸笔端。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用笔说话、用文抒情的习惯。这一形式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习作教学并不是以培养作家为己任,而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关注生活,用我手写我心,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降低学生习作难度,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四、促进课程整合,推进应用文写作
生活中的写作要求是非常广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写作已经成为了客观需要,这使得写作的应用性价值越发明显。教师可以在加强学科整合中,有效推进应用文写作。在教育的课程设置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彼此交融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联系为习作教学服务,从而在学科整合中提升学生的表达意识。如在体育课上,可以根据体育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进行动作的说明练笔;音乐课上可以根据歌词与旋律展现的意境进行想象性练笔实践;劳动实践课堂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践操作,进行表达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整合,丰富学生的认知积累,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必然离不开其他学科的补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切不可眼中只看到语文,更要在教学中能够关注其他学科,拓展学生的习作视域,为习作奠基。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范畴。教师应该树立信心,帮助学生从阅读积累、链接生活、推进运用等方面加强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黄佳静.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7(07).
关键词:加强阅读;转变方式;关注体验;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36-01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更是难点所在。由于传统教学的诟病,学生已经形成畏惧习作的心理,导致习作教学难以形成质的突破。要想突破这一瓶颈,必须要从四步入手,不能有所偏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多维阅读,夯实学生的积累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的两大支柱。在语文学习中,阅读与习作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阅读是提升习作效益的保障,而高质的习作也会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应该怎样阅读。习作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以大量有效的阅读为基础。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未知信息,也能汲取重要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积累学生的情感认知,在夯实积累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阅读方法层面对学生进行点拨,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读好书,多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和范畴多元化,就像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所打的比喻一样:“采各种各样的花蜜”,感受不同体裁下言语表达的风格和写作特点,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之后,教师要搭建各种平台,或让学生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或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疑惑进行辩论探讨,或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只有在这样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分享之后,学生自主性阅读积累才能真正丰富起来,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转变呈现方式,突破教材的束缚
当下习作教学的常态都是教师完全依循教材习作的体系和要求,教材让写什么,课堂中就训练什么,完全忘却了自身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完全跟随着教材的安排亦步亦趋,不仅学生写得厌倦,教师教得也毫无激情。为此,教师查阅了一些国外习作教学的资料发现,国外母语中习作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框架和体系,而是通过具体场景的出示,或者主题的揭示,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进行想象和表达。例如,假设你在海上航行突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你会怎样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些对于国内学生较难的内容,而对于国外学生则并非难事。他们可以借助各种资源,形成一篇凸显自己风格的习作。其实,这样的习作模式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习作的生命才能进一步被唤醒。据此,我们习作教材的编制也应该进行调整,或者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课程资源开发者的作用,对现代教材中习作的编排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对教材中一些刻板僵硬的内容改换门脸,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从而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表达。
三、关注生活体验,触发情感的源头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习作同样也不例外,生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头,没有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学生也就成为“无米下锅”的“巧妇”。毫无夸张地说,没有生活的浸润学生也就无法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体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大事小事的关注,并学会从真实的生活事件中感受其蕴藏的真、善、美,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就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十多年如一日地创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的习作素材大都源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多都是来自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东西丢了,就写遗失启示;有争执了,就将自己的观点付诸笔端。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用笔说话、用文抒情的习惯。这一形式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习作教学并不是以培养作家为己任,而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关注生活,用我手写我心,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降低学生习作难度,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四、促进课程整合,推进应用文写作
生活中的写作要求是非常广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写作已经成为了客观需要,这使得写作的应用性价值越发明显。教师可以在加强学科整合中,有效推进应用文写作。在教育的课程设置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彼此交融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联系为习作教学服务,从而在学科整合中提升学生的表达意识。如在体育课上,可以根据体育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进行动作的说明练笔;音乐课上可以根据歌词与旋律展现的意境进行想象性练笔实践;劳动实践课堂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践操作,进行表达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整合,丰富学生的认知积累,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必然离不开其他学科的补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切不可眼中只看到语文,更要在教学中能够关注其他学科,拓展学生的习作视域,为习作奠基。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范畴。教师应该树立信心,帮助学生从阅读积累、链接生活、推进运用等方面加强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黄佳静.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