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的“傲慢与偏见”

来源 :财经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达9年的中国之行中,“酋长”的雅虎中国将独立运作、并购、合作等几乎所有的本地化方式都尝试了一遍后,仍然处在主流市场的边缘。问题出在哪儿呢?
  
  2005年8月,有“酋长”之称的杨致远终究还是忍受不了雅虎中国的“屡战屡败”,拱手将她让给了马云。交易当天,身穿西装的杨致远虽然依旧挂着惯有的浅笑,然而笑容中却没有了惯有的高傲和不屑。
  一年之后,对着应邀前来的杨致远,马云表达了他对雅虎中国发展方向的迷茫,“如果说自己已经完全想清楚,那是在说谎。”此时的杨致远,脸色更加苦涩了。
  可以理解,从创办雅虎,到笑傲全球互联网市场,短短几年,不仅“酋长”声名响彻全球,他的个人威望、财富也渐至巅峰,这种情况下,要他承认失败,或者哪怕是“久叩国门不开”也是令他难以忍受的事情了。
  然而,在长达9年的中国之行中,“酋长”的雅虎中国将独立运作、并购、合作等几乎所有的本地化方式都尝试了一遍后,仍然处在主流市场的边缘。问题出在哪儿呢?
  第一错:傲慢
  正式进入大陆市场之前,雅虎很看不起中国市场,这从雅虎中文网站开通的时间和次序就能看出来。1998年5月4日,中文雅虎作为雅虎第13个非英语站点正式开通,这是所有雅虎中文站点的前身,它包括雅虎香港、雅虎台湾和雅虎中国。
  此时,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合并,共同推出了新浪网。而搜狐网已成立了近2年,网易也有1年。
  虽然来得晚,不过雅虎在大陆市场实现盈利远较这几个网站早,这也是她傲慢的基础。成立伊始,雅虎就开始在大陆卖互联网广告。此时国内的网站都没有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和广告模式,而雅虎不同,直接将美国的那套全部搬了过来。
  在雅虎总部看来,他们在数十个国家奉行无阻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攻克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完全不在话下。而此时的雅虎中国,也只是作为雅虎全球的一个分支机构,从内容到广告以及经营模式都必须完全复制雅虎总部的模式,不允许有丝毫的自主权。
  在广告经营方面,最早的负责人是周磊,当时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雅虎通(雅虎自主开发的及时通讯工具)和雅虎总部的全球广告协调员沟通。”由于雅虎的网络广告是同时面向全球客户销售,为了不冲突,雅虎总部的协调员每天都要和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区域销售代理沟通。这就完全抹杀了中国市场的主体性地位。
  而在内容经营方面,作为第一任雅虎中国总经理的张平和更是深有体会。他表示,建立之初,上面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把雅虎全球成功模式复制到中国,因而雅虎中国在本质上仍是雅虎网站的汉化版:新闻频道、邮箱都是美国雅虎的汉化,而雅虎通、雅虎相册、雅虎公文包、雅虎聊天室和英汉字典等等,也都是照搬英文雅虎的模式。
  没有足够的新闻信息迎合网民的“信息饥渴”。而它引以为自豪的邮箱、雅虎通、雅虎相册、雅虎公文包、雅虎聊天室和英汉字典等等,在当时基本没有市场,因为国内网民的整体需求尚未达到那一步,这些功能无法向欧美市场那样风行。因此,雅虎中国根本无法吸引网民。
  对此,张平和(和他的继任者陈焕守)也意识到了。然而,雅虎美国总部对此却很难理解,他们甚至不屑于过多解释,只是简单地回答:“雅虎全球都这样(做目录分类)成功了,你们为什么不行?”
  作为雅虎中国的直接操盘手,毫无自主权的张平和,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一个个国内门户网站赶超,无奈之下唯有郁郁地离去了。
  高傲的雅虎总部,高傲的“酋长”,抱着手到擒来的思想,丢失了冲击中国市场的第一次良机。到2001年,国内三大门户基本确立,雅虎已渐渐被人遗忘时,他们才想到要在中国夺回与自己全球互联网老大相称的市场地位。此时,他们才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也开始转变战略,然而,一不小心,他们又堕入了“偏见”的误区。
  


  
  第二错:偏见
  自主经营错过了机会,雅虎中国选择了本土化的第二招:并购。此时,由于雅虎新总裁兼CEO特里·赛梅尔维雅虎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始把搜索作为业务核心,与Google展开全球搜索领域的争夺。他在中国的业务自然也随之转向了搜索。
  当时国内做搜索的主要有百度和3721。据了解,当时杨致远与两家公司都建立了联系,得到的评估结果是:百度虽然技术不错,但其创始人李彦宏更希望能单独上市,而他的出价是1.5亿美元;相较之下,3721的周鸿炜要价是1.2亿美元。
  杨致远和雅虎总部认为,3721的客户群对于雅虎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3721当时拥有45万中小型企业客户,这和雅虎在全球用户目标的定位一致,未来最有潜力的业务—搜索、电子商务、宽带服务、企业邮箱、企业即时通讯、竞争情报等无一不是中小企业将占据主角地位。种种理由让杨致远选择了3721,发起了第二轮争夺。
  2004年3月22日,3721公司总裁周鸿炜正式升任雅虎中国总裁,开始了一年多的“婚姻岁月”。根据双方达成的收购协议,收购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雅虎先行支付总收购金额的50%,余下的部分依据周鸿炜带领雅虎中国取得的利润情况给付。按规定,第一年雅虎中国要创造1000万美元的纯利润,如果完成,雅虎方面将再付25%,第二年雅虎中国需要完成2500万美元的纯利润,雅虎方面将再付余下部分。这一协议直接引发了后面种种危机。
  虽然事后杨致远总结认为,当时让雅虎中国靠自身积累来发展,速度太慢了,永远跟不上对手的步伐,而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总部进行大量投入。然而当时雅虎总部却认为,雅虎中国需要尽快盈利。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华尔街的“大佬们”是不愿意在花钱和时间去培养一个公司。只是这种想法在当时的中国基本不可能实现,无论是市场还是周鸿炜都不愿意,这一点从履新之初的表现就能看出来,面对记者,周鸿炜发出了豪言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Google。”
  然而,面对总部投入不够,以及外部网络业界的迅猛发展。周鸿炜不得不对雅虎中国大刀阔斧实施改革,抛出了3大计划—推动中文上网的国际化、实现雅虎搜索技术(YST)的本地化、推动雅虎电邮在中国取得与之相匹配的优势地位。
  随后,又在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邮箱领域做出重大改进。2004年6月8日,雅虎中国推出新版即时通讯软件“雅虎通6.0中文版”;6月21日,雅虎中国独立的专门搜索网站“一搜网”上线;7月26日,雅虎中国率先把免费邮箱扩容至1G。
  种种措施,将雅虎中国的定位渐渐明晰下来了,那就是专注于做邮件和搜索。然而,雅虎总部始终认为除了邮件和搜索,雅虎中国要做一流的门户,这与周鸿炜的看法形成了激烈的碰撞,也为双方形成猜忌埋下隐患。
  周鸿炜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04年雅虎中国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4000万美元,利润为1000万美元,利好之下,双方揭过猜疑,虽然给了周鸿炜“雅虎野蛮人”的称号,总部和杨致远也只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然而,矛盾随着雅虎财政年度预算逐渐明朗。面对周鸿炜的成绩,雅虎总部和杨致远对雅虎中国在2005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搜索要超过百度成为市场第一,而邮箱的用户也要得到大规模增长。更让周鸿炜心冷的是,雅虎总部在作出上述安排的同时却不向他提供任何资金支持,这意味着完成业务新的增长必须用雅虎中国自身盈利来做支撑。
  周鸿炜坚决反对这样的安排,强烈要求雅虎总部大幅度增加投资预算,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为此,2005年初,周开始和雅虎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周鸿炜透露,在谈判过程中,他提了两个方案:收购金额不变,长线的邮箱和搜索业务再拨一笔额外的费用;或者双方都退一步,协议提前结束,最后支付的金额不按照当初设定的利润收入目标来确定,而是直接确定一个比原定收购价格低的金额,但雅虎总部都不同意。
  争执不下的结果是周鸿炜于2005年8月31日离职,收购协议提前结束。后来许多分析者认为,雅虎总部和杨致远对中国市场还是抱着观望态度、对本土经理人也不信任,这种偏见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环境下,早已注定了双方合作的必然失败!
  
  后“酋长”时代的雅虎中国
  并购的失败,让杨致远不得不使出最后一招:出售,完全把雅虎中国交给别人打理,他最终确定的人选是马云。
  2005年8月11日,雅虎宣布计划用总计6.4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业务以及从软银购得的淘宝股份,交换阿里巴巴40%普通股(完全摊薄)。其中雅虎首次支付现金2.5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2.016亿股普通股,另外3.9亿美元将在交易完成末期有条件支付。
  “雅虎中国就像是一个重病的病人,需要推上手术台做大手术,而我才是主治医生,具有最高的决策权,其他人只能给建议,而不能提要求。雅虎中国与雅虎美国之间没有任何报告的关系。所以即使是杨致远,合理的建议我会听,我认为不合理的他说一万句也没用。”
  这就是马云的表态,既是对媒体说的,更是对“酋长”说的。马云甚至看清雅虎的问题出在那儿,所以他把话挑明了,好让“酋长”注意影响,不要越权。
  对此,“酋长”能怎么样呢?只能看在眼里,忧在心头。或许正如分析者所言的,他该操心的只是业绩。
其他文献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学习和引进,无论是科技、文化还是经济制度,尤其以现代科技和公司制度为主。  所以,翻开我们高校的教材,案例必然是外国的企业巨头;走进我们的MBA、企业培训课程,成功经验也不外这些公司。然而,就在众多学院人士将这些企业奉为圭臬时,我们的互联网却以令人惊愕的速度改变着大家的印象。  “当我们的教科书还在将eBay、亚马逊、雅虎和Google等美国
期刊
尽管一年来关于Google中国的负面新闻漫天飞舞,太平洋彼岸的总部却似乎不为所动,李开复的地位摇摇欲坠,离辞职不远恐怕也只能在人们的意念中来回打转。在4月27日的中国之行中,Google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与全球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特彼此唱和,默契十足。  “如果总分是20分的话,我给Google中国打18分到19分。”施密特说,“我之所以给我们在中国的工作打如此高的分数是因
期刊
短短10年,马化腾和他的腾讯走过了一条令人惊叹的路,文弱的“企鹅”让大家见识到了其凶猛态势    2007年5月4日,《时代周刊》评出本年度 “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人物”,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赫然在列,入选了“创建家与巨擘”。至此,腾讯公司和它的掌舵者的影响力再一次为世界所公认。  腾讯是什么?马化腾是谁?这些问题如果在10年前提出或许没有人可以回答。而今天,腾讯已经家喻户晓。短短10年,
期刊
“三境”之说,早已成为世间的种种思想、心境发展的高度凝练,是生命历程中修养及修炼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企业家也不例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论人生境界时言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境”之说,早已成为世
期刊
合资11年来,达能始终没能向娃哈哈派进一个人,宗庆后以小股东身份全面排斥大股东,搞成一个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4月8日,坐在新浪的聊天室里的宗庆后脸色铁青,情绪高涨,难抑的怒火从他的语气中就能听出来。面对达能的收购要求,他连“两会”都没能安心的开,一直在思索对策。  当然,同样睡不安稳的还有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面对双方联姻的“十年之痒”,范易谋也是叫苦不迭:自己上任没多久,就屡遭批判,而这些
期刊
抓住中国市场是福特和通用在去年巨亏之后渴望重振河山最关键的战略步骤    “历史或多或少就是胡说。惟一值得一个修补匠肯定的历史就是我们今天所创造的历史”,这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出自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口,现在看来,它已经开始变得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对于福特王朝的美国市场来说是如此。  在过去的一年,福特这个步履蹒跚的底特律巨人在美国市场市场占有率已经跌到了15.6%,比2004年少
期刊
2005年4月1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原本的议题被两家公司的激烈对撞打乱,这两家公司就是淘宝和eBay易趣。记者也是在此时正式接触到这两家公司,以及时任淘宝执行总经理的孙彤宇和时任eBay易趣中国区总裁的郑锡贵。    当天,从会场的广告,到场上的fans,乃至媒体提问,无不充斥着激烈的“火药味”。不过总体上看,从孙彤宇高调推出“支付宝”,到郑锡贵高调宣布eBay的新一轮投资,双方基
期刊
这个题目是颇沉淀了一段时间的想法。想法的背后,当然是感慨——现在的批评,附加了过多外加的因素,所以,和这个信息泛滥、包装过度的时代的一切东西一样,有回归本源、返朴归真的必要。  本心难见,初心易忘  素心,词典上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本心、素愿”(江淹《杂体诗·效陶潜》:“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第二个则是“纯洁的心地”(颜延之《陶徵士诔》:“弱不好弄,长实素心。”)。
期刊
纵观这些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无论是雅虎还是eBay,基本上都经历了单干、合资或并购,在种种尝试失败之后,不得不选择甩手,完全交出自主权,给一个信任的公司或经理人。而今的Google还在强撑,然而随着市场份额的下滑,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措施扳回,他还能支撑多久呢?  “相对于客户用脚投票离开你,不如让客户用手投票来帮你赚钱。”马云的这句话大概可以算作是国外互联网企业失败的共同原因了。只是这句话
期刊
纵观达能中国之路,虽然每一步都并非一帆风顺,都有着激烈的博弈,然而达能总有手段达成所愿,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如果达能是一家中国企业,如果控股娃哈哈的恰恰就是这家中国企业,达能会面临今天的问题吗?  在过去的一个月,就在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恩怨纠葛”愈演愈烈之时,提出这个问题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有这么多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被这家跨国巨头并购,乐百氏、娃哈哈等等这些中国本土响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