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达9年的中国之行中,“酋长”的雅虎中国将独立运作、并购、合作等几乎所有的本地化方式都尝试了一遍后,仍然处在主流市场的边缘。问题出在哪儿呢?
2005年8月,有“酋长”之称的杨致远终究还是忍受不了雅虎中国的“屡战屡败”,拱手将她让给了马云。交易当天,身穿西装的杨致远虽然依旧挂着惯有的浅笑,然而笑容中却没有了惯有的高傲和不屑。
一年之后,对着应邀前来的杨致远,马云表达了他对雅虎中国发展方向的迷茫,“如果说自己已经完全想清楚,那是在说谎。”此时的杨致远,脸色更加苦涩了。
可以理解,从创办雅虎,到笑傲全球互联网市场,短短几年,不仅“酋长”声名响彻全球,他的个人威望、财富也渐至巅峰,这种情况下,要他承认失败,或者哪怕是“久叩国门不开”也是令他难以忍受的事情了。
然而,在长达9年的中国之行中,“酋长”的雅虎中国将独立运作、并购、合作等几乎所有的本地化方式都尝试了一遍后,仍然处在主流市场的边缘。问题出在哪儿呢?
第一错:傲慢
正式进入大陆市场之前,雅虎很看不起中国市场,这从雅虎中文网站开通的时间和次序就能看出来。1998年5月4日,中文雅虎作为雅虎第13个非英语站点正式开通,这是所有雅虎中文站点的前身,它包括雅虎香港、雅虎台湾和雅虎中国。
此时,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合并,共同推出了新浪网。而搜狐网已成立了近2年,网易也有1年。
虽然来得晚,不过雅虎在大陆市场实现盈利远较这几个网站早,这也是她傲慢的基础。成立伊始,雅虎就开始在大陆卖互联网广告。此时国内的网站都没有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和广告模式,而雅虎不同,直接将美国的那套全部搬了过来。
在雅虎总部看来,他们在数十个国家奉行无阻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攻克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完全不在话下。而此时的雅虎中国,也只是作为雅虎全球的一个分支机构,从内容到广告以及经营模式都必须完全复制雅虎总部的模式,不允许有丝毫的自主权。
在广告经营方面,最早的负责人是周磊,当时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雅虎通(雅虎自主开发的及时通讯工具)和雅虎总部的全球广告协调员沟通。”由于雅虎的网络广告是同时面向全球客户销售,为了不冲突,雅虎总部的协调员每天都要和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区域销售代理沟通。这就完全抹杀了中国市场的主体性地位。
而在内容经营方面,作为第一任雅虎中国总经理的张平和更是深有体会。他表示,建立之初,上面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把雅虎全球成功模式复制到中国,因而雅虎中国在本质上仍是雅虎网站的汉化版:新闻频道、邮箱都是美国雅虎的汉化,而雅虎通、雅虎相册、雅虎公文包、雅虎聊天室和英汉字典等等,也都是照搬英文雅虎的模式。
没有足够的新闻信息迎合网民的“信息饥渴”。而它引以为自豪的邮箱、雅虎通、雅虎相册、雅虎公文包、雅虎聊天室和英汉字典等等,在当时基本没有市场,因为国内网民的整体需求尚未达到那一步,这些功能无法向欧美市场那样风行。因此,雅虎中国根本无法吸引网民。
对此,张平和(和他的继任者陈焕守)也意识到了。然而,雅虎美国总部对此却很难理解,他们甚至不屑于过多解释,只是简单地回答:“雅虎全球都这样(做目录分类)成功了,你们为什么不行?”
作为雅虎中国的直接操盘手,毫无自主权的张平和,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一个个国内门户网站赶超,无奈之下唯有郁郁地离去了。
高傲的雅虎总部,高傲的“酋长”,抱着手到擒来的思想,丢失了冲击中国市场的第一次良机。到2001年,国内三大门户基本确立,雅虎已渐渐被人遗忘时,他们才想到要在中国夺回与自己全球互联网老大相称的市场地位。此时,他们才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也开始转变战略,然而,一不小心,他们又堕入了“偏见”的误区。
第二错:偏见
自主经营错过了机会,雅虎中国选择了本土化的第二招:并购。此时,由于雅虎新总裁兼CEO特里·赛梅尔维雅虎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始把搜索作为业务核心,与Google展开全球搜索领域的争夺。他在中国的业务自然也随之转向了搜索。
当时国内做搜索的主要有百度和3721。据了解,当时杨致远与两家公司都建立了联系,得到的评估结果是:百度虽然技术不错,但其创始人李彦宏更希望能单独上市,而他的出价是1.5亿美元;相较之下,3721的周鸿炜要价是1.2亿美元。
杨致远和雅虎总部认为,3721的客户群对于雅虎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3721当时拥有45万中小型企业客户,这和雅虎在全球用户目标的定位一致,未来最有潜力的业务—搜索、电子商务、宽带服务、企业邮箱、企业即时通讯、竞争情报等无一不是中小企业将占据主角地位。种种理由让杨致远选择了3721,发起了第二轮争夺。
2004年3月22日,3721公司总裁周鸿炜正式升任雅虎中国总裁,开始了一年多的“婚姻岁月”。根据双方达成的收购协议,收购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雅虎先行支付总收购金额的50%,余下的部分依据周鸿炜带领雅虎中国取得的利润情况给付。按规定,第一年雅虎中国要创造1000万美元的纯利润,如果完成,雅虎方面将再付25%,第二年雅虎中国需要完成2500万美元的纯利润,雅虎方面将再付余下部分。这一协议直接引发了后面种种危机。
虽然事后杨致远总结认为,当时让雅虎中国靠自身积累来发展,速度太慢了,永远跟不上对手的步伐,而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总部进行大量投入。然而当时雅虎总部却认为,雅虎中国需要尽快盈利。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华尔街的“大佬们”是不愿意在花钱和时间去培养一个公司。只是这种想法在当时的中国基本不可能实现,无论是市场还是周鸿炜都不愿意,这一点从履新之初的表现就能看出来,面对记者,周鸿炜发出了豪言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Google。”
然而,面对总部投入不够,以及外部网络业界的迅猛发展。周鸿炜不得不对雅虎中国大刀阔斧实施改革,抛出了3大计划—推动中文上网的国际化、实现雅虎搜索技术(YST)的本地化、推动雅虎电邮在中国取得与之相匹配的优势地位。
随后,又在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邮箱领域做出重大改进。2004年6月8日,雅虎中国推出新版即时通讯软件“雅虎通6.0中文版”;6月21日,雅虎中国独立的专门搜索网站“一搜网”上线;7月26日,雅虎中国率先把免费邮箱扩容至1G。
种种措施,将雅虎中国的定位渐渐明晰下来了,那就是专注于做邮件和搜索。然而,雅虎总部始终认为除了邮件和搜索,雅虎中国要做一流的门户,这与周鸿炜的看法形成了激烈的碰撞,也为双方形成猜忌埋下隐患。
周鸿炜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04年雅虎中国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4000万美元,利润为1000万美元,利好之下,双方揭过猜疑,虽然给了周鸿炜“雅虎野蛮人”的称号,总部和杨致远也只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然而,矛盾随着雅虎财政年度预算逐渐明朗。面对周鸿炜的成绩,雅虎总部和杨致远对雅虎中国在2005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搜索要超过百度成为市场第一,而邮箱的用户也要得到大规模增长。更让周鸿炜心冷的是,雅虎总部在作出上述安排的同时却不向他提供任何资金支持,这意味着完成业务新的增长必须用雅虎中国自身盈利来做支撑。
周鸿炜坚决反对这样的安排,强烈要求雅虎总部大幅度增加投资预算,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为此,2005年初,周开始和雅虎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周鸿炜透露,在谈判过程中,他提了两个方案:收购金额不变,长线的邮箱和搜索业务再拨一笔额外的费用;或者双方都退一步,协议提前结束,最后支付的金额不按照当初设定的利润收入目标来确定,而是直接确定一个比原定收购价格低的金额,但雅虎总部都不同意。
争执不下的结果是周鸿炜于2005年8月31日离职,收购协议提前结束。后来许多分析者认为,雅虎总部和杨致远对中国市场还是抱着观望态度、对本土经理人也不信任,这种偏见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环境下,早已注定了双方合作的必然失败!
后“酋长”时代的雅虎中国
并购的失败,让杨致远不得不使出最后一招:出售,完全把雅虎中国交给别人打理,他最终确定的人选是马云。
2005年8月11日,雅虎宣布计划用总计6.4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业务以及从软银购得的淘宝股份,交换阿里巴巴40%普通股(完全摊薄)。其中雅虎首次支付现金2.5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2.016亿股普通股,另外3.9亿美元将在交易完成末期有条件支付。
“雅虎中国就像是一个重病的病人,需要推上手术台做大手术,而我才是主治医生,具有最高的决策权,其他人只能给建议,而不能提要求。雅虎中国与雅虎美国之间没有任何报告的关系。所以即使是杨致远,合理的建议我会听,我认为不合理的他说一万句也没用。”
这就是马云的表态,既是对媒体说的,更是对“酋长”说的。马云甚至看清雅虎的问题出在那儿,所以他把话挑明了,好让“酋长”注意影响,不要越权。
对此,“酋长”能怎么样呢?只能看在眼里,忧在心头。或许正如分析者所言的,他该操心的只是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