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孩子讨价还价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孩子动辄就跟我讨价还价
  孩子5岁多了,总有自己的一些小想法。我每次对孩子提什么要求,都向孩子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事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须做。但是,有时候孩子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想法。最后,常常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中。有时为了一些小事还会缠磨很久。比如,为了每天要不要刷两次牙,孩子常常要和我讨价还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别的事也是这样,孩子动辄就跟我讨价还价讲条件。为此,每天要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真不知如何是好?
  解析:讨价还价是父母教给孩子的
  其实,讨价还价是父母教给孩子的。开始的时候,“交换条件”都是父母主动提出来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弹琴,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由此养成孩子在听话顺从前,会先想想究竟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为什么大人能熬夜看电视而小孩子不能?为什么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须上兴趣班?这不公平!公平的办法是我能得到一点补偿,比如每星期吃两次汉堡。
  向孩子解释原因,顾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简单地命令孩子好。但是,好言相劝也不能没完没了,否则,孩子会利用这样的场合进行长时间的讨价还价。
  一旦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可能造成孩子成长的“被动状态”。当讨价还价成了习惯,每一次成功后,孩子就在准备下一次的“交易”了。如此下去,孩子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会出于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东西,也不会有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会丧失所有的主动权,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人生的成长过程就变成了“被动状态”。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争议上。双方进行拉锯式的谈判,孩子从父母口中挤牙膏般地挤出点“利益”,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不说,孩子专心思考及行动的时间也因此变得很少。
  ●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你会发现经常讨价还价的结果是,作为父母,你对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未对晚上睡前洗澡达成协议。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引发长时间的谈判,你还有权威吗?没有了权威何谈对孩子的教育?
  ●疲惫造成父母情绪失控,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当父母的耐心用尽之后,孩子倔犟的讨价还价行为会令父母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民主的父母就成了暴怒的父母。这种从一个极端迅速摆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常常让孩子的内心更受伤。
  对策:从开始就什么条件都不讲
  既然危害很多,家长应该怎样避免孩子讨价还价?
  做好预防工作
  ·开始就不和孩子讲条件。许多父母习惯说“吃不完饭就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孩子会效仿父母动不动就讲条件。也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为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有些父母常说“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不满足你的要求”,父母会因此而失去尊严,并诱发孩子产生报复心理。其实,从开始就什么条件都不讲,提出要求并督促执行就是了。如此,孩子不可能学会讨价还价。
  ·父母双方要保持一致。当父母一方拒绝孩子的要求有不合理的地方时,另一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容易养成孩子在父母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而且孩子还会想方设法坚持自己的条件。最好是父母保持协调一致,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对孩子说,我们商量后告诉你。
  ·向孩子讲明拒绝的理由。父母对孩子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注意,这个解释千万不能掺杂着“条件”。
  ·有些事可与孩子共同商讨。比如,孩子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就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但是,父母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与孩子无休止地讨价还价。
  ·一定坚持令行禁止。如果说“不”后父母又对孩子作出妥协或让步,就不仅会失去父母的威信,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让孩子更加讨价还价。所以,父母不要随便乱说“不”,一旦说出口就要坚持,做到令行禁止。
  做好矫正工作
  ·设定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底线。在家庭内部发扬民主之前,父母应该跟孩子有一个约定: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争论设一个底线,以保证父母的权威不受影响。
  ·物质鼓励为辅,精神鼓励为主。其实,孩子想通过讨价还价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一个家庭,如果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不让孩子缠扰也难。因此,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让孩子接受讨价还价的后果。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或者因迟到遭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别心软,让孩子承受后果。这样,会逐渐促使孩子减少讨价还价的行为。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4~6岁的孩子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注意力;他们已经具有想象力,但总的来说是贫乏的、简单的,缺乏明确的目的;他们的意志行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都还很差,无论是掌握自己的行动或是完成别人的委托和要求,都有一定的困难。  不过,4~6岁孩子的行为是以游戏为主导的,家长可结合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在游戏中给予孩子有针对性
期刊
小艾看电视的时间并不多,有时甚至还会拒绝我给他看电视的提议,觉得玩玩具比看电视有趣得多。当然碰上喜欢的节目他还是很喜欢看的,只是不痴迷看电视而已。下面介绍的这些节目时间长度一般都在二十分钟左右,内容孩子爱看,时长也合适,既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和道理,又可以提高英文水平,每天看一点还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目的对话内容比较简单,发音缓慢清晰,词语重复率高,很适合当英语入门教材使用。
期刊
袁采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当时的人称赞他“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著有《政和杂志》、《袁氏世范》等书,其中《袁氏世范》最受推崇,历代士大夫都把它奉为至宝,认定它是“淳风俗”、“美教化”、“达人情”的家训经典,《四库全书提要》中说这本书“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书中不少教育孩子做人与处世的观点,今天读来仍极具参考价值。  袁采认为,人最可贵的品质是忠信笃敬。只有具备这四点,才能被人敬重。 
期刊
小孩子是从周围的世界里学习语言的,任何场合都是他的语言课堂,如百货店、操场、停车场、幼儿园等等。他们不仅学习如何正确发音,还学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怎么运用,他们也注意到大人说话的强度和一定的权力有关。孩子还会跟他的朋友、哥哥姐姐以及电视电影里的角色模仿,孩子知道哪些话比普通的语言更有力量,这里面就包括脏话。  孩子是不是总有说脏话的语言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得看家长做了什么。要想杜绝孩子说脏话,家
期刊
新学期一到,孩子们的小书包里又要添置新文具了,这时您可要注意啦——  目前,涂改液在很多孩子的文具盒中普遍存在,成了一种非常寻常的学习用品。的确,涂改液对于孩子,尤其是那些粗心大意的孩子来说非常方便,它能够把书写错误消灭于无形之中,能够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修改过程变得毫无痕迹。也正是这个原因,涂改液成了许多孩子学习的“好”帮手。然而,涂改液虽然使用方便,却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性格发展都
期刊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坚强、乐观的品格和心态,但很多时候,却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树立了负面的榜样。假如妈妈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胆小、懦弱、担心、无助等行为,或者掩面而泣的时候,孩子敏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染,从而变得敏感和胆怯,而如果妈妈在经历苦难的时候可以坚强勇敢、乐观面对,那么孩子也将形成坚强勇敢的意志品格。  为了让幼小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孩子尚未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作为母亲,不要轻易
期刊
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饮食不责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欢庆不责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
期刊
父母和子女之间要增加理解,一方面需要孩子和家长多谈论学校里的事、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经常和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比如“今天准备会议资料忙了一天”等。並且,根据孩子年龄和成长阶段的不同,父母和孩子就自己的职业进行沟通,应注意不断改变同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要尽可能生动地给他讲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比如,爸爸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就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是不是很喜欢汽车
期刊
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只用一个颜色?  答:什么颜色都用的孩子,未必身心会全面发展。其实,孩子也不会因为很喜欢某个颜色而一辈子只用那一个颜色,等其他颜色引起他的注意时,他就会开始使用其他颜色。所以,先认可孩子喜欢的颜色吧!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之分。但是,如果孩子明明知道某个事物有很多颜色,只是因为怕麻烦而不喜欢用别的颜色,这时就应该帮他改正。可能这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纠正过来的,要
期刊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活、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哇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