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的没有悲剧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2004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环境,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结构,这就决定了每个民族的悲剧观念和悲剧形态都有其独特之处。因而,一味地以西方的悲剧理论为标准评论中国的悲剧是有失妥当的,尤其是有些学者还宣称中国根本没有悲剧,这更是亟须商榷的结论。
  关键词:悲剧;崇高感;平民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邱紫华在《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中说过:“特殊的民族意识决定特殊的悲剧观念,亦即决定民族生活中艺术中的悲剧形态。”[1]诚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环境,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结构,这就决定了每个民族的悲剧观念和悲剧形态都有其独特之处。因而,一味地以西方的悲剧理论为标准评论中国的悲剧是有失妥当的,尤其是有些学者还宣称中国根本没有悲剧,这更是亟须商榷的结论。中国难道真的没有悲剧吗?
  在中西方悲剧的比较研究中,中国的悲剧常常被指责缺少西方传统悲剧的“崇高感”,即悲剧人物那种“精神思想品格风貌的巨大性与超常性”。这种“崇高感”在具体的悲剧中则表现为,悲剧主人公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主动地、勇敢地选择承担,虽然最终招致毁灭,但却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欲望”,表现出“九死不悔的人格力量和意志力”,例如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于是,在以这种西方悲剧的“崇高感”为参照系的情况下,抒写生活的“哀婉、痛惜、悲伤、同情”的中国悲剧就显得没有“严肃性”,没有“强度”,如《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中所说的是“泛悲剧化”的。[2]然而,如果说西方悲剧因为具有“崇高感”而成其为悲剧,而“崇高感”又主要表现为一种人格力量和意志力。那么,中国悲剧也同样是一种真正的悲剧。例如,古代悲剧《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体现的不正是一种富有“崇高感”的人格力量和牺牲精神吗?又例如,现代悲剧《雷雨》中的繁漪,她将突破封建樊篱,追求人的尊严视为“所爱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东西,不也是一种富有“崇高感”的人格力量和悲剧精神吗?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悲剧既不失“严肃性”,也不失“强度”,与西方传统悲剧相比,它也同样具有“崇高感”,只是由于中西方的民族文化环境不同,各自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
  另外,中国悲剧往往是从平凡生活中挖掘悲剧,抒写平凡人物的悲剧。这相对于西方传统悲剧中以英雄或王公贵族作为悲剧主人公的做法,可谓南辕北辙。于是,这也成为中国悲剧常常遭人诟病的原因之一。首先,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看,中国属于宗法制农业社会,从上至下,祈求的是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虽然朝代更替,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毕竟不是社会的主角,因为在中国古代“人民”虽然处于被统治阶级,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却更根深蒂固。所以,这就决定了悲剧主人公是“平民”的倾向。其次,从中国现代社会环境来看,中国从晚清开始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投身于“救国图存”或“救国图强”之中。但是,由于中国人民深受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摧残,人性麻木,精神萎靡。因此,救国必先解放国民的人性。所以,这就使得从“五四”时期开始的现代悲剧是以平民为主人公的。最后,从中国当代来看,人民的温饱得到解决,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但是,物欲横流造成的是人的精神匮乏,人性被异化、被物化等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在西方的许多国家也同样如此。因此,这时候的悲剧表现的不可能是英雄,而只能是平凡的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所以,正是在特殊这种社会环境下,中国悲剧从古到今大都以“平民”为主人公。
  因此,也正是这种“平民悲剧”更能体现中国的社会文化状况,而不是西方悲剧式的“英雄悲剧”。所以,鲁迅立足于中国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然而人们灭之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多。”[3]这种“无事的悲剧”其实也就是指悲剧对平凡事儿和平凡人的抒写。其实,西方悲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并没有一直坚持“英雄悲剧”的创作路线。在西方现代悲剧中,出现了许多以普通人为主人公的悲剧创作,如《推销员之死》,叙述的了普通人维利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维护做人的尊严,最终受挫的悲剧。因此,在当代,这个没有帝王,也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无论是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其主人公都应该是普通人或“平民”,因为随着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在普通人身上早已“显示了这种属于一切悲剧的内在动力”,因而阿瑟·米勒认为“普通人与帝王同样适合于作为最高超的悲剧的题材”。所以,对于中国悲剧的“平民化”倾向,人们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更不应该机械地以西方传统悲剧的“英雄”式标准来对此进行批评。
  因此,在中西悲剧的比较研究中,不应该武断地以西方悲剧作为参照系来评价中国悲剧,否则就会陷入西方中心主义的困境之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环境,这就决定了每个民族的悲剧观念和悲剧形态都会有其独特之处。研究者应该立足于中西方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考察两国的悲剧特色,同时取长补短,吸收西方悲剧的精华,以促进中国悲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黄药眠,童庆炳主编.中西比较诗学体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鲁迅.鲁迅杂文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真实地再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日益市场化、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下的生存困境,深刻地揭示了在权力与金钱面前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的败坏。小说通过对主
男性作家通常都从男性中心文化出发,把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粗略地分为了“天使”和“妖妇”两大类,企图通过文本形象向女性宣扬男权制下的道德标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边城》是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美丽编织,其艺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自是无需赘言。《边城》结尾所遗留的“离去”还是“归来”的疑问,不仅仅是读者的疑惑,更是作者基于现实和理
摘 要:张恨水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金粉世家》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北伐军阀统治背景下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本论文就小说中的人物:金太太,三姨太翠姨,白秀珠,佩芳等女性群体以及国务院总理金铨、金燕西等男性群体,结合金燕西和冷清秋二人由最初的相识、恋爱、结婚到反目、出走的婚姻悲剧,表现张恨水颇具现代意识的性别观念:对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及对女性独立、自主追求的肯定、赞美。由此,展现张恨水小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衰竭和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月经开始紊乱甚至闭经,妇女逐渐进入围绝经期,通常在45~55岁发生,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将会有一系列疾病及症状的发生,
严歌苓不仅是国内的知名作家,也是活跃在国际文坛的重要华语作家。《金陵十三钗》被张艺谋搬上银幕,使她在国内的名气进一步飙升。严歌苓的创作风格鲜明,既体现出女性作家既
《鲜血梅花》与《过客》主题的一个共通性在于:荒诞.走向坟的荒野过客和看似复仇成功的阮海阔.一个是积极的反抗者,一个是消极的待命者.荒诞结局的背后,一个是“向死而生”,
当代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在2011年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主要以界岭小学民办教师的“转正”事件为主要情节。本文主要通过民办教师在转正过程中教书育人的
摘 要:我们是个骨子里矫情文艺的民族,尤其对于爱情,有一种情结,哪怕历经新文化运动,经历文革,然后改革开放,世事变迁,外来文化也在不断融入中,可是我们最最深处那份对爱情的小矫情从没变过。本文通过探讨民国,改革开放前后以及近期大众爱情小说的发展变化,进而探讨大中爱情小说的返古现象。  关键词:通俗;爱情小说;情结;雅致;返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藏族当代著名作家阿来的著名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对梦进行了4处描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以伪装形式出现的被压抑、被抑制的欲望的满足。借助弗洛伊德的释梦原理对梦进行解读,从心理学视角下剖析这篇小说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尘埃落定;梦;欲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前言:  阿来,藏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