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第一天,上映21天的《泰囧》票房突破十亿,观影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放映场次超过50万场。这一天,徐峥通过微博向观众问候“新年快乐”,“尽管我一直很冷静,但其实还是有一丝高兴的。”
“一丝”这个词生动地反映了徐峥的心态—面对势不可挡的票房和随时都有可能被创造的历史,欣喜若狂都不为过,但他必须克制,让自己看上去不像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1月27日,《泰囧》正式下线,最终累计票房12.6亿,成为最卖座的华语电影。此时的徐峥已经远离人群,带着家人在温暖的南半球享受自己的悠长假期,也许是巧合,在中国已经红到爆的徐峥也把他的热度带到了悉尼,自1939年以来的单日最高温度直接将他光头晒到爆皮。
火了的这一年
开年时分,便已红到如此地步,这几乎注定了徐峥的2013年不会太过正常,尽管早在《泰囧》的票房不断飙高时,就有影评人说过:“对于此刻的《泰囧》和徐峥,最健康的需要是一个‘正常’的电影环境,既不把他们当成‘特例’,也不捧成‘神作’。只有环境正常了,更多‘正常’的导演才可能更顺利的走出来,而不被视为‘奇葩’。而最噩梦的情况是—徐峥一人承受着十几亿双眼睛的注目,孤独地站在钢索上。”
三月,因为《泰囧》的成功,徐峥受邀拜访了泰国总理英拉,结果一件白衬衫和绿裤子的组合让他经历了一场口水风暴,有人以“衣着不整大不敬”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也正是那一刻,徐峥真正地感觉到了那十几亿双眼睛的存在,而他需要做得则是让自己还算舒服地站在钢索上。
他选择让自己身处其中但又置身事外。对很多事,他选择了一种低调地参与,存在、回应,但绝不惹眼。
第四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颁奖,徐峥获得了多项提名,最后拿了一个“年度评委特别表彰奖”。从提名到奖项颁出,他呈现出的一直是一种受宠若惊的状态,他说自己最希望获得的是最佳新导演奖,“但作为一个中年人,年龄超标了。”
5月,法国戛纳电影节,徐峥没有现身,但他却是2013年的戛纳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中国电影人。 “某天早上,我在一家小咖啡馆里坐着写文章, 一个有点秃头的男人向我走过来。你好,他冲着我说中文,你是中国人吗?我急忙点头。他掏出了一张名片。我是美国××电影公司的GM,有一个项目很想跟中国合拍,是一个action comedy,就像《lost in Thailand》(《泰囧》)那样的故事,我们想找徐峥做导演,你认识他吗?”现任法国知名电影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的吴靖如此描述着她在戛纳遇到的状况,“必须得感谢徐峥,几乎每个跟我开会的欧洲、美国的制片人都会提起《Lost in Thailand》(《泰囧》)。 这部影片的成功,成为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最有力佐证和标志。”
但同一时期,徐峥在做的事则是拒绝。他说:“现在每天都会碰到很多人,跟你谈各种项目,一点都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问他,你如何保持冷静?他弹着烟灰,慢慢说道:“我觉得发展应该慢一点,比如说上星期有了想法,先不动,过一个星期后,再想一想,可能想的就会不一样。”
这一年里,几乎所有见到徐峥的人都要跟他谈《泰囧》,多了很多来自外部的机会,各种“囧”找上门来。“听说今年在广电总局立项的带“囧”字的电影有20多个。也有找上门的,什么《意大利囧》《巴西囧》《非洲囧》……有找我演的,有找我导的,还有找我当监制的。”徐峥一一拒绝,“可能性变得更多了,我一直提醒自己,对这个事情本身的兴趣不能丢。”
他在2013年推出的唯一一部作品就是《摩登时代》,上映之初,他一边卖力宣传,一边卖力澄清:“《摩登时代》不是新作,是在《泰囧》之前就拍完了的。”没有多少人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很难想象如果《摩登年代》早于《泰囧》上映,《泰囧》所创造的票房奇迹还会不会存在。如果我先看了《摩登年代》,肯定会对《泰囧》产生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这时大部分人观影之后的心态,有期望落空的成分,但好像这事儿又不能全部赖在徐峥头上,投诉无门。
之所以没有趁热打铁地推出一连串动作,徐峥也是担心这种希望的落空,在今年,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还是为《泰囧》做着各种解释:“我就是想拍一个正常的电影,期待它有一个正常的结果,但它却变成了一个事件,我觉得这个事件跟我没关系。”他对自己的成绩看得明白:“《泰囧》是高点,之后会有‘下坡路’”。他说自己曾经见过“膨胀”的人,觉得特别傻,徐峥不允许自己这样,“最难的还是调整心态,怎么把自己清零,不要被票房绑架,但也会因为观众而多了一份责任感。”这很难,这个圈子永远逃脱不开是非与人情,比如当曾经被他视为导师的宁浩说,“我必须要严重恭喜你啊,老徐。”他就不知道作何回答。
找回初心
从巅峰一点一点地回调,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徐峥一直以一种尽量不被注意到的方式让自己回到一个舒服的位置,而就在这时,《无人区》公映的消息传来。
那是一部徐峥在四年前就参演的电影,那时,他还算是电影圈的一位普通男演员,带着对宁浩的崇敬走进剧组。
他和宁浩的交情是从《疯狂的石头》开始的,当时徐峥刚演完《春光灿烂猪八戒》,比郭涛红。宁浩本来给小陶虹写了封信,希望她来演道哥的女朋友。结果小陶虹收了信之后没看剧本,徐峥看了,说这个故事好,她不来我来,徐峥抢了他媳妇的剧本,就来了。徐宁两家那个时候就开始熟了,到现在关系都很好。宁浩说:“徐峥那时候纯属来帮忙,十几天,说不要钱,我们还不好意思,给他包了一个红包。后来《疯狂的赛车》的时候徐峥也来帮忙,演一个墓地的经理。我记得临走的时候徐峥说,你下次要找我,少了六十场戏不要跟我开口。后来我给徐峥打电话,我说这次不止六十场,这次九十多场。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戏?我说从头到尾就你一个人。徐峥很高兴,那就男一号了吧?我说是。”《无人区》开拍前,宁浩很直率地对徐峥说:“你有点胖”,为了让宁浩看到一个演员的操守,徐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减掉了25斤,后被宁浩评价为“伸缩自如”。为了配合无良律师“清瘦俊朗”的感觉,徐峥还留了长发。 其实宁浩最初是想找刘德华演这个角色,因为档期不便才找了徐峥。那几年,徐峥正碰上转型问题,他一直试图洗脱“猪八戒”这个标签,并且不喜欢把自己定义为“喜剧演员”。但实际上,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徐峥参演的大小电影几乎都以喜剧为主,发展也不温不火。对他来说,《无人区》是个难得的转型机会。因此徐峥出演《无人区》压力非常大,宁浩给他的要求是“希望观众认不出你”,不仅是造型上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表演方式的改变。宁浩起初甚至提出过让他连发声方式都要改变。
徐峥承认,如果《无人区》当年如期上映,后来找他演的电影类型和角色会不一样,“可能我也不会去拍自己的电影,也不会有《泰囧》”,徐峥谦虚地说,《无人区》让自己从宁浩身上学到很多导演的技巧,也让他在执导《泰囧》时多了几分底气。
四年后,就当他凭借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泰囧》成为内地最卖座的导演时,《无人区》又出现了,让他完成了一个从巅峰到起点的自然过渡,在见过了所有膨胀之后,找回了那颗属于电影的初心。
他承认自己在《泰囧》困惑过很长一段时间:“我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继续,是继续保持一个纯粹演员的心态,或者偶尔去做导演,还是去做一个职业导演,或者可以做更多制片和监制的事情。”徐峥想为电影工业做更多的事,做演员这件事情很被动,“如果我把我的位置定位在演员上面,是要等着别人来找我,并且我也合适。”而他身上已经有了无形的责任感:“你想到了而且你自己有一些话语权和经验,你可以去做导演。况且,拍电影是一个有趣的工作,我喜欢这个工作能做这个事情,这足够幸运了。”
在《泰囧》的出品方光线影业公布的2014年制片计划中,徐峥的《港囧》赫然在列。据宣发人员说,电影预计在2014年的三四月开拍,可能冲刺2014年的贺岁档。徐峥却说自己并没完全准备好,时间不是问题:“突然转变成导演我还是不适应。赵薇拍完一部电影之后到现在还在玩儿,姜文隔四年才拍一部电影……而我马上就要再拍一个,只是为了要证明这个类型的电影可以复制吗?我不需要证明这些。”
年初在悉尼被晒爆了头皮,而年终的他却跟着宁浩在寒冬腊月里四处赶戏—初冬的11月,张家界天门山下,宁浩新戏剧组的房车上,徐峥正跟黄渤聊着戏,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这对老搭档打了一个赌:“今晚的夜戏几点收工?”黄渤说可能要一点吧,徐峥说就两场戏应该十二点就差不多了。结果却是,四点收工车子快到酒店时,徐峥又接到了宁浩的电话,叫他回去补个镜头,于是开工到天明。
圈内传言,《无人区》上映才两天就收回了成本,因为是拍于4年前,总投资才1600万元,而据说徐峥如今的片酬已达到1500万。
关于过去一年
一件最关心的事情
《无人区》的上映。
一个最感到享受的时刻
《泰囧》票房破纪录的时候。
一个对你影响最深的人
妻子陶虹对我的支持不仅仅是表面的减少工作量、承担家庭、客串电影这些,真正的帮助是她心里面非常支持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也认可我的付出,这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给了我真正的动力。
一个遗憾或者失落
中国还是导演家长制,其实导演应该更加职业化的,职业化就是说我有一个构想你们去写剧本吧,写出剧本我来拍,现在编剧没到这个程度,使得他们之间一直处在不良的关系。
一条最重要的人生准则
我期待全方位价值的实现。但是全方位实现又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是有限的,所以我也每天在考虑如何平衡这些事情。
姚劲波
钱不是指标
伟大才是
关于过去一年
一个最感到享受的时刻:
58同城IPO、敲钟的时刻。其实很平静,但那种镇定可能更是一种享受。
一件最关心的事情:
58同城的信息质量。最近在做的“先行赔付,服务不满意包赔”希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最欣赏的中国人:
马云。他做的事情,跟我要做的事情很像。
一个新的生活方式:
把平衡感锻炼得更好一点,不仅有工作,还有生活、健康……
一个对你影响最深的人:
乔布斯。
一个遗憾或者失落:
陪家人的时间变少了。
一条最重要的人生准则:
坚持。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做事喜欢算概率,这件事做五年有多大概率会成功,但创业其实是一种激情,需要执着,需要一种近乎疯魔的状态。你认定一件伟大的事情,把它做一辈子,这是创业者的幸福。
一个新的计划:
每天锻炼身体。美国回来瘦了十斤,必须保持这个身材。
2013年就要过去了,你给这一年的自己打多少分?
90分,百分百的努力造就了接近完美的结果,当然还要加上不错的运气,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2014年,你希望改变些什么?
能够更加有深度地思考。
在所谓的中国成功企业家中,姚劲波并不耀眼。他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技术宅,穿浅色衬衫,头发有点乱,眼镜永远是歪的。他自称“屌丝”,你也不会觉得多么奇怪。
也正是这个人,在10月31日带着公司的58位老员工在纽交所敲响了58同城纳斯达克上市的钟声。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去纽交所敲钟了,三年前,他作为学大教育的创始人也出现在过同样的位置。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去纳斯达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58同城的表现却令所有人吃了一惊—发行价17美元,以21亿美元价格开盘,较发行价上涨23.5%,此后股价一度暴涨超过50%—历时八年,一个不起眼的分类信息网站,成为众口相传的“神奇”所在。
用不发光的方式存在 2013年,王利芬召集了12位企业家以创业选手的身份参与《赢在中国》,很多人是从那时候才开始认识姚劲波的。身为制片人的王利芬说,在12个创业选手一起交流的过程中,姚劲波总会选择一个边缘的位置。他似乎不愿意闪光,话不多,不说话时也是一种笑眯眯、没有棱角的表情,有人当众取笑他眼睛小、普通话不好,他依然是那样的表情,一点恼怒也没有。
但他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特的行事方式,让人们在一个特别的时刻突然发现:这事儿也只有姚劲波能想到并做出来。譬如带着58位管理层老员工和家属代表去美国,成为纽交所有史以来接待的最大团队。他说自己更希望所有的员工都能来,“与其花钱请他们旅行,不如带着员工去见证公司的成功,看着自己一路奋斗终于得到回报的感觉是用文字和语言无法表达的,激励的效果比金钱更好。”
他像是一个修炼的人。他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最大的嗜好就是工作,58同城上市之后,与他一同去到美国的其他58位员工玩去了,他花的第一笔钱就是买了一张机票回北京;一趟欧洲半公务半旅游的行程,他甚至都有负罪感;他就住在公司附近,“开车的时候安全带警报还没有停就到公司了”。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以贯之的:当年代表学大教育去纽交所敲钟的时候,他的身价已有上亿美元,照样坐经济舱回国,第二天就去上班,“该穿什么穿什么”。
他的偶像是乔布斯,乔布斯去世的那天晚上,他大半夜推醒了熟睡中的妻子,说:“乔布斯去世了。”妻子一脸茫然,他在节目中讲了这个段子,和他一同参加《赢在中国》的李静给他发了条短信:“劲波,这事儿让我坚信你是一个好男人,因为直到现在,你还能和老婆睡在一张床上。”
他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缺乏趣味的人,但他的微博还是流露出些微端倪,他为李娜加油,也开玩笑说“下辈子就靠这头牛了”,58同城上市之后他还写了条长微博,调侃自己多了个毛病:睡觉之前和夜里上厕所的时候都要顺道看一眼美股行情。在一次讲话里,他甚至感叹“上了两档节目,发现进娱乐圈也不是那么难。”当一块块的碎片拼凑起来,你会发现他的趣味,只是他不打算让它随时泛滥。
和屌丝站在一起
大概也只有姚劲波这样看似平凡的人会选择并坚持做一家分类信息网站。
他觉得微信太炫了,“这样的东西不适合创业者做,有缺点的东西才容易成功”,他从小广告和Craigslist上找到灵感,做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难看的网站,并且在八年中页面没做大的修改。最初的几年58同城不赚钱,姚劲波花大工夫建立了一个超过3000人的线下销售团队和超过400人的客服团队,这些人用最笨的方式—打电话,上门拜访,把400万家小微公司拉入互联网,他们手把手地教那些可能连电脑都不会,不知如何在网上发布信息。许多巨头包括百度都低不下身段风餐露宿去赚那一个小公司的几百块钱,但姚劲波不介意。
他说自己的行事风格是“稳、准、狠”,没有高调地唱过什么“情怀”,就是扎扎实实地做事。他最不喜欢逻辑混乱的人,曾经有下属向他汇报,他说“你停一下”,打电话给这个人的上司,“这个人不行,你让他走”。如果他看上了一个人,就一定要挖到。高级副总裁陈小华曾在58同城的竞争对手公司任职,姚劲波直接到他楼下给他电话,“你如果不下来见我,我就上去见你了”。在58同城,产品负责人可以公然说“我们比姚总更懂产品”,姚劲波笑得特别开心,“每个人最好都比我强。”
如今,外界看姚劲波已经站在山巅,他也感受到变化,“捧的人多了,骂的人少了,但其实我能分清楚,没几个用户关心你是否上市了,他们只关心你做的东西是不是他们需要的。”王利芬问过姚劲波最崇拜的企业家是谁,最初他没说,后来他承认,是马云,“我觉得他做的很多事情我做不到。”但58同城上市之后,他变得更为有力,外界传言阿里巴巴想要并购58同城,他连说三个“肯定不会”。如果你提起58同城未来有可能做到阿里巴巴那个量级,他会微笑着点头,然后告诉你,钱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伟大”才是,它意味着“真正给用户带来方便且可靠实用的产品,能影响到每个人的事。”有人慨叹他如今成了彻头彻尾的有钱人,但他依然要和屌丝站在一起,此时完成的,不过他梦想或者说野心的十分之一。
“一丝”这个词生动地反映了徐峥的心态—面对势不可挡的票房和随时都有可能被创造的历史,欣喜若狂都不为过,但他必须克制,让自己看上去不像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1月27日,《泰囧》正式下线,最终累计票房12.6亿,成为最卖座的华语电影。此时的徐峥已经远离人群,带着家人在温暖的南半球享受自己的悠长假期,也许是巧合,在中国已经红到爆的徐峥也把他的热度带到了悉尼,自1939年以来的单日最高温度直接将他光头晒到爆皮。
火了的这一年
开年时分,便已红到如此地步,这几乎注定了徐峥的2013年不会太过正常,尽管早在《泰囧》的票房不断飙高时,就有影评人说过:“对于此刻的《泰囧》和徐峥,最健康的需要是一个‘正常’的电影环境,既不把他们当成‘特例’,也不捧成‘神作’。只有环境正常了,更多‘正常’的导演才可能更顺利的走出来,而不被视为‘奇葩’。而最噩梦的情况是—徐峥一人承受着十几亿双眼睛的注目,孤独地站在钢索上。”
三月,因为《泰囧》的成功,徐峥受邀拜访了泰国总理英拉,结果一件白衬衫和绿裤子的组合让他经历了一场口水风暴,有人以“衣着不整大不敬”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也正是那一刻,徐峥真正地感觉到了那十几亿双眼睛的存在,而他需要做得则是让自己还算舒服地站在钢索上。
他选择让自己身处其中但又置身事外。对很多事,他选择了一种低调地参与,存在、回应,但绝不惹眼。
第四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颁奖,徐峥获得了多项提名,最后拿了一个“年度评委特别表彰奖”。从提名到奖项颁出,他呈现出的一直是一种受宠若惊的状态,他说自己最希望获得的是最佳新导演奖,“但作为一个中年人,年龄超标了。”
5月,法国戛纳电影节,徐峥没有现身,但他却是2013年的戛纳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中国电影人。 “某天早上,我在一家小咖啡馆里坐着写文章, 一个有点秃头的男人向我走过来。你好,他冲着我说中文,你是中国人吗?我急忙点头。他掏出了一张名片。我是美国××电影公司的GM,有一个项目很想跟中国合拍,是一个action comedy,就像《lost in Thailand》(《泰囧》)那样的故事,我们想找徐峥做导演,你认识他吗?”现任法国知名电影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的吴靖如此描述着她在戛纳遇到的状况,“必须得感谢徐峥,几乎每个跟我开会的欧洲、美国的制片人都会提起《Lost in Thailand》(《泰囧》)。 这部影片的成功,成为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最有力佐证和标志。”
但同一时期,徐峥在做的事则是拒绝。他说:“现在每天都会碰到很多人,跟你谈各种项目,一点都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问他,你如何保持冷静?他弹着烟灰,慢慢说道:“我觉得发展应该慢一点,比如说上星期有了想法,先不动,过一个星期后,再想一想,可能想的就会不一样。”
这一年里,几乎所有见到徐峥的人都要跟他谈《泰囧》,多了很多来自外部的机会,各种“囧”找上门来。“听说今年在广电总局立项的带“囧”字的电影有20多个。也有找上门的,什么《意大利囧》《巴西囧》《非洲囧》……有找我演的,有找我导的,还有找我当监制的。”徐峥一一拒绝,“可能性变得更多了,我一直提醒自己,对这个事情本身的兴趣不能丢。”
他在2013年推出的唯一一部作品就是《摩登时代》,上映之初,他一边卖力宣传,一边卖力澄清:“《摩登时代》不是新作,是在《泰囧》之前就拍完了的。”没有多少人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很难想象如果《摩登年代》早于《泰囧》上映,《泰囧》所创造的票房奇迹还会不会存在。如果我先看了《摩登年代》,肯定会对《泰囧》产生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这时大部分人观影之后的心态,有期望落空的成分,但好像这事儿又不能全部赖在徐峥头上,投诉无门。
之所以没有趁热打铁地推出一连串动作,徐峥也是担心这种希望的落空,在今年,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还是为《泰囧》做着各种解释:“我就是想拍一个正常的电影,期待它有一个正常的结果,但它却变成了一个事件,我觉得这个事件跟我没关系。”他对自己的成绩看得明白:“《泰囧》是高点,之后会有‘下坡路’”。他说自己曾经见过“膨胀”的人,觉得特别傻,徐峥不允许自己这样,“最难的还是调整心态,怎么把自己清零,不要被票房绑架,但也会因为观众而多了一份责任感。”这很难,这个圈子永远逃脱不开是非与人情,比如当曾经被他视为导师的宁浩说,“我必须要严重恭喜你啊,老徐。”他就不知道作何回答。
找回初心
从巅峰一点一点地回调,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徐峥一直以一种尽量不被注意到的方式让自己回到一个舒服的位置,而就在这时,《无人区》公映的消息传来。
那是一部徐峥在四年前就参演的电影,那时,他还算是电影圈的一位普通男演员,带着对宁浩的崇敬走进剧组。
他和宁浩的交情是从《疯狂的石头》开始的,当时徐峥刚演完《春光灿烂猪八戒》,比郭涛红。宁浩本来给小陶虹写了封信,希望她来演道哥的女朋友。结果小陶虹收了信之后没看剧本,徐峥看了,说这个故事好,她不来我来,徐峥抢了他媳妇的剧本,就来了。徐宁两家那个时候就开始熟了,到现在关系都很好。宁浩说:“徐峥那时候纯属来帮忙,十几天,说不要钱,我们还不好意思,给他包了一个红包。后来《疯狂的赛车》的时候徐峥也来帮忙,演一个墓地的经理。我记得临走的时候徐峥说,你下次要找我,少了六十场戏不要跟我开口。后来我给徐峥打电话,我说这次不止六十场,这次九十多场。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戏?我说从头到尾就你一个人。徐峥很高兴,那就男一号了吧?我说是。”《无人区》开拍前,宁浩很直率地对徐峥说:“你有点胖”,为了让宁浩看到一个演员的操守,徐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减掉了25斤,后被宁浩评价为“伸缩自如”。为了配合无良律师“清瘦俊朗”的感觉,徐峥还留了长发。 其实宁浩最初是想找刘德华演这个角色,因为档期不便才找了徐峥。那几年,徐峥正碰上转型问题,他一直试图洗脱“猪八戒”这个标签,并且不喜欢把自己定义为“喜剧演员”。但实际上,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徐峥参演的大小电影几乎都以喜剧为主,发展也不温不火。对他来说,《无人区》是个难得的转型机会。因此徐峥出演《无人区》压力非常大,宁浩给他的要求是“希望观众认不出你”,不仅是造型上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表演方式的改变。宁浩起初甚至提出过让他连发声方式都要改变。
徐峥承认,如果《无人区》当年如期上映,后来找他演的电影类型和角色会不一样,“可能我也不会去拍自己的电影,也不会有《泰囧》”,徐峥谦虚地说,《无人区》让自己从宁浩身上学到很多导演的技巧,也让他在执导《泰囧》时多了几分底气。
四年后,就当他凭借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泰囧》成为内地最卖座的导演时,《无人区》又出现了,让他完成了一个从巅峰到起点的自然过渡,在见过了所有膨胀之后,找回了那颗属于电影的初心。
他承认自己在《泰囧》困惑过很长一段时间:“我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继续,是继续保持一个纯粹演员的心态,或者偶尔去做导演,还是去做一个职业导演,或者可以做更多制片和监制的事情。”徐峥想为电影工业做更多的事,做演员这件事情很被动,“如果我把我的位置定位在演员上面,是要等着别人来找我,并且我也合适。”而他身上已经有了无形的责任感:“你想到了而且你自己有一些话语权和经验,你可以去做导演。况且,拍电影是一个有趣的工作,我喜欢这个工作能做这个事情,这足够幸运了。”
在《泰囧》的出品方光线影业公布的2014年制片计划中,徐峥的《港囧》赫然在列。据宣发人员说,电影预计在2014年的三四月开拍,可能冲刺2014年的贺岁档。徐峥却说自己并没完全准备好,时间不是问题:“突然转变成导演我还是不适应。赵薇拍完一部电影之后到现在还在玩儿,姜文隔四年才拍一部电影……而我马上就要再拍一个,只是为了要证明这个类型的电影可以复制吗?我不需要证明这些。”
年初在悉尼被晒爆了头皮,而年终的他却跟着宁浩在寒冬腊月里四处赶戏—初冬的11月,张家界天门山下,宁浩新戏剧组的房车上,徐峥正跟黄渤聊着戏,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这对老搭档打了一个赌:“今晚的夜戏几点收工?”黄渤说可能要一点吧,徐峥说就两场戏应该十二点就差不多了。结果却是,四点收工车子快到酒店时,徐峥又接到了宁浩的电话,叫他回去补个镜头,于是开工到天明。
圈内传言,《无人区》上映才两天就收回了成本,因为是拍于4年前,总投资才1600万元,而据说徐峥如今的片酬已达到1500万。
关于过去一年
一件最关心的事情
《无人区》的上映。
一个最感到享受的时刻
《泰囧》票房破纪录的时候。
一个对你影响最深的人
妻子陶虹对我的支持不仅仅是表面的减少工作量、承担家庭、客串电影这些,真正的帮助是她心里面非常支持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也认可我的付出,这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给了我真正的动力。
一个遗憾或者失落
中国还是导演家长制,其实导演应该更加职业化的,职业化就是说我有一个构想你们去写剧本吧,写出剧本我来拍,现在编剧没到这个程度,使得他们之间一直处在不良的关系。
一条最重要的人生准则
我期待全方位价值的实现。但是全方位实现又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是有限的,所以我也每天在考虑如何平衡这些事情。
姚劲波
钱不是指标
伟大才是
关于过去一年
一个最感到享受的时刻:
58同城IPO、敲钟的时刻。其实很平静,但那种镇定可能更是一种享受。
一件最关心的事情:
58同城的信息质量。最近在做的“先行赔付,服务不满意包赔”希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最欣赏的中国人:
马云。他做的事情,跟我要做的事情很像。
一个新的生活方式:
把平衡感锻炼得更好一点,不仅有工作,还有生活、健康……
一个对你影响最深的人:
乔布斯。
一个遗憾或者失落:
陪家人的时间变少了。
一条最重要的人生准则:
坚持。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做事喜欢算概率,这件事做五年有多大概率会成功,但创业其实是一种激情,需要执着,需要一种近乎疯魔的状态。你认定一件伟大的事情,把它做一辈子,这是创业者的幸福。
一个新的计划:
每天锻炼身体。美国回来瘦了十斤,必须保持这个身材。
2013年就要过去了,你给这一年的自己打多少分?
90分,百分百的努力造就了接近完美的结果,当然还要加上不错的运气,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2014年,你希望改变些什么?
能够更加有深度地思考。
在所谓的中国成功企业家中,姚劲波并不耀眼。他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技术宅,穿浅色衬衫,头发有点乱,眼镜永远是歪的。他自称“屌丝”,你也不会觉得多么奇怪。
也正是这个人,在10月31日带着公司的58位老员工在纽交所敲响了58同城纳斯达克上市的钟声。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去纽交所敲钟了,三年前,他作为学大教育的创始人也出现在过同样的位置。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去纳斯达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58同城的表现却令所有人吃了一惊—发行价17美元,以21亿美元价格开盘,较发行价上涨23.5%,此后股价一度暴涨超过50%—历时八年,一个不起眼的分类信息网站,成为众口相传的“神奇”所在。
用不发光的方式存在 2013年,王利芬召集了12位企业家以创业选手的身份参与《赢在中国》,很多人是从那时候才开始认识姚劲波的。身为制片人的王利芬说,在12个创业选手一起交流的过程中,姚劲波总会选择一个边缘的位置。他似乎不愿意闪光,话不多,不说话时也是一种笑眯眯、没有棱角的表情,有人当众取笑他眼睛小、普通话不好,他依然是那样的表情,一点恼怒也没有。
但他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特的行事方式,让人们在一个特别的时刻突然发现:这事儿也只有姚劲波能想到并做出来。譬如带着58位管理层老员工和家属代表去美国,成为纽交所有史以来接待的最大团队。他说自己更希望所有的员工都能来,“与其花钱请他们旅行,不如带着员工去见证公司的成功,看着自己一路奋斗终于得到回报的感觉是用文字和语言无法表达的,激励的效果比金钱更好。”
他像是一个修炼的人。他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最大的嗜好就是工作,58同城上市之后,与他一同去到美国的其他58位员工玩去了,他花的第一笔钱就是买了一张机票回北京;一趟欧洲半公务半旅游的行程,他甚至都有负罪感;他就住在公司附近,“开车的时候安全带警报还没有停就到公司了”。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以贯之的:当年代表学大教育去纽交所敲钟的时候,他的身价已有上亿美元,照样坐经济舱回国,第二天就去上班,“该穿什么穿什么”。
他的偶像是乔布斯,乔布斯去世的那天晚上,他大半夜推醒了熟睡中的妻子,说:“乔布斯去世了。”妻子一脸茫然,他在节目中讲了这个段子,和他一同参加《赢在中国》的李静给他发了条短信:“劲波,这事儿让我坚信你是一个好男人,因为直到现在,你还能和老婆睡在一张床上。”
他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缺乏趣味的人,但他的微博还是流露出些微端倪,他为李娜加油,也开玩笑说“下辈子就靠这头牛了”,58同城上市之后他还写了条长微博,调侃自己多了个毛病:睡觉之前和夜里上厕所的时候都要顺道看一眼美股行情。在一次讲话里,他甚至感叹“上了两档节目,发现进娱乐圈也不是那么难。”当一块块的碎片拼凑起来,你会发现他的趣味,只是他不打算让它随时泛滥。
和屌丝站在一起
大概也只有姚劲波这样看似平凡的人会选择并坚持做一家分类信息网站。
他觉得微信太炫了,“这样的东西不适合创业者做,有缺点的东西才容易成功”,他从小广告和Craigslist上找到灵感,做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难看的网站,并且在八年中页面没做大的修改。最初的几年58同城不赚钱,姚劲波花大工夫建立了一个超过3000人的线下销售团队和超过400人的客服团队,这些人用最笨的方式—打电话,上门拜访,把400万家小微公司拉入互联网,他们手把手地教那些可能连电脑都不会,不知如何在网上发布信息。许多巨头包括百度都低不下身段风餐露宿去赚那一个小公司的几百块钱,但姚劲波不介意。
他说自己的行事风格是“稳、准、狠”,没有高调地唱过什么“情怀”,就是扎扎实实地做事。他最不喜欢逻辑混乱的人,曾经有下属向他汇报,他说“你停一下”,打电话给这个人的上司,“这个人不行,你让他走”。如果他看上了一个人,就一定要挖到。高级副总裁陈小华曾在58同城的竞争对手公司任职,姚劲波直接到他楼下给他电话,“你如果不下来见我,我就上去见你了”。在58同城,产品负责人可以公然说“我们比姚总更懂产品”,姚劲波笑得特别开心,“每个人最好都比我强。”
如今,外界看姚劲波已经站在山巅,他也感受到变化,“捧的人多了,骂的人少了,但其实我能分清楚,没几个用户关心你是否上市了,他们只关心你做的东西是不是他们需要的。”王利芬问过姚劲波最崇拜的企业家是谁,最初他没说,后来他承认,是马云,“我觉得他做的很多事情我做不到。”但58同城上市之后,他变得更为有力,外界传言阿里巴巴想要并购58同城,他连说三个“肯定不会”。如果你提起58同城未来有可能做到阿里巴巴那个量级,他会微笑着点头,然后告诉你,钱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伟大”才是,它意味着“真正给用户带来方便且可靠实用的产品,能影响到每个人的事。”有人慨叹他如今成了彻头彻尾的有钱人,但他依然要和屌丝站在一起,此时完成的,不过他梦想或者说野心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