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这无疑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更倾向于感性化。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图片、视频、动画、课件等素材均可用于辅助教学,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附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实现数学知识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转变架构了一座桥梁。
一、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活动多样性
网络资源浩渺如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课件等教学资源。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活动也仅限于师生间的问答与板演练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多样化。把网络资源引入数学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的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由于时间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教师的讲解与教具演示,学生都会难以理解。因此,我首先向学生呈现了多幅逼真的钟表图片,让学生观察钟面的数字、指针与格子,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分针和秒针的关系,尝试得出1时=60分、1分=60秒的结论;最后,通过限时写字游戏,让学生体会1秒、1分的时间长短,从而深化对时间的理解。由于网络素材的丰富性,使得很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轻松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数学探究性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思维的形成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与点拨,有时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实践与探究的机会,不但可以将教师从枯燥乏味的讲解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常要把圆分成4等分、8等分、16等分……再把分得的这些小扇形拼合,让学生看这些小扇形拼成的图形接近什么图形。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几何画板”课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把圆从4等分变成8等分再到16等分、32等分或者更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直观地观察到4等分变化到32等分的变化过程,而且随着等分的增加,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平行四边形,甚至逐渐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观察了解把n等分后的小扇形重新排列、拼合,能转化成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半周长、宽相当于圆的半径,从而得到圆的面积。
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但会将圆的面积公式牢记在心,而且还潜移默化的掌握了数学探究方法,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网络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更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钥匙,同时也是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学的一剂良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教材的延伸点和拓展点,应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例如,在讲解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就大胆用电脑游戏《街头球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是电脑游戏,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我把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登录指定网站,在讲解完游戏规则后,让学生参与游戏互动。这是一个用不等号表示两个有理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游戏,接到带有正确符号的球后,弹跳到球篮下投球。同时要小心,跳不好的话会摔得很惨;如果接到的球不正确,跳得再好也没用,最后以得分多者取胜。游戏截图如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在玩游戏时,学生高度兴奋,不仅没有精神上的学习压力,反而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这其实正是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通过快速计算,学生不但锻炼了数学口语计算能力,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等比较运算符号的用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与发展,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数学教师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教学资源宝库,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积极尝试与探索。
(责编 杜 华)
一、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活动多样性
网络资源浩渺如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课件等教学资源。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活动也仅限于师生间的问答与板演练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多样化。把网络资源引入数学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的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由于时间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教师的讲解与教具演示,学生都会难以理解。因此,我首先向学生呈现了多幅逼真的钟表图片,让学生观察钟面的数字、指针与格子,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分针和秒针的关系,尝试得出1时=60分、1分=60秒的结论;最后,通过限时写字游戏,让学生体会1秒、1分的时间长短,从而深化对时间的理解。由于网络素材的丰富性,使得很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轻松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数学探究性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思维的形成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与点拨,有时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实践与探究的机会,不但可以将教师从枯燥乏味的讲解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常要把圆分成4等分、8等分、16等分……再把分得的这些小扇形拼合,让学生看这些小扇形拼成的图形接近什么图形。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几何画板”课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把圆从4等分变成8等分再到16等分、32等分或者更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直观地观察到4等分变化到32等分的变化过程,而且随着等分的增加,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平行四边形,甚至逐渐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观察了解把n等分后的小扇形重新排列、拼合,能转化成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半周长、宽相当于圆的半径,从而得到圆的面积。
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但会将圆的面积公式牢记在心,而且还潜移默化的掌握了数学探究方法,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网络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更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钥匙,同时也是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学的一剂良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教材的延伸点和拓展点,应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例如,在讲解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就大胆用电脑游戏《街头球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是电脑游戏,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我把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登录指定网站,在讲解完游戏规则后,让学生参与游戏互动。这是一个用不等号表示两个有理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游戏,接到带有正确符号的球后,弹跳到球篮下投球。同时要小心,跳不好的话会摔得很惨;如果接到的球不正确,跳得再好也没用,最后以得分多者取胜。游戏截图如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在玩游戏时,学生高度兴奋,不仅没有精神上的学习压力,反而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这其实正是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通过快速计算,学生不但锻炼了数学口语计算能力,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等比较运算符号的用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与发展,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数学教师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教学资源宝库,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积极尝试与探索。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