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院内及远期预后。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且有超声心动图LVEF资料的冠心病患者10 445例。按照LVEF值,将入选患者分为LVEF≥50%组(9 896例)和LVEF<50%组(549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院内及2年临床预后,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VEF<50%与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结果

(1)LVEF<50%组术后院内全因死亡[1.1%(6/549)比0.2%(17/9 896),P<0.01]、心原性死亡[1.1%(6/549)比0.1%(12/9 896),P<0.01]、支架内血栓形成[0.7%(4/549)比0.2%(18/9 896), P<0.01]、心肌梗死[2.4%(13/549)比1.2%(121/9 896), P<0.05]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卒中,3.6%(20/549)比1.4%(137/9 896), P<0.01]发生率均高于LVEF≥50%组。(2)10 388例(99.5%)患者完成PCI术后2年随访。LVEF<50%组术后2年全因死亡[4.7%(26/549)比1.0%(101/9 896), P<0.01]、心原性死亡[4.0%(22/549)比0.5%(50/9 896), P<0.01]、支架内血栓形成[3.1%(17/549)比0.7%(71/9 896), P<0.01]、心肌梗死[4.2%(23/549)比1.9%(186/9 896), P<0.01]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7.9%(98/549)比11.8%(1172/9 896), P<0.01]发生率均高于LVEF≥50%组,而两组之间的靶血管重建、出血和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50%是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HR=2.47,95%CI 1.49~4.08,P<0.01)、心原性死亡(HR=3.25,95%CI 1.79~5.90,P<0.01)、支架内血栓形成(HR=4.19,95%CI 2.39~7.34,P<0.01)、心肌梗死(HR=2.00,95%CI 1.26~3.16,P<0.01)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HR=1.40,95%CI 1.13~1.74,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4)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之间的术后院内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出血、卒中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倾向性评分匹配后,LVEF<50%是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HR=3.08,95%CI 1.37~6.89,P<0.01)、心原性死亡(HR= 4.12, 95%CI 1.53~11.07, P<0.01)和支架内血栓形成(HR=3.82,95%CI 1.27~11.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LVEF<50%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增加靶血管重建、出血及卒中的风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至2011年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开滦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卒中队列和老年队列研究对象7 017例。其中,卒中队列的研究对象2006至2007年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老年队列的研究对象2010至2011年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按照颈动脉有无斑块,将研究对象分为斑块组(3 285例)和无斑块组(3 732例)。比较两组的全因死亡及心脑血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无氧阈水平的有氧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湘雅医院心血管康复中心就诊的冠心病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运动组(n=35)。对照组予以强化健康教育、标准化的药物治疗;运动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无氧阈水平的有氧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治疗,共干预12周。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行心肺运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