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是新鲜肉品还是变质的尸体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ll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多,因为文明科技越来越进步。然后,我们逐渐发觉,为了应付人类的过度需求,所做出的各种掌控机制,反而造成更多的无法掌控。虽然宗教、环保团体极力鼓吹吃素,但绝大部分人还是食不能无肉。然而,除非自己养,否则我们很难搞清楚送入口中的肉类,是否真的安全。在食用眼前的美味牛排时,你想过这块肉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吃动物》会告诉你肉是怎么来的,也会让你明白吃下肚的美味餐点加了多少既不美味、也不健康的佐料,你必须知道你吃下的东西正在损害你的健康、侵蚀你的生命。《吃动物》写下了现今畜牧业面临的困境,也揭发许多不为人知的食品业黑幕。这本书在欧美各国引起极大争议与回响,被称为“一本改变人类肉食型态的关键书”,《纽约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赫芬顿邮报》等主流媒体都极力推荐。许多人因为看了《吃动物》,真的就不再吃肉,奥斯卡新科影后娜塔莉·波曼也是其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工厂化农场饲养的动物过着何种凄惨的生活。
  现代化工厂饲养的母猪平均能生养近九只小猪,许多仔猪一出生便呈现畸形。常见的病症有颚裂、雌雄同体、乳头凹陷、无肛症、长短腿、颤抖与疝气。鼠鼷部位疝气十分常见,通常在替公猪去势时,便一并以手术加以治疗。出生后48小时,仔猪的尾巴与通常用以嘶咬其它小猪的“细牙”会在没有施打麻醉的情况下被去除,养猪场的仔猪出生两天内要注射铁剂,这是为了顺应快速生长以及母猪因密集哺育而缺乏奶水所致。公仔猪于十天内在无施打麻醉的情况下被摘除睪丸,摘除睪丸的目的在于改变肉质的味道,这些仔猪离乳后,死亡比例高达9~15%。仔猪若愈快食用固态食物,便能愈快达到市场要求的重量,“固态食物”通常包括屠宰场的副产品:凝固的血浆(这类食物能让仔猪长胖,却也因此严重伤害它们的肠胃道黏膜)。仔猪常于15周左右离乳,但工厂化养猪场饲养的猪一般约在15天离乳,并逐渐缩短至12天。这些刚出生的仔猪尚无法消化固态食物,因此要替它们额外注射药剂,防止痢疾。离乳的仔猪被迫关进以坚实铁笼打造的“育儿室”,一层层堆栈,上层铁笼的粪尿全都会往最下层流淌。仔猪若发育不良,过于瘦小,便被抓起后腿摇晃,以头下脚上的方式砸向水泥地摔死。
  喂食动物吃下大量抗生素、荷尔蒙与其它药剂,能让多数动物在屠宰前维持生命迹象,养殖场潮湿、密集饲养的压力,在在削弱动物的免疫系统,大量粪尿聚集产生的有毒气体,使得以上提及的种种问题无所遁形。在屠宰之前,约有30~70%的猪只呼吸道感染,而因感染呼吸道方面疾病的死亡率约占4~6%,持续不断的疾病感染促使新型流感病毒产生(这些病毒逐渐形成人畜共通感染疾病)。在工厂化农场的世界,没有是非黑白。兽医考虑的不是动物健康,而是获利能力;药物不以疾病治疗为目的,而成为摧毁免疫系统的替代品。工厂化农场的饲主并不以生产健康动物为目标。
  看完上述的饲育过程,你还吃得下东西吗?如果尚有食欲,我们接着来看看为了维持肉品的生产量,畜牧业做了什么来确保牲畜产能。
  1940年首见鸡饲料内掺杂磺胺类药剂与抗生素,不仅能刺激生长,还能抑制群聚疾病感染。这真的是完美的饲养方式,只要在饲料中加入药剂,牲畜的死亡率可以大大降低,药物与群聚饲养不仅能增加收益,家禽在没有使用药剂的情况下也不再“健康”无虞,农场饲养的牲畜即使没有生病也服用抗生素。在美国,人们一年的抗生素用量约为300万磅,而喂食牲畜服用的抗生素用量则高达1780万磅,据估计,喂食鸡、猪与其它牲畜的非治疗用途抗生素用量应为2460万磅。欧盟国家目前非法使用的抗微生物剂达1350万磅,消费者也乖乖地吃下这些畜产品,把抗生素、生长激素、药剂一起吞下肚。
  但只是减少牲畜生病并无法使其快速大量地繁殖,以赚取更多收益,于是鸡只经过品种改良,平均重量增加了65%,上市日期缩短60%,饲料的需求量则降低57%,基因培育成了家禽饲养的大变革。基因变种鸡成了市场多数,现今市面上多数的鸡只皆以此方式繁殖饲养,经过基因改造的牲畜──家禽无法振翅高飞,猪只无法在野地生存,火鸡无法自然繁衍,科学魔法成功地生产价廉物美的肉品、乳制品和鸡蛋。我们也毫无选择,不经考虑地就在市场购买这些随手可得的畜产品,吞下经过基因改造的食物,这一切将大大改变世界的未来生态。
  全球工厂化农场的大量成长隐含的意义当真令人感到惊骇,特别是因食物衍生出来的疾病问题、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以及传染病潜在的爆发力。哪一天我们才能学会唯有摆脱抗生素,才是预防人类生病的良药?后代子孙将日复一日受到疾病的纠缠,终点究竟在哪里?餐桌上摆放的禽肉在被屠宰前,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眼睛看不见蓝天。当我们叉起一块肉食用,殊不知这只家禽没有繁殖能力,而吞下肚的肉块充满抗生素,禽类的基因全都经过改造。你,吃得安心吗?
其他文献
2011年5月,“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在台北上映,掀起一股文学怀旧风潮。这六部文学纪录片不仅重新理解了岛屿上的重要创作者,也藉着影像的叙说带我们重返上世纪中叶,一个令人陌生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或许都是苦闷的,不是感时忧国,便是为着自身的存在而焦虑。幸好有文学这个出口,可以寄托怀抱,可以发泄情绪,用美的形式去承载许许多多苦难。  陈传兴导演拍摄的《如雾起时》,传主是郑愁予。整部片子
期刊
书香:粉丝团是怎么运作的?  买:最初开始做的时候,是我主动找那些农夫,有农夫朋友告诉我说,哪里的农夫很辛苦,我就会去联系他们。开始做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毕竟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离,有时候我们想要协助一些农友,可是他们却以为我们是诈骗集团。现在很大一部分是农夫自己来找我们,这样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随着人数的成长,粉丝团的运作越来越顺利。  从台湾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为农夫和消费者直接搭建平台
期刊
完美还是不完美? YES or NO?郝完美来告诉你——小学三年级的不完美女孩!完美的生活谁都想拥有,完美的幸福谁都想追求,对人生完美的设定是什么?从孩童就开始完美成为人生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不是吗?  成长中孩子的身上,都深深地打着家长对于完美的追求烙印,今天这个班,明天那个课,放假了还要天天学琴、画画,想一想缔造一个完美的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这是一个造梦的时代,当我们的完美追求在信息大爆炸
期刊
在阿默家门前的绿墙边,有一棵平凡而不起眼的九芎。因为太平凡了,从没有人觉得它已在身边生长多年,陪伴多年。  直到有一天,一位熟识的老伯伯经过并发现了它,兴奋地跟阿默和她先生说:“哈!这树!咱们在家乡管它叫痒痒树,这怎么说呢?这树呀它怕痒!咱们小时候常玩儿的,屡试不爽,不然可以试试,这么轻轻搔它光滑的树身就像呵小娃儿痒,你留心看!看见它树梢尾端因为忍不住痒而轻轻颤抖着吗?”阿默将信将疑,而一直不作声
期刊
听多了有机蔬果的信息和新闻,看多了这方面的书籍和店面,你一定接触了不少相关的知识,但相对地,势必也充满挫折感。一来你怀疑自己是否有时间和金钱,照本宣科在寻常日子里实践,二则困惑着到底是哪些人,才能学习这种养生的内容。  有机是一种流行时尚吗,还是环保意识?到底什么状态的食物才是有机,完全不用化肥和农药吗?财团旗下认证的,真的安全,还是一般小农亦可接受?平时我们买到的真的是有机,或者只是农药残留安全
期刊
“请问你们是不是有米卖?”自从接下“谷东俱乐部”田间管理员一职后,赖青松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这个“谷东俱乐部”究竟是做什么的?很多人搞不清。谷东俱乐部,是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结合起来,用类似合作社概念经营稻谷种植的组织。“谷东”隐含着“股东”的含义,让消费者分担成本、参与生产决策、生产的过程,最后获得约定量的稻谷。    搭建产销间的桥梁  2004年,已在日本获得环境法硕士学位的赖青松,受好友何金富
期刊
战后五十年代,由于美援势力的介入,根源于现代主义思潮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随之引入台湾,以“五月”、“东方”、“现代版画会”为主的现代艺术团体相继成立,积极探索着如何移植西方抽象艺术以革新传统的各种途径,再加上当时艺坛“德高望重”之士——顾献梁、张隆延、虞君质等人的推波助澜,绘画界遂汇聚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狂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画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
期刊
书香:对两岸的读者来说,朴门永续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是否能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朴门永续?  江: 朴门永续希望人在设计环境的时候,能够最有效地应用空间和资源。如果在一块地上,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对环境又不会有破坏,那么就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空间留给其他的生物。比如,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城市的空间,就不需要一直扩大城市的面积,减少自然的环境,占据其他生物的空间。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效
期刊
许多年后,慕容先生总会记得自己多年前浪迹红尘、以梦为马的日子。那时候,尘世间明月依旧,清风不消闲愁,若是白日里忙于生计,待柳月满了枝头,亦可以做一场安稳的梦。这世间弱水三千,纵浪大化者皆是,被褐怀玉者不少,唯此夜行人,取“冷月”一瓢饮。    当我开始寻找他的痕迹,百度麾下三千弟子赶来汇报。有人说,他是一个隐者,隐于都市、窥望人性;有人说,他是一个作家,混迹网络、终此一生;有人说,他是一个行者,遍
期刊
成立于1988年的译林出版社,其前身为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编辑部。《译林》杂志自1979年创立,以“打开窗口,了解世界”为宗旨,成为中国最大的介绍国外通俗文学的杂志;1988年6月,《译林》编辑部发展为译林出版社。  1986年,顾爱彬先生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即从事出版工作。从一位杂志社的编辑到出版社的社长,他的平和言辞里有着一份欣慰。  如今,译林出版社已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