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培智学校开设劳动技能课,是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据学生的身体及智力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技课,让他们在劳动教育中成长。   【关键词】 智障儿童 劳动技能 自我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
【摘要】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乐学善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忽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问题 措施 
元代的正史中未见有“军巡铺”的记载,但在 《马可·波罗游记》 中却有与军巡铺完全相同的“遮荫哨所”。  明代皇宫消防工作由禁卫军兼管,朝廷有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京城火盗事宜,京城设有“红铺”112处,每铺有火丁官军10人。明代地方基层政权设有总甲负责火盗,据 《宛署杂记》 记载,当时,北京宛平县城内设有坊、铺等居民组织,每铺设铺头、火夫三五人,统由总甲负责管理。他们轮流值夜,击柝振铃,提醒人们注意火
【摘要】 新课改教学理念号召当前教师要构建主体课堂,让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亲自感知、分析、思考、探索、概括,完整地经历整个新知的形成过程,让教学起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主体课堂的构建,需要以主体活动作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主体课堂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增强教学实效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主体活动 教学实效  
【摘要】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高中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使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综合素养。文章主要探讨要新时期如何做好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以为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形势 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还要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确保学生可以身心健康的成长。为此,中职院校不仅要积极开展体育教学,还应该将体能教学训练模式与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体能教学 训练模式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家庭教育是培养个人品格与行为最基础的的途径,对于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所无可取代的,家长的家养观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单亲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特殊性,一是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水平、学习适应性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存在着差
【摘要】 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师的教学重点。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来看,新编教材“综合性学习”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综合素养能够有所提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教师应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问题解决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数学的教学不能体现在应试教育上,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自身的脑力思维上,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学会对知识进行再加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内化成自己的思维。   【关键词】 分类讨论思想 数学教学 渗透 有效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4-066-01 
【摘要】 人的一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长,分摊到各科就更短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06-01  0  一、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一位教育学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学生不爱老师就不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