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语文在提升中职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增加未来就业发展砝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学科教学意义。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信息化背景下促进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既是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也是夯实学生发展基础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此,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开展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以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和相关人士交流学习。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信息化背景;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92-02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的路径更加广阔。中职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新时期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从提升学生能力、夯实学生就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提升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品质的同时,体现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应用性,为中职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写作教学基础。
一、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时代中职教育要在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角度开展科目教育教学创新,更好地适应国家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语文写作能力作为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组成,其教学改革实践是十分迫切的。
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品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思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写作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写作能力的自我强化。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传递更多、更优的信息,有利于中职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这是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教学基础。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新时期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个体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写作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是用人单位考评中职院校学生的重要能力指标。加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注重就业导向的教学指导方式,既是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要求。
另外,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技术等在学科教育中的优势十分突出,这也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优化提升提供了可靠的路径和方法支持。中职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并且基于信息化角度对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有效组织和开展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切实提升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借助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教学指导
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中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问题,学生素材积累不多、文学素养达不到相关要求是中职语文写作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因写作素材积累不够出现无从下笔、内容空洞、条理欠缺等问题,很多学生由于素材积累不够往往写不出东西,并逐渐失去语文写作的信心和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教师会组织学生对优秀范文进行解读、分析,甚至要求背诵,但是收获效果甚微。在信息化背景下,建议中职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的时候尝试使用网络技术,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素材积累指导教学的兴趣,同时借助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信息能够扩大学生写作积累的层面,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
如在中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模块“请示、报告”的教学指导方面,没有进入社会生活中的学生很难写出具有实质内容的请示、报告内容,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写作,也不了解写作请示、报告的目的。但是请示、报告写作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必备能力之一,教师虽然能够在请示、报告写作格式方面进行指导,但是对具体内容的指导方面,如果没有实际案例或者是内容就会显得十分空洞,学生也無法真正掌握这两种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技术丰富“请示、报告”的教学指导内容,通过具体的写作案例、标准的格式展示等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请示、报告的作用和内容、格式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推荐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请示、报告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通过网络技术有目的地搜索、积累一些请示、报告范文,反复研读、注重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中职院校学生处在个体心理、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素材积累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引导和控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浏览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将语文写作教学有关的素材进行分享、共享,引导学生在相对安全的校园网络内进行写作素材积累自主学习,在保证学生健康应用网络的同时提升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情境
写作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中职院校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入中职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写作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等,以此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
如在第五单元“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模块教学指导过程中,单纯地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或者是某个片段进行“情感抒发”,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情感,也就更加无法有效地“抒发感情”,写出来的内容空洞、没有灵魂,也达不到“真情实感”的写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让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窦娥冤》这篇课文进行“感想”写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窦娥冤”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一种形象、生动的途径参与到课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把握“窦娥”这个人物形象以及相关故事的悲剧色彩,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此保证學生能够真正“抒发真情实感”。当然,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如激烈的就业竞争画面、职场生活中的艰辛和创业的打拼等,让学生提前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有着更加直观的印象和了解,以此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未来的畅想。在这些实际素材的引导下,学生对未来的“情感”会更加真实、更加富有人性色彩,不再是空洞的想象和虚无的理想追求。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更加现实、更加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保持真挚的情感,更好地体现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本质。
(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体系
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不仅仅局限在写作模块教学指导课堂方面,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这对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写作教学体系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实际,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教学建议:(1)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拓展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能力的提升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有效实现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累好词佳句。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现代通信技术,组建写作教学交流群组、搭建写作教学指导公众号等,定时地为学生推送一些好词、佳句或者经典的片段、应用文写作范文等,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能够自主地开展写作能力学习,拓展写作教学指导的内容和层次。在逐步积累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借助视频录制技术等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或者是微课教学,也就是教师将相关的写作指导要点、重点内容等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地搜索相关的写作素材,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写作主题进行探讨,或者是对某篇经典范文进行剖析,创新写作课堂教学的开展方式,体现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写作教学指导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当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送与专业、就业相关的内容,如个人简历的书写、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等,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着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有效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展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教学情境以及构建写作教学指导体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切实的培养和提升,在体现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时代特性的基础上夯实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写作能力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138-140.
[2]高志文.浅析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9(8):33.
[3]闫珂.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8(33):110-111.
[4]王瑛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1):94-96.
[5]吴娟.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8,16(23):162-163.
[6]缪洪江.役其所长,避其所短: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探讨[J].汉字文化,2018(7):60-61.
[7]林兰.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107-108.
[8]荣晓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6(26):34-35.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信息化背景;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92-02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的路径更加广阔。中职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新时期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从提升学生能力、夯实学生就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提升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品质的同时,体现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应用性,为中职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写作教学基础。
一、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时代中职教育要在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角度开展科目教育教学创新,更好地适应国家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语文写作能力作为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组成,其教学改革实践是十分迫切的。
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品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思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写作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写作能力的自我强化。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传递更多、更优的信息,有利于中职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这是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教学基础。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新时期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个体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写作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是用人单位考评中职院校学生的重要能力指标。加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注重就业导向的教学指导方式,既是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要求。
另外,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技术等在学科教育中的优势十分突出,这也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优化提升提供了可靠的路径和方法支持。中职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并且基于信息化角度对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有效组织和开展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切实提升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借助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教学指导
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中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问题,学生素材积累不多、文学素养达不到相关要求是中职语文写作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因写作素材积累不够出现无从下笔、内容空洞、条理欠缺等问题,很多学生由于素材积累不够往往写不出东西,并逐渐失去语文写作的信心和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教师会组织学生对优秀范文进行解读、分析,甚至要求背诵,但是收获效果甚微。在信息化背景下,建议中职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的时候尝试使用网络技术,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素材积累指导教学的兴趣,同时借助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信息能够扩大学生写作积累的层面,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
如在中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模块“请示、报告”的教学指导方面,没有进入社会生活中的学生很难写出具有实质内容的请示、报告内容,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写作,也不了解写作请示、报告的目的。但是请示、报告写作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必备能力之一,教师虽然能够在请示、报告写作格式方面进行指导,但是对具体内容的指导方面,如果没有实际案例或者是内容就会显得十分空洞,学生也無法真正掌握这两种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技术丰富“请示、报告”的教学指导内容,通过具体的写作案例、标准的格式展示等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请示、报告的作用和内容、格式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推荐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请示、报告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通过网络技术有目的地搜索、积累一些请示、报告范文,反复研读、注重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中职院校学生处在个体心理、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素材积累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引导和控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浏览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将语文写作教学有关的素材进行分享、共享,引导学生在相对安全的校园网络内进行写作素材积累自主学习,在保证学生健康应用网络的同时提升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情境
写作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中职院校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入中职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写作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等,以此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
如在第五单元“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模块教学指导过程中,单纯地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或者是某个片段进行“情感抒发”,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情感,也就更加无法有效地“抒发感情”,写出来的内容空洞、没有灵魂,也达不到“真情实感”的写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让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窦娥冤》这篇课文进行“感想”写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窦娥冤”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一种形象、生动的途径参与到课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把握“窦娥”这个人物形象以及相关故事的悲剧色彩,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此保证學生能够真正“抒发真情实感”。当然,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如激烈的就业竞争画面、职场生活中的艰辛和创业的打拼等,让学生提前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有着更加直观的印象和了解,以此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未来的畅想。在这些实际素材的引导下,学生对未来的“情感”会更加真实、更加富有人性色彩,不再是空洞的想象和虚无的理想追求。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更加现实、更加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保持真挚的情感,更好地体现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本质。
(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体系
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不仅仅局限在写作模块教学指导课堂方面,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这对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写作教学体系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实际,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教学建议:(1)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拓展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能力的提升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有效实现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累好词佳句。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现代通信技术,组建写作教学交流群组、搭建写作教学指导公众号等,定时地为学生推送一些好词、佳句或者经典的片段、应用文写作范文等,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能够自主地开展写作能力学习,拓展写作教学指导的内容和层次。在逐步积累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借助视频录制技术等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或者是微课教学,也就是教师将相关的写作指导要点、重点内容等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地搜索相关的写作素材,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写作主题进行探讨,或者是对某篇经典范文进行剖析,创新写作课堂教学的开展方式,体现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写作教学指导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当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送与专业、就业相关的内容,如个人简历的书写、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等,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着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有效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展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教学情境以及构建写作教学指导体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切实的培养和提升,在体现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时代特性的基础上夯实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写作能力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138-140.
[2]高志文.浅析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9(8):33.
[3]闫珂.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8(33):110-111.
[4]王瑛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1):94-96.
[5]吴娟.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8,16(23):162-163.
[6]缪洪江.役其所长,避其所短: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探讨[J].汉字文化,2018(7):60-61.
[7]林兰.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107-108.
[8]荣晓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6(26):34-35.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