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a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爱学生从点滴做起
  爱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在班主任工作中,爱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注,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爱应贯穿在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往往在一些细节中,爱的真情流露,会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记得那是一个晚自习后,我正要推车回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的眼前一晃,咦,这不是今天才报到的孙艳婷吗?我赶紧上前问了一声:“孙艳婷,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她抽泣着说:“我找不到宿舍了。”我暗自笑了笑,心想“唉,真是农村来的孩子,都这么大了,连宿舍都找不到。”我心里这么想着,嘴里还是说:“我送你去。”在路上我边走边问她:“你不是和其他同学一起去宿舍的吗?”“我和她们不一个宿舍。”噢,是我疏忽了,她不和我班同学在一个宿舍,更不在一个楼层。这么大一个学校,对一个刚来的农村小女孩,第一次离开父母,又没有熟悉的同学,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忘记了只去过一次的宿舍,心里该是个什么滋味。唉,怨我了,我一边暗暗自责着,一边安慰她,把她送回宿舍。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在后来的一次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最敬佩的人》,她居然写了我。读着读着我心里热乎乎的,乐滋滋的。同时,也感到惭愧,我做了什么,只做了我该做而没做好的事,就这一点点,就让她那么感动。对学生来说,这就是爱,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让她觉得你就是她的亲人,你就是她最可信、最敬佩的人。
  二、用文体活动凝聚班集体
  如果一项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话,无论是什么活动都将是极大的成功。名次的高低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由于班主任的全力提倡,形成了和谐的环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比如说学校举行过的书写大比武、中华诵读、个人习惯养成教育等活动,我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参加的参加、助威的助威,人人都为集体献计献策,因此我们在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习惯养成教育测试总分第一,书写大比武获一等奖,其中两人获个人一等奖,中华诵读个人、集体均获一等奖。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华诵读比赛那天,那天是星期六,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老师,李森回家吃饭,到现在还没来,都快比赛了。原来是我班班长打来的。我告诉她,不要着急,我马上就到。我全程观看了学生的比赛。颁奖结束后,一个学生气喘吁吁的告诉我:“老师,我班得了三个第一”“三个第一”“ 啊,个人第一,集体第一,我班还第一呢。”我明白了。这时,班内想起了“耶”的自豪声。设想如果班主任只是强调学习,不主张参加这些活动的话,怎会有班级的团结,怎能使班级形成凝聚力呢?
  三、用成功赏识激励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有一次,学生在做作业时,我发现书写潦草、成绩落后的王传鑫同学那字写的真是潦草,其中有几个字还算看得清。我一改往日的大声呵斥,在班内表扬起这个同学:“你今天写的这几个字真好,这是你写的吗?大家看一看,他可从来没写过这样好看的字。”他旁边的同学随声附和:是的。只见他埋下头,工工整整地写着后面的作业,和前面的比起来真是判若两人。从此后他书写认真了,成绩提高了,更可喜的是还带动了他周围的好几个同学,都想和他一争高低。
  四、用换位的方法与家长交流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们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这样家长一看到我们的信息或接到我们的电话就在那里发牢骚,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刘盛文的,是今年留级的男孩,刚到班时单元测试不及格,书写潦草,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在期中考试还有几天时候,我发现他课听的很认真,书写端正了。周五回家时,我就主动的和他爷爷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并且学习成绩逐步提高。看来我们把表扬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让“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行知精神永驻心中。
其他文献
一、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教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阅读方法。1.摘录要点法:对于那些分要点阐述而内容又较长的文章,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2.筛选信息法:对于反映科技发展的科技文,教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本中选出更多有用的信息。3.品味鉴赏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难题还是被“写什么”和“怎样写”深深地困扰着。只要解决好了这个问题,作文写作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写什么”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写他们自己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而在我们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对学生作文
期刊
2010年,笔者参加了盐城中考语文试卷的批改,发现名句默写中,有许多同学因笔误而失分。如:“关关雎鸠”, “雎鸠” 不会写。“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中“萋”“鹦鹉”不会写,“洲”常写成“州”。而作文的情况更为严重,错字连篇、书写潦草、格式杂乱无章,这不禁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学生怎么了?语文教学怎么了?  笔者为此进行了调查,发现现阶段初中语文字词教学存在误区:  1、为了应付考试,师生常常花费大量的
期刊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虽有可取性,但篇篇如是,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生厌,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 首要的是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
期刊
教材、校园取代了生活  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围绕着教材进行的,教材在教师心中的地位也是神圣而权威的。尽管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仅靠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相关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再加上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影响,担心学生走出校门安全无保障,种种因素让教师不敢跨出教材的樊篱,不敢脱离校园的保护。于是,学生的天地只在校园,学生的见识只是书本。  然而,学生要提
期刊
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意识  1.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形象,增强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去发现学生尤其是品格不良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使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我能行”意识的培养,以坚定其信心,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  2.给学生以充分信任,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一
期刊
大阅读课是一门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疼的校本课程。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主题阅读课”,来一起分享主题阅读的快乐,一起品味书籍的淡淡墨香。  在主题阅读课上,我特别强调要关注倾听,尊重别人。演讲学生自评,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及时在自己的“课堂展示记录本”记录感受。我规定:每天一个小组轮流互评,然后抽签决定两名同学互评。  奖惩分明是主题阅读课走入学生心中的动力。如果演讲或评价精彩,我会奖励
期刊
一、导入灵活多样,酝酿创新氛围  课堂气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抓住“导入”这个起始环节,努力酝酿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现代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类型有:激发型、联系型、定向型三种,包括13种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采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伯恩斯坦),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教师利用情感培养学生对学科产生心理愉悦——兴趣的过程。  《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是非常成功的,他之所以能成功地上了“最后一课”,是因为他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爱国情感,突出“最后一课”的重大意义,韩麦尔运用自己满含悲痛的语言、只在特殊日子才会穿戴的服饰
期刊
一、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我想许多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下面就是一片哀叹牢骚之声。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  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所以,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我通过办手抄报,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