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最近,海门市委宣传部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问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认真调研,摸清基层党组织工作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努力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海门市委十分重视领导干部以及各级党员干部的学习,在学习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上方法创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带头深入学。只有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我们的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市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创新中心组学习形式,通过每月赠送经典好书、每季度办好一份《学习季报》、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每年听取4次专题报告等手段,使得中心组理论学习开展有声有色,有效破解了“学习不主动”、“学习难持续”、“学后缺思考”难题,学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班子成员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中心组学习经验被中宣部《党建》等刊物推广。
  联系实际学。全市党委(党组)坚持把学习研讨与贯彻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相结合。组织深入讨论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每个中心组成员都能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积极发言,相互进行探讨;坚持学习研讨与工作调研相结合。各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带着思索、带着问题、带着民情日记下基层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在调研中解决问题,努力在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上下功夫。形成调研成果后,及时深入交流,研讨发展良方,使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动力。近年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推出了100多篇有价值的高质量调研成果,产生较大影响。
  解放思想学。海门市连续多年系列开展以“山东大发展、我们怎么办”、“全面学习苏南,加快率先发展”、“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跻身全省十强”、“海门大发展、我该怎么办”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开阔党员干部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激发人心思上、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市累计有10万多人次的党员干部参与了活动,切实解决了“守(思想保守)、满(小成即满)、难(干事畏难)、窄(思路狭窄)、怕(怕担责任)、庸(碌碌无为)、浮(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形成了学先进、思奋进、强推进的浓厚氛围。
  多方联动学。近年来,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全市多方联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组织部每月举办一期“智汇讲堂”,邀请专家来海讲授高层动态;海门日报社、市电视台开设“理论与实践”、“理论之窗”专栏,刊播基层优秀经验;全市每年开展一次“领导干部上党课”活动,送党课到基层,每年累计送党课1000多课时;每年冬天组织全市农村党员进行“冬训”,在“七一”、“十一”等节日,全市还举办各种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座谈讲座等,提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面临的问题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因忙废学”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海门成为苏中苏北全面小康第一达标市,全面跻身全省十强县(市),全市党员干部压力大、任务重、工作忙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在学习上一些党员干部有意无意的将学习与工作对立起来,以忙为理由漠视学习,甚至借故不参加学习,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学习内容上较为单一,存在“学而不广”的问题。据我们抽查的100名党员干部调查问卷显示,有近30%的党员干部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应当追求业务知识的精深,这个结果一方面说明不少党员干部学习面狭窄,只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深造,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说明不少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以致于影响到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
  制度落实上难以到位,存在“以会代学”的问题。部分单位对照中心组学习计划,简单学习,对上应付,活动开展无活力、无新意;部分单位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会代学”、学习走过场的现象,难以做到“三集中”;部分单位把经济工作作为硬任务,将学习作为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遇到与业务工作有冲突,就将学习无限期延迟。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对策建议
  
  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和评价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标志。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才能从不断的学习中充实知识,提高本领,创新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根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植心中,善于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走“把学习当工作和事业去追求”的路子。
  周密计划,科学制定实施目标。认真规划,是有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要结合工作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近期和中长期建设计划和主要目标。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根据不同需要、不同爱好、不同水平,制定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的计划目标,使单位和每个党员干部的学习目标同向,要求同步。经过努力,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大力宣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在于使学习全员化,学习终身化。大力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促使各党委(党组)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各单位工作落实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紧扣重点,把握学习相关内容。学习内容是由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要有重点地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一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鼓励党员干部有组织地参加更广层次的学习教育,学习外语、电脑、金融、科技、管理等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三是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
  完善制度,形成良好学习机制。创建学习型机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在构建学习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建立奖励机制。及时挖掘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以此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二要完善考勤机制。对学习情况要进行考核,把学习绩效与晋升、年度评先等挂钩,保证学习顺利进行;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检查自学笔记、体会等情况,并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学习效果的落实。
  (作者系中共海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夏玉兰
其他文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当前,连云港市正处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全力推进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抢抓发展机遇。苏南等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够率
领导班子的公信力来自于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不喜欢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因为他们胸襟不宽厚、决策不民主、思维碎片化,习惯于眼睛看上不看下、背离以人为本,好为眼前的成绩沾沾自喜,不能把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全国监狱系统以宏观的视野考量评判,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补差距、聚人心。因此,观大势、谋大事、提高监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和检验监狱系统领导班子公信力的重要标尺。  各级领导班
许多城市在建设和改造中都重视营建公共绿地特别是大型绿化广场。它既点缀了新建的高楼大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上的单调,又减轻了高楼大路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空间上的挤压,更给人
随着计算机并行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数据处理规模也随之扩大,这直接提高了人们对相关工作者并行计算水平与能力的要求。在计算机图像视频处理中,各阶段都需要进行大量计算,而C++AMP并行计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计算机处理效率与水平。而且获得清晰的图像边缘对于信息获取而言十分关键。因此,人们针对视频监控图像模拟无法有效识别的状况,制定了C++AMP视角下的图像边缘信息处理方式。据此,本文主要对C+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最接近互联网技术的一门课程,是最适宜进行"互联网+"教学模式研究的一门
近日,沈陽百岁老人为芦山震区捐出10万元存款的微博成为网络热点。有网友指出,未能在网上查询出老人捐款信息。沈阳市红十字会表示,“个人单笔捐款信息在向上汇报的过程中就好像支流汇成海洋,总量可以保证,但要分清每笔捐款具体流向,几乎不可能。”  根据规定,省市两级红十字会经手的善款,不能直接购买救灾物资,具体用途需要总会统一支配。这个款项逐级汇总的过程,的确跟“支流汇成海洋”有些相似。大海里的每一滴水,
高校是信息和新技术的集散地,各大高校往往都配置了众多的多媒体教学机房。但是在高校机房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诸如升级成本高、利用率低和管理效率低下等多方面的
近年来,我们浦口区创新理念,深入挖掘区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设廉政文化品牌,打造廉政文化精品,在廉政文化品牌化、品牌形象个性化、品牌产品系列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廉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符号,它是城市的眼睛,透过这些符号,可以探寻出一种历史、一种气息、一种风情、一种精神,进而构筑城市居民对城市感知、记忆和认同的基础。不同时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