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末夏初的5月中旬,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浙江省文联和匈中友好协会联合在匈牙利举办了“印象浙江”纪念中匈建交60周年摄影图片展。我有幸随浙江摄影代表团出访一周,还没有多加体会,一段紧张而丰富的行程就结束了。然而,这一次文化交流的点点滴滴,匈牙利独特的灿烂文明和人文景观,仍不时在我的眼前闪现——
摄影艺术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我们代表团这次精心准备了60幅摄影图片,是从全省摄影家的优秀作品中挑选出来的精品,这些图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魅力给匈牙利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布展的时候,展出地亚洲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不停地说:“太美了,太美了!”开展不到两天,就有许多市民和学生闻讯而来,参观的人们都对影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仔细鉴赏、纷纷评论。他们说,看了这些图片,与原来想象中的中国很不一样,唤起了他们对中国的向往,产生了想去中国特别是浙江旅游观光的兴趣。一位在大学里工作的女士说:“我为中国在这儿举办摄影展感到自豪,它为我们了解浙江、了解中国打开了一个窗口。”
匈牙利经济部副部长、国会议员瓦留·拉斯洛先生,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刘文卿,匈中友好协会会长、前匈牙利驻华大使叶桐等出席了摄影展的开幕式并为之剪彩。
瓦留·拉斯洛先生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了“印象浙江”摄影展。他说:“美丽的中国让他倾倒了。”剪彩结束后,工作人员要把我们从国内带来的彩球收走,瓦留·拉斯洛先生连连摇头说:“不,不,这很有中国味,很美丽,我要保留。”并饶有兴致地捧着大红彩球连拍了几张照片。
正如代表团团长柳国平所总结的一样:摄影艺术是一种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和载体,我们把浙江省最美的图片带过来,一定能引起所有对美有追求的人的共鸣。
布达佩斯速写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它是东欧地区的文化纽带与核心,诗人裴多菲和大音乐家李斯特都曾在这儿留下了足迹。整个布达佩斯被多瑙河一分为二,河西称为布达,东岸称为佩斯。布达基本上是富人聚居的地方,而热闹繁华的佩斯是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到了那儿,我发现市中心所有的建筑至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在这儿共存,古色古香的屋顶、略有几分斑驳的外墙,时间仿佛在这儿停留,丁丁当当的老式有轨电车仍从街道的中间开过。就连最市井的中心菜场一眼看去也像一个有些年头的艺术馆,建筑外墙上雕的一些宗教人物非常典雅、精美。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布达佩斯近50年没有大兴土木,今后的50年也没有这种规划。难怪,这儿曾被法国人评为世界上最安宁的首都。
匈牙利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占多数,极富和极贫的都很少,这种被专家称之为“橄榄形”的贫富格局,让我们感觉到社会比较安定。百姓住宅,不管是城市公寓还是乡村别墅,完全看不到防盗窗。我们在布达佩斯还有一个印象:人很少,车很多。据介绍,整个布达佩斯只有200多万人口,车辆可能有100多万辆,差不多每两人就有一辆。当我们走进市区,首先展现在眼前的一道风景就是排列在马路两侧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小车,大街小巷全是如此。匈牙利人把车作为代步工具,不是可供炫耀的奢侈品,所以街头基本上看不到高档车,中国产的吉利等品牌倒有不少。古老的布达佩斯很少有专门的停车场,道路呈辐射状展开,密而有序。
站在布达的城堡山上,可看到对面佩斯的国会大厦与这边的皇宫遥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布达佩斯最经典的画面。往下俯瞰,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阳光之下,但见红色屋顶,绿树掩映。整个城市笼罩在清澈透明的空气之中,因而四面看去,都是天特别蓝,树特别绿,线条清晰,轮廓分明。
难闻“喇叭”声
我们摄影代表团一行,在匈时间虽然不长,但出于摄影采风的需要,坐车出行的时间倒也不少。几天后,省摄协周润三副主席说:“你们发现没有,在这儿,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喇叭声。”他这么一提,我们都有同感。前面说过了,匈牙利车很多,然而在这个汽车的王国中,无论是在快速前行的高速公路上,还是在车水马龙的主街道中;无论是停满小车的巷弄,还是游人漫步的多瑙河畔,我们都听不到任何喇叭声,仿佛这儿的车辆没有这个功能。不管是堵车或等车位,人们都静静地等着,不急不躁。从这个小小的现象中,匈牙利人的遵纪守法、文明和谐可见一斑。还有,行过路口,遇见红灯,马上停车,不会往前,这时即使没有行人经过,也要等绿灯亮起才走,反观行人也是如此。又比如,在不设红绿灯的小道口,司机驾车经过,只要见到一旁有行人站着,马上停车,示意行人先过。我第一次经历这事,还真有点不习惯,站在公路边犹豫不决,害得两三辆车都在等我,我走过去后,他们才开走。
匈牙利人的友好也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在艾斯特宫市参观时,刚好碰上一队春游的小学生,他们认出了我们来自中国,不停地叫道:“china、chinese!”在我们的摄影镜头前,这些孩子绽放出了最灿烂的笑容。在宾馆,在街头,我们时常碰到素不相识的匈牙利人也会说很生硬的中文满脸堆笑地给我们打招呼:“你好,hello! ”中国这些年发展特别快,尤其是浙江省,我们的城市建设、生活水平不逊于许多发达国家,比起匈牙利,更显得“先进”了,但我们的文明礼仪,需要补的课真的还有很多。
旅匈浙江人
到了匈牙利,没想到在这儿的浙江人也不少,让我想到一句话:只要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浙江人。其中最多的要数青田人和温州人了。据不完全统计,在匈牙利的青田人有四五千人,温州人也超过一千,遍布全匈,多从事餐饮、贸易行业,他们充分发挥了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抓住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匈两国互免签证的大好机遇,来到匈国,更发挥了浙江人能吃苦、肯干事的特点,也都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并努力地融入当地的社会。早在300年前,就有青田人开始背着青田石雕前往欧洲谋生了,往往一个人出来,就千方百计地把那些仍在山村里种地的亲戚朋友一个一个地带到国外来,由点及线,然后扩大开来,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23万华侨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乡。青田华侨对亲情、乡情特别看重,他们经常联络,积极关注国内动态,组织大家从事一些公益活动。这一次听说浙江摄影代表团来访问,他们特别兴奋,奔走相告,虽然这么多年以来,他们也接待了为数不少的国内各种团队,但来自家乡的文化交流,还是第一次,华侨林胜琴、叶建新、程爱华等人就相继赶来,热情参与摄影展的接待、联络工作。
事业有成的青田籍华侨叶申雄离开家乡已将近20年了,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浙江摄影代表团的出访让他看到了浙江省的巨大进步和对外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和家乡的发展,让华侨们在外国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另一位青田华侨看到展览中有青田县城全景的图片时,兴奋地说:“你们看,我家的位置就在这儿,很清楚!我能在这么远的地方看到家乡的照片,真是太亲切、太高兴了!”
短短几天,浙江摄影代表团就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在我们的镜头里有成功举办“印象浙江”摄影展的盛况,有匈牙利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有各具特色的城市雕塑,更有匈牙利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我们计划把这些异国文化的精彩瞬间带回国内,举办展览或编印画册,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本文照片由柳国平、周润三、朱保钢、曾娓阳提供)
摄影艺术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我们代表团这次精心准备了60幅摄影图片,是从全省摄影家的优秀作品中挑选出来的精品,这些图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魅力给匈牙利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布展的时候,展出地亚洲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不停地说:“太美了,太美了!”开展不到两天,就有许多市民和学生闻讯而来,参观的人们都对影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仔细鉴赏、纷纷评论。他们说,看了这些图片,与原来想象中的中国很不一样,唤起了他们对中国的向往,产生了想去中国特别是浙江旅游观光的兴趣。一位在大学里工作的女士说:“我为中国在这儿举办摄影展感到自豪,它为我们了解浙江、了解中国打开了一个窗口。”
匈牙利经济部副部长、国会议员瓦留·拉斯洛先生,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刘文卿,匈中友好协会会长、前匈牙利驻华大使叶桐等出席了摄影展的开幕式并为之剪彩。
瓦留·拉斯洛先生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了“印象浙江”摄影展。他说:“美丽的中国让他倾倒了。”剪彩结束后,工作人员要把我们从国内带来的彩球收走,瓦留·拉斯洛先生连连摇头说:“不,不,这很有中国味,很美丽,我要保留。”并饶有兴致地捧着大红彩球连拍了几张照片。
正如代表团团长柳国平所总结的一样:摄影艺术是一种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和载体,我们把浙江省最美的图片带过来,一定能引起所有对美有追求的人的共鸣。
布达佩斯速写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它是东欧地区的文化纽带与核心,诗人裴多菲和大音乐家李斯特都曾在这儿留下了足迹。整个布达佩斯被多瑙河一分为二,河西称为布达,东岸称为佩斯。布达基本上是富人聚居的地方,而热闹繁华的佩斯是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到了那儿,我发现市中心所有的建筑至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在这儿共存,古色古香的屋顶、略有几分斑驳的外墙,时间仿佛在这儿停留,丁丁当当的老式有轨电车仍从街道的中间开过。就连最市井的中心菜场一眼看去也像一个有些年头的艺术馆,建筑外墙上雕的一些宗教人物非常典雅、精美。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布达佩斯近50年没有大兴土木,今后的50年也没有这种规划。难怪,这儿曾被法国人评为世界上最安宁的首都。
匈牙利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占多数,极富和极贫的都很少,这种被专家称之为“橄榄形”的贫富格局,让我们感觉到社会比较安定。百姓住宅,不管是城市公寓还是乡村别墅,完全看不到防盗窗。我们在布达佩斯还有一个印象:人很少,车很多。据介绍,整个布达佩斯只有200多万人口,车辆可能有100多万辆,差不多每两人就有一辆。当我们走进市区,首先展现在眼前的一道风景就是排列在马路两侧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小车,大街小巷全是如此。匈牙利人把车作为代步工具,不是可供炫耀的奢侈品,所以街头基本上看不到高档车,中国产的吉利等品牌倒有不少。古老的布达佩斯很少有专门的停车场,道路呈辐射状展开,密而有序。
站在布达的城堡山上,可看到对面佩斯的国会大厦与这边的皇宫遥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布达佩斯最经典的画面。往下俯瞰,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阳光之下,但见红色屋顶,绿树掩映。整个城市笼罩在清澈透明的空气之中,因而四面看去,都是天特别蓝,树特别绿,线条清晰,轮廓分明。
难闻“喇叭”声
我们摄影代表团一行,在匈时间虽然不长,但出于摄影采风的需要,坐车出行的时间倒也不少。几天后,省摄协周润三副主席说:“你们发现没有,在这儿,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喇叭声。”他这么一提,我们都有同感。前面说过了,匈牙利车很多,然而在这个汽车的王国中,无论是在快速前行的高速公路上,还是在车水马龙的主街道中;无论是停满小车的巷弄,还是游人漫步的多瑙河畔,我们都听不到任何喇叭声,仿佛这儿的车辆没有这个功能。不管是堵车或等车位,人们都静静地等着,不急不躁。从这个小小的现象中,匈牙利人的遵纪守法、文明和谐可见一斑。还有,行过路口,遇见红灯,马上停车,不会往前,这时即使没有行人经过,也要等绿灯亮起才走,反观行人也是如此。又比如,在不设红绿灯的小道口,司机驾车经过,只要见到一旁有行人站着,马上停车,示意行人先过。我第一次经历这事,还真有点不习惯,站在公路边犹豫不决,害得两三辆车都在等我,我走过去后,他们才开走。
匈牙利人的友好也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在艾斯特宫市参观时,刚好碰上一队春游的小学生,他们认出了我们来自中国,不停地叫道:“china、chinese!”在我们的摄影镜头前,这些孩子绽放出了最灿烂的笑容。在宾馆,在街头,我们时常碰到素不相识的匈牙利人也会说很生硬的中文满脸堆笑地给我们打招呼:“你好,hello! ”中国这些年发展特别快,尤其是浙江省,我们的城市建设、生活水平不逊于许多发达国家,比起匈牙利,更显得“先进”了,但我们的文明礼仪,需要补的课真的还有很多。
旅匈浙江人
到了匈牙利,没想到在这儿的浙江人也不少,让我想到一句话:只要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浙江人。其中最多的要数青田人和温州人了。据不完全统计,在匈牙利的青田人有四五千人,温州人也超过一千,遍布全匈,多从事餐饮、贸易行业,他们充分发挥了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抓住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匈两国互免签证的大好机遇,来到匈国,更发挥了浙江人能吃苦、肯干事的特点,也都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并努力地融入当地的社会。早在300年前,就有青田人开始背着青田石雕前往欧洲谋生了,往往一个人出来,就千方百计地把那些仍在山村里种地的亲戚朋友一个一个地带到国外来,由点及线,然后扩大开来,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23万华侨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乡。青田华侨对亲情、乡情特别看重,他们经常联络,积极关注国内动态,组织大家从事一些公益活动。这一次听说浙江摄影代表团来访问,他们特别兴奋,奔走相告,虽然这么多年以来,他们也接待了为数不少的国内各种团队,但来自家乡的文化交流,还是第一次,华侨林胜琴、叶建新、程爱华等人就相继赶来,热情参与摄影展的接待、联络工作。
事业有成的青田籍华侨叶申雄离开家乡已将近20年了,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浙江摄影代表团的出访让他看到了浙江省的巨大进步和对外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和家乡的发展,让华侨们在外国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另一位青田华侨看到展览中有青田县城全景的图片时,兴奋地说:“你们看,我家的位置就在这儿,很清楚!我能在这么远的地方看到家乡的照片,真是太亲切、太高兴了!”
短短几天,浙江摄影代表团就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在我们的镜头里有成功举办“印象浙江”摄影展的盛况,有匈牙利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有各具特色的城市雕塑,更有匈牙利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我们计划把这些异国文化的精彩瞬间带回国内,举办展览或编印画册,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本文照片由柳国平、周润三、朱保钢、曾娓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