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能力需求调研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l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百色当地媒体、自治区内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媒体单位工作的往届毕业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论述传媒产业对融媒体新闻人才的能力需求,包括学科融合能力、全媒体应用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引领能力、新媒体运营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文科  地方本科院校  融媒体  新闻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18-02
  一、调研背景
  (一)新文科的发展趋势。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高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这使得新文科的改革势在必行。新闻学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变化。在新的传播生态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颠覆传统媒体产业,传统的传播格局被打破,融合型媒体成为传媒产业的主导力量,智能传播、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不断发展,自媒体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融媒体类岗位顺势而生。这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对新闻学专业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媒体发展的新技术融入课程建设当中,从而深化专业改革,提升专业的内涵建设质量,新闻人才需要主动拥抱新媒体、学习新技术,促进文理互渗、专业互补,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先进媒介技术相融合,满足传媒产业的需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人才培养迎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为全国县级媒体改革奠定了方向,也标志着顶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下沉至县一级。国家提出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国全覆盖的目标,而以百色革命老区为代表的落后地区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想象,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资金投入上,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百色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资源缺乏、技术落后、人才奇缺等问题,困难和挑战巨大。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将迎来用人的高潮,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新闻人才势必迎来巨大的机遇,融媒体新闻人才在促进县域媒体融合方面将大有可为。
  因此,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具备怎样能力和素质的新闻人才,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能够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奠定扎实的根基。
  二、调研过程
  对百色当地媒体、自治区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获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岗位和技术能力需求,明晰当前媒介技术应用对人才技能的最新要求。访谈在媒体单位工作的部分往届毕业生,了解他们的职业情况和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障碍,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和意见。调研部分自治区内地方本科院校的新闻学专业建设情况,深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创新、专业实践平台、实习实训、校媒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对目前百色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反思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总结问题和经验,为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创新、课程建设、实践平台创新提供现实依据。
  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能力需求
  (一)学科融合能力。在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要推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不能再走传统的学科建设路径,故步自封。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新闻采写技能,还需要拥有融媒体创作能力、新媒体运营管理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编程和计算机知识、人机协作能力、跨部门合作能力等。根据对在媒体工作的往届毕业生的调研,他们表示懂得写新闻、做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还要懂得如何去运营内容、连接用户,尤其能够针对热点话题主动设置议程,让媒体产品成为动员社会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传递消息的路径。部分媒体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则建议在培养融媒体新闻人才的过程中,在强化新媒体传播理论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加大政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在新闻课程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创新和批判的精神。新文科建设要增强新闻学与理工科的交流,尤其要与新技术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新媒体逻辑思维,能够以技术哲学反思融媒体创作和应用的目标和指向,成为有思想、有温度的全媒型人才。
  (二)全媒体应用能力。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发布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全媒体”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关键词,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新时代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调研中,全部的新闻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员均表示当前严重缺乏具备全媒体应用能力的新闻人才,尤其在国家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和智能传播时代下,更是需要新闻人才能够通晓“十八般兵器”—— 写作、评论、摄影、摄像、视频剪辑、公众号运营、新闻专题策划、视频平台运营,等等。然而,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比较滞后,主要还是为传统新闻单位培养人才,课程设置、实训实践环节未能体现与媒体融合、智能媒体相关的内容。在智能传播的背景下,传播主体和用户呈现多元化,信息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分发、运营、效果评测等与新闻生产一样被媒体单位所重视。
  在调研中,新闻单位表示今后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报、网、端、微、屏等多种载体融合的传播矩阵,这需要新闻人才不仅掌握传统的采、写、编、评、拍、摄技能,还必须熟悉H5、直播、短视频等产品,具备运用多终端开展移动传播的能力。因此,调研中所有的新闻单位都提倡地方本科院校的新闻教育应尽快实现转型,从培养主要面向传统媒体如报社、广播电视台的普通新闻人才,转向培养面向新闻产品内容、数据、运营、策划整个传播体系的全媒体新闻人才。   (三)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引领能力。在调研中,大多数新闻单位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部门负责人员均提到了媒体人的政治素养问题,表示在近年招聘的新人中普遍存在政治素养不过硬、对新闻题材政治的敏感度不高、不能很好理解国家宣传政策等问题,这妨碍了他们的业务水准更进一步。这集中表现在即便部分新人的操作技能較好、具备较高的文字能力,但在时政报道方面往往抓不准要点,尤其是在大型的专题报道中,还不能独立开展采写编活动,需要资历较深的新闻工作者在一旁提点。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部门负责人员表示,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和基层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的定位要求他们在招聘新闻人才时比较看重政治素养,希望新生力量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成为意识形态传播“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然而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工作者往往受过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都非常有限,缺乏处理好新闻意识形态引领的细节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从战略高度把握媒体融合全局的能力。
  对此,新闻单位建议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新闻人才的时候,要致力于学生政治素养的过程性培养,帮助他们学透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提升自身的理论素质,在实践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走基层,贴近人民群众,增强服务意识,具备讲好基层故事的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新闻工作作风。确保学生在接受新闻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懂得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全媒体传播的综合能力。
  (四)新媒体运营创新能力。在调研中,目前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往届毕业生表示,在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新媒体的运营能力以及在其中体现的创新元素格外重要,而这恰恰是在学校学习时没有系统教授的。媒体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则表示,崭新的新闻业态对新闻人才的能力提出了“跨越式”的要求,在以往传统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下走出来的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媒体岗位的需要,大批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在上岗后还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和实际岗位锻炼。尤其在行业催生了如新媒体产品经理、数据处理分析师、媒介事件舆情分析师等新岗位的情况下,融媒体新闻人才更是需要不仅具备政治素养和传统采编技能,更应具备互联网思维,懂得新媒体运营,在策划新闻产品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体现创新的精神。
  媒体单位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部门负责人均在调研时强调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理念应得到革新,培养的新闻人才最好能在校时就掌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与剪辑等多元技能,还能针对不同媒介形态创作各类新闻作品,如H5、数据新闻、公众号推送、短视频等。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部门负责人认为,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急需创新思维异常活跃的新闻人才,本身县级融媒体中心处于转型的阶段,各方面业务工作和管理机制都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具备较强新媒体运营能力和经验,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突出的新闻人才特别容易得到重用。以上来自业界一线的需求对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人才的培养可谓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之,地方传媒产业发展尤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对适应新的传媒业态、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熟悉融媒体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的毕业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赵淑萍.全媒体赋能:从跨学科社会服务趋向看新文科构建的动力[J].现代出版,2019(3)
  [2]吴岩.加强新文科建设 培养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J].中国出版,2019(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JGA301);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青年群体的新媒体政治参与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18YJC860024);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大学生的新媒体政治参与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2019KY0739)
  【作者简介】黄鸿业(1981— ),男,百色学院副教授。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了解学业困难学生基本状况,针对高职学业困难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等问题,提出加强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注重筛别分类因材施教、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等精准帮扶举措,全方位构建全员育人的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广西 行业特色 高职院校 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柳州市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调查,论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社会实践教育实效性。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学校和家长普遍认为社会实践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长普遍认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体验、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尚未达到国家政策要求、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亟待改善、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遇到诸多困难、学生家长普遍支持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开放式实训室的运行现状进行调查,以北海职业学院艺术类专业为例,了解开放式实训室的使用现状和管理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开放式实训室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做好宣传工作,强化使用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深度融合;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常态运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开放式实训室 运行现状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logistic回归与Apriori数据挖掘技术,实证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与就业影响因素的关联,结果显示学生实习前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实习情况存在诸多关联,结合实习情况及就业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分析,提出开展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院校合作制定实习前培训内容及标准、对学生实习和就业进行密切追踪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logistic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为例论述职教集团视阈下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基于职教集团平台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应精准对接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动互享,架设资源共享平台;校企相辅相成,构建多样化实践平台,以达到优势互涨,紧接行业,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职教集团 创新技能型人才 对接行业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为例,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课程诊改周期目标运用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对诊改实施过程中各问题解决目标运用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形成8字形螺旋上升的双PDCA循环模式,探寻课程质量管理的新PDCA循环模式,以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并为其他课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质量管理 双PDCA循环模式 构音语音障碍的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企业对订单培养参与的深度不够、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不足、“订单式”培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订单式”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构建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优化育人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课后作业设计技能训练为例,探索在经验学习圈理论指导下,通过环形结构的“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帮助高职高专师范生完善教学设计思路,提升教学实施成效。  【关键词】经验学习圈 高职高专 师范生 小学英语 课后作业设计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4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协同效应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剖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实现渠道,通过建构“融合课程”“协同课堂”“师资协同”等方式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课程思政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协同效应 “同向同行” “融合课程” “协同课堂” “师资协同”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构建包括精准资助、心理扶志、创业助学、就业包干、孵化基地引导、创新创业实验班等方面的“6+1”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从机制建立与教学改革方面为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成才路径,有效地提升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档立卡 贫困生 就业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