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归去来兮足球结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0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出席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报告会,引人注目。
  此前,坊间盛传王健林“被调查”。对此,王健林笑着说:“这纯粹是谣言,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我不是好好的在这里嘛!我们集团也已经回应了。”
  王健林上一次引人注目,是2011年7月3日。
  那一天,万达集团与中国足协签订协议:“3年内万达集团将至少出资5亿元支持中国足球,其中5000万元赞助国足选名帅。”王健林表示,这只是万达出巨资赞助中国国家队第一个“3+N”计划,3年后,双方还有可能续缘。
  万达是因足球而名扬天下的,而王健林与足球之间的恩恩怨怨,更是在中国职业足球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
  辉煌万达
  今年58岁的王健林出生于四川都江堰,红色高干家庭的背景,使他在14岁初中毕业那年,就成为内蒙古边疆边防部队的一名战士。不过,他最终还是与大连结了缘,在那里上军校、留校、转业。在市里的一个区当了两年机关干部后,便毛遂自荐到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房地产公司当总经理。这家公司后来经改制变成了民营企业,就是万达集团。
  1994年3月8日,万达集团成立国内第一家职业足球联赛俱乐部。那时的万达在大连还鲜为人知,在全国更是名不见经传。
  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头一年,万达队就提前一轮捧起了第一个冠军奖杯;接下来的1996、1997、1998年三个赛季,又取得了联赛第一个三连冠的辉煌战绩。徐弘、张恩华、李明、郝海东等球员,不仅是大连球迷心中的偶像,也是得到全国球迷肯定的明星球员。
  一位大连球迷告诉记者,他当时正在谈恋爱,女朋友根本不懂球,却跟他一块到现场看球。这成为大连青年男女最时髦的约会方式。
  《足球周报》作为大连本土的体育专业报纸,发行一度奇迹般地突破几十万份,其记者因为能向全国同行发布万达队的最新消息而朋友遍天下,无论走到哪一个有甲A赛场的城市,都有专人接待。
  不过,在王健林率领万达足球不断创造佳绩的时候,外界对他的批评声其实也从未断过,其中一个批评的声音认为,他是当时“足坛泡沫”的始作俑者。
  所谓“泡沫”的表现之一,就是王健林对球员赢球后的重奖,“比赛拿下,奖金翻倍”。万达球员收入之高,引起其他俱乐部的强烈不满。足协曾多次出面与王健林沟通此事,都被他一笑而过,球员赢球奖金继续发放。
  据说,每次比赛,王健林都会拎着密碼箱走进球员休息室,箱子里经常装着30万元现金,赢了比赛,奖金当场兑现。因为当时点钞机和银行卡还没有流行,球员们往往会有数钱数到手疼的感觉。球员的工资在当时也是秘密,不过跟随万达队采访过的记者都表示,工资对球员来说只是毛毛雨,他们的收入更多的来自王健林的重奖。
  但几年之后,王健林却突然发出了“万达集团永远退出中国足球”的吼声。
  


  退出风波
  1998年9月27日,大连金州体育场,中国足协杯半决赛大连万达队对阵辽宁天润队。当值裁判俞元聪对点球的争议判罚,引发大连球迷全体骚动。比赛结束哨响,万达队在加时赛后的点球大战中败下阵来。王健林压不住直往上蹿的火气,奔向赛场,并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高声宣布“永远退出中国足球”。
  此言一出,即刻引发中国足坛大震荡。大连球迷普遍认为,这是包括足协在内的各方力量在“枪打出头鸟”,因为万达队的联赛成绩太显眼了,才遭到如此明目张胆的打击。
  而在足协一位官员看来,万达遭遇资金短缺难题,借故退出是在“借坡下驴”,万达其实已没有能力再经营下去,只是给自己找个体面的说法罢了。
  对此言论,王健林反应激烈,他在多个场合公开表明,万达集团一年销售几十个亿,每年在球队的投入约5000万元,这点小钱万达还是掏得起的。
  而民间更多的说法是,万达受各方牵制太多,王健林已不能对自己拿钱养活的球队有足够的话语权,这让他心中不快,只能决绝退出。
  其实,在事发第二天,王健林在另一场新闻发布会的用词已经有所变化,将“永远”改为“暂时”。这一改口,既为自己后来的回归足坛留下后路,也让人们看到了他那剪不断理还乱的足球情结。
  在随后的大连万达向大连实德的过渡阶段,王健林花1000万元重金,为实德留下54员足球小将。而且在球队更名为实德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也一直在充当着一个扶上马送一程的人物。这些故事,都在足坛传为美谈。
  跨界营销
  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万达集团走向全国,成为叫得响的全国性企业,离不开足球给其带来的广泛影响力。有人统计,万达投资足球的6年中,保守估计投入约3个亿,而企业的声誉影响是3个亿的广告投入远远达不到的,从投资角度来看,王健林并没有赔本。
  而万达在离开足坛后,企业发展也确实渐入佳境。
  位于大连北京街被当地人称作“万达高层”的小区,应看作是万达在大连的开山之作。这个当年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没有哪家企业敢接手,王健林几番核算后接了过来,最终大获成功。
  到万达在大连的封山之作“万达华府”建成,其在商业地产领域开创的订单模式已日渐成熟,万达广场出现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的繁华地带。
  据说银川的地方领导找到王健林,希望他在银川建一个万达广场,王健林起初还不大愿意,觉得那地方经济落后,怕做不起来,谁知建成后大获成功。银川地方领导又去找他,让他再搞一个,他又不想做,那领导就磨了他两天,最终不得不答应:“那就再搞一个吧!”
  做地产挣了大钱,而且曾名列内地地产富豪榜首位置,这使得王健林可以用钱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慈善。记者了解到,在万达集团年度财务计划中,每年都安排6000万元资金用于慈善捐助。2008年年底,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王健林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称号。
  除了大手笔捐赠,更让人称道的是王健林的微慈善。
  在大连瓦房店得利寺镇有一个孤儿寄养基地,孩子们每年都会等到万达叔叔阿姨的到来。员工们为孩子准备的衣物、食品不是统一采购,而是提前与寄养家庭沟通,了解孩子需要,因此礼物总是很合孩子们的心意。
  万达集团总部移师北京时,王健林的行事风格再一次淋漓尽致体现出来。他表示,只要员工愿意跟他走,他一个也不会“拉下”,每一位到北京的职工,都会得到一笔25万元的安家费,不论岗位,不论男女,人人有份。他解释说,每一位万达员工都为万达的成长做过贡献,他们对万达有感情,我对他们也同样有感情。
  以这样的感情理解王健林与足球的关系,似乎同样适用。
  高调回归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王健林坦言,他资助中国足球,也是中央领导的意思。“我倒是有一个预感,可能中国足球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中央的、企业家的、社会的,三个层面的力量都发动起来了,现在应该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对中国足球有这样的信心,难怪王健林会在离开足球13年后选择回归。
  不过,有人则认为,王健林重拾足球是为了与政治联姻,谋求更大的商业成功;更有人认为,他这是在“低买高卖”,看准中国足球是一支潜力股……
  就像当年宣布退出中国足坛给自己留下余地一样,此次回归,王健林也给自己留有余地。
  这一次,王健林捐赠出建国以来中国体育史上最大的单笔赞助资金—3年内5亿元。他也被人们认为是开始了“入主”中国国家队之路。但他强调,这可以看作是一次实验。
  与以往简单冠名赞助的企业不同,王健林要求对资金如何使用有充分的话语权。在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重金聘请国际知名教练、对裁判员高薪养廉、冠名女足联赛等,对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成为他最看重的一项。
  按照协议,3年里将选拔60名16岁以下的青少年球员到欧洲顶级俱乐部学习。与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健力宝球员组队生活学习不同,这些球员将分散在各个俱乐部学习,实行淘汰制,由俱乐部打分,每年淘汰5人。
  王健林说,此举只是想选出最有潜质的球员。与此同时,赞助中国青少年足球国家级比赛,使足球人口能恢复到百万以上级别,重燃国人对足球的热情。
  青少年足球人口的恢复和中超上座率,被王健林看作是关系此番合作成败的两项指标。他再三表明,这是一次实验—如果足球搞好了,功劳是足协的,万达还会继续;搞不好,万达只投入这一次。
其他文献
2012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一位名叫姚晓勇的盲人小伙,乘出租车去看望老师。下车后,盲人小伙准备付钱,而出租车司机马志刚坚决不收。出租车司机把盲人小伙送到社区,然后转身离开。一位准备打的男子恰巧目睹了事件整个过程,二话没说便坐上出租车,把盲人小伙的出租车费一起付了。  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在微博里记录了这件事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两天时间,竟然转发超6万次,评论过万条。另有据此改编的微博也被转发了近两
期刊
2014年1月12日,记者来到商洛市中心医院,看到一封患者的感谢信,信中说父亲身患食管癌,几经周折,医生为其父亲采用了最佳治疗方案,赢取了最佳治疗时间、获得了最佳治疗效果,感谢外二科医生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记者随后采访到了任晓明,任晓明回忆道,2013年11月24日,他父亲因前列腺增生住进了商洛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在检查过程中,查出患有食管癌。胸心外科主任唐红涛在看过其父亲钡
期刊
移民大搬迁成就了山里祖辈农民的梦想,民团家贫终于有了新的希望,搬出十年九灾的大山沟沟,迁到平坦的福地建起一幢幢洋房,成了城市小镇新的一员,就地致富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不再惆怅,城乡一体化让祖辈的生活发生了巨变.镇安县大移民的决策者是老百姓的太阳,梦一个个都变成了美丽的彩虹,想在美好幸福的家园高歌飞翔。  总理来到花园村  2014年元月26目,这是一个令商洛和镇安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风
期刊
最近一段日子,陈耀东家比较热闹,自发来看望老人的各界人士比较多。有时老人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其实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吃饭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需要有人来做洗洗涮涮的事儿。”义工邱华说。  前年,当地民政局和妇联共同实施“阳光工程”,为孤寡老人免费请钟点工。陈耀东成为这项工程的受益者。但是,“阳光工程”一年只服务10个月,每年3月15日到5月15日是一个空档期。这时候,陈
期刊
我想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可以更加努力,正所谓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王娟玲  多少个严寒酷暑,多少个冬去春来,她带领她的农技推广站的全体人员,坚持深入农村第一线,深入农民的田间地头,讲科技搞试验,示范。他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和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从农业新的生产技术的推广到种子的入土,再到收获,20多年来,她的足迹踏遍了大荔县400个村的田间地头,及时把国家的惠民政策,
期刊
进入孙春龙的微博,便会看到一行字:“以前当记者,现在做公益,岗位变化,梦想从未改变。”  作为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老兵回家”活动发起人,孙春龙的微博更新频繁,行程也安排得密密匝匝,看上去比时下正火的“杜甫”还要忙很多。  孙春龙的忙,是因为老兵,可他说,他是为了“自我救赎”。  新西部:你曾经是一名记者,而且是在新华社的大刊担任总编辑助理职务,可以说是既衣食无忧又名利双收,但你却突然辞去
期刊
今年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就在这一天,120多家社火表演队在陇县县城举行了盛大游演,吸引了近 10万民众到场观看。十里山城,到处人头攒动,水泄不通,锣鼓和鞭炮声响彻节日的天空,精彩的社火表演一家连着一家,令人目不暇接。  “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上午9时许,在陇州文化广场,陇县文化民俗协会主席安德福告诉我们,陇州社火的渊源是在古陇州先民们祭祀土神、谷神活动中所
期刊
西安市盐店街36号院,是陈耀东老人独居的地方。  记者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十多分钟,志愿者邱华还没有来。  邱华在陈耀东家做义工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记者与她事先取得联系,准备一起去老人的家里。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戴着一顶咖啡色格子鸭舌帽,没穿外套,只穿着一件毛衣,步履蹒跚地向路口方向走着。记者上去打问,果然是陈耀东。他已经接到邱华的电话,知道记者要来,在家坐不住,就出来接了。  我要上黄埔  陈耀东
期刊
陕西省洛川县以“决战‘十二五’、实现大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力突破现代工业、全力加快城乡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建设“苹果洛川、文化洛川、生态洛川、和谐洛川、幸福洛川”,把“坚持一个统揽,立足两个定位,夯实三大体系,破解四大‘瓶颈’,实现五大目标”作为全县
期刊
2011年,丹凤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全队上下抓住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规范执勤执法”两条主线,努力实现路面交通违法行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群众对道路交通环境满意率提高、对交警执勤执法满意率提高的目标,推进全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建设队伍不打折  一年来,丹凤交警大队始终坚持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和交通安全分级责任制,做到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两手抓。按照大队领导分工和各股、所、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