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正规融资效果研究——基于匹配模型的估计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评价小微企业正规融资的效果,不仅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制定小微企业信贷相关支持政策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小微企业信贷调查数据,从盈利和就业两个角度,以匹配方法估计了正规融资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已较好满足,简单认为"融资难"并不准确;第二,正规融资使小微企业各项利润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微企业正规融资是可持续的。另一方面,短期内正规融资并未促进小微企业就业增加。第三,分行业看,正规融资对小微企业就业增加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而服务业和其他行业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分析框架来评估未来碳减排承诺如何影响当期的能源投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能源项目投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逆性强,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尽可能地纳入影响未来收益和成本的信息.本文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与发电行业投资行为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政府规划和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理性预期作用于当期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在规划期会促使企业相对提高试点地区低排放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特别是相对提高了这些地区低排放火力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碳
本文构建了一个刻画实体企业在流动性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之间进行权衡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并创新性地将货币扩张的宏观因素引入微观模型,推演中国实业部门金融化的驱动逻辑。理论模型显示:货币扩张、资本逐利和风险规避本质上是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面的要素变量,但都卷入实业部门金融化的驱动机制中,然而驱动效应的表现形式要比已有文献的理论模型更加复杂。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总体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扩张、资本逐利和风险规避均是企业金融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但货币扩张表现为直接抑制和间接促进两种效应。进一步引入宏观风险因素和根据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随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居民风险偏好水平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标准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造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转型时期的最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强调货币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不可分的跨期效用函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的混合型泰勒规则拟合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
2018年5月15日,首批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A股股票名单正式公布.我们发现,被纳入MSCI的股票(标的股票)在公告日前后有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相较于主要特征相似的匹配股票,标的股票纳入MSCI后的分析师评级有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公告日前后融资(融券)交易量显著上升(下降),而换手率没有明显变化,并且净融资交易与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本文的发现表明,A股纳入MSCI这一事件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传递了有关企业前景的正面信息,并促使本地市场聪明投资者进行更活跃的交易,这对促进价格发现、
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有必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泰勒规则以确定政策利率目标水平,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估算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是关键。本文对构建多目标下的中国化泰勒规则时应考虑的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将金融周期信息纳入我国潜在产出的测算,同时采用基于潜在产出的方法对自然利率进行估算,进而分不同情形尝试估算我国的规则利率水平。结果表明,考虑金融周期信息后的潜在产出在金融扩张期将低于传统方法的估计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有效应对经济运行的过热现象或泡沫化状态提供参考;无论是基于何种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的测算组合
本文从国家间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的持续期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谱表示的BK溢出指数方法,首次从频域视角对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短期和长期下的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效应均较为显著,并且时域下的总溢出主要由短期的风险溢出主导。第二,14个国家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输出水平呈线性关系,但对于风险输入,不同类型国家出现分化并形成两个聚类,新兴市场国家的短期风险输入水平远高于长期,其具有较强的"短期脆弱性"。第三,风险输出国的自身风险越大,对他国的长期溢出水平越高,风险输入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
本文研究了地区层面金融同业活动对实体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基于各省份金融机构开启同业存单业务的研究表明,地区层面金融同业活动显著提升了当地上市企业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同业存单业务的发展,当地上市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风险水平有所上升,而业绩表现和市场价值有所下降。上述发现表明,企业融资链条变长后,信贷市场道德风险上升,部分企业因风险偏好增强导致经营风险上升,更容易突然出现负面事件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本文的发现揭示了金融同业活动存在监管规避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实体企业的潜在路径,凸显了完善金融监管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是"真心"还是"幌子"?与现有研究聚焦于考察社会责任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基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个体证券交易行为的影响。基于2008~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高管10338个内幕交易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抑制高管内幕交易的规模,更能显著降低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这表明作为社会责任的谋划者,企业高管并未以社会责任为"幌子"牟取个人证券交易的私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企业"真心"承担社会责任的证据;(2)进一步从"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