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直肠类癌疗效的判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消化科于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了大量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现将其中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确诊为类癌的5例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2001年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相继出现的器械辅助式小肠镜(devices—assisted endoscopy,DAE)技术使直观全小肠黏膜成为可能,后者还可通过活检获得病理诊断并能实施内镜下干预治疗。它们彻底改变和颠覆了传统小肠疾病的诊治流程,是小肠诊治领域里的一次革命,具有里程碑意义。值此上述新技术发明近10周年之际,有必要对其临床作用作一全面总结。在回顾这些
到目前为止,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食管神经肌肉的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严重时患者进食十分困难,又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近年来,我院在内镜下置入临时性覆膜支架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晚期结直肠癌造成的梗阻,手术治疗风险大、效果差.支架置入术是解决部分晚期结直肠癌造成的梗阻的有效手段,与传统外科开放手术相比,具有痛苦小、安全、简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重复性强、能维持正常生理排泄通道的特点,易被医患双方接受.可对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晚期肿瘤患者及放弃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姑息性解除结肠梗阻的治疗机会,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抗炎、镇痛、解热、抗凝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心血管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NSAIDs的使用更为普遍。NSAIDs引起胃肠及肾脏等的不良反应也很常见,尤其是对胃肠黏膜损伤而导致的疾病。NSAIDs对胃肠黏膜的损伤所引起的病变特征,依据其药理特性应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因此我们回顾了近年来57例与应用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溃疡
在外科发展的过程中,手术疤痕和疼痛被认为是手术的必然产物,而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微创观念的深入人心,特别是腹腔镜微创外科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逐渐改变对手术的认识,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又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人们已经慢慢开始关注经自然腔道进行的内镜手术,而且这种手术不但具有没有皮肤疤痕,不影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5-FU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病灶伴流出道梗阻的病例,在超声胃镜引导下进行多点植入5-FU化疗粒子45~60粒,平均注射5-FU化疗粒子100 mg,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病灶三维扫描.结果 23例患者共施行粒子植入治疗33次.内镜观察标准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6例,恶化1例.临床上缓解不全梗阻显著有效6例,明显有效7例,有效9例,
我院诊治对象主要为在押罪犯、劳教人员及犯罪嫌疑人,上消化道异物病例比较常见。消化内镜室自1994年1月至2009年1月接诊上消化道异物687例,应用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585例,现回顾报道如下。
患者男,37岁,因发作性右下腹部疼痛半年、加重伴发热3d入院。半年来右下腹部疼痛发作2次,当时体温约38.0℃,院外诊断阑尾炎,予抗炎治疗腹痛好转。平时便稀、1~2次/d,病后体重下降约1.0kg,无盗汗、咳嗽,无脓血便。查体: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
由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届东方胆胰内镜论坛暨ERCP诊疗新进展研习班、内镜护理新进展学习班”(I类学分6分)将于2010年9月9日-12日在上海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国内、香港、日本、韩国等地数十位消化内镜专家到会,就胆胰疾病内镜诊疗的最新动态作精彩的讲座和内镜操作演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随着ERCP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内镜胆道引流作为AOSC时的胆道减压手段,已取代急诊外科手术。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间对34例AOSC患者行急诊ERCP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