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意义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了什么而学
  
  孩子为了什么而学?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说,为了让孩子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幸福固然没有错,但幸福包含着价值判断和取舍,每个人心目中的幸福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父母,怎么能保证你给孩子制定的幸福标准,就是他将来自己所要追求的々为了“将来”的所谓幸福,你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孩子“现在”的幸福被牺牲掉了,那么他的幸福永远只会是将来时的。
  我们看到儿童都在忙于做成人的准备,却忽视了这种准备期的生活。儿童期不仅仅是作为成年的预备,它本身也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童年是跳不过去的,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事实上,父母们对孩子学习目的的理解更为具体和现实。家境优越的母亲对我说:“小时候我对美术挺感兴趣,可惜没有发展。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将来送他出国读书。你说让他学画好呢,还是学钢琴好?”而另一位整日为生计奔波的母亲对我说:“我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我小时候穷,没有机会读书,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我的孩子把书读好,将来不要再过像我这样的苦日子了……”听了这些话,我无言以对,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孩子的沉重。学习本是一个人的事情,现在却聚集了家族的眼光,背负了父母的人生,承担了太多太多的责任和压力。
  
  二、如何正确学习
  
  通常家长们指的“学习”,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学习,比如说学一首唐诗,学一种乐器,学跆拳道,等等。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学习心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儿童自生命诞生时起,他就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由于这种精神的存在,儿童在出生之前已经孕育了“精神胚胎”,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儿童出生后,这种暗藏在身上原始的能量,促使其“精神胚胎”像在母体里吸收营养一样,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得各种印象,并有选择地进行吸收,从而成为自身心理的一部分,构筑起独特的精神世界。蒙台梭利把儿童这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和鉴别能力、儿童自己创造的“心理肌肉”、引导自己从环境中学习的“潜在生命力”,称之为“吸收性心智”。
  因此,蒙台梭利说,儿童学会切而不知自己是在学习,这就是儿童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儿童经历的途径。儿童不是一个事事依赖我们的呆滞生命,不是一个任由我们填充的空容器。教育并非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种自然过程。教育的任务是为儿童的生活、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而不再是记忆词语和概念这种强迫性的任务。
  
  三、家长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
  
  正如我们不能代替孩子生活一样,也不能代替孩子学习。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的是配角。
  
  1、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
  父母们常常把学习看作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要事,甚至认为其他一切事情都是影响学习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样恰恰会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
  一个小女孩有头漂亮的长发,很喜欢打扮,每天要求妈妈梳不同的辫子。爸爸却认为孩子太爱美,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因此粗暴地要求她剪成短发。女孩舞跳得很好,可儿童节因为头发太短不能梳成统一的辫子,而丧失了登台表演的机会。最可怕的是,这位父亲压制了孩子爱美的天性而不知。这个小女孩对美的特别感受、理解和创造就这样被压抑了,她甚至不得不感到羞愧,因为她会认为“爱美”是不对的。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父母为了所谓的“学习”,剥夺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把孩子的学习孤立起来,同孩子生活对立、隔离起来,缩小到某些知识的传授、某些课业的学习和某些习惯的养成:最终得到的不过是呆滞、千篇一律、缺乏创造力的陈旧知识。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告诉我们,真正名副其实的知识,即养成对任何事物都能应付的才干,只有通过积极而密切地参与社会活动才能获得。儿童越是密切地和直接地从社会环境中学习,他所获得的知识就越是真实和有效。
  
  2、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儿童是在环境中学习的。如果一个环境能够充分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符合他的年龄,那么儿童的精神生命就能得到发展。但由于儿童生活在成人的环境中,它对儿童来说并不都是适宜的,有时甚至是一堆障碍物,不能让儿童展示真实的个性。因此,蒙台梭利提出成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其自然力量的环境,即“有准备的环境”。
  父母应该致力于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孩子能够独立于成人而成长,能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前进。这个环境必须是有秩序的、美的,对儿童是有吸引力的。父母要营造一种使孩子感到安全温馨的精神氛围,不仅能保护孩子,还要体现他们与成人世界的联系。
  
  3、遵循自然成长的规律
  从古到今,中外很多教育学家都认识到促进儿童的学习,必须顺应其自然成长的规律,教育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不能随心所欲地加速儿童的认识过程。
  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强调,要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向导,向自然借取教育的方法。孩子的成长和自然界的小鸟、小树是一样的,“自然不跳跃,而是循序渐进”,“若不是本身成熟的力量所驱使,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前进”。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成人应该像园丁一样精心护理儿童,“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掉,我们将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4、发现“敏感期”
  遵循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儿童学习的“敏感期”。敏感期是荷兰生物学家弗雷斯在研究动物生长时最先使用的。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相处中,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也能找到相同的现象,从而将敏感期的原理运用到幼儿教育之中。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时期,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的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的。
  当儿童处于某个敏感期时,某种特殊的敏感被激起,他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自己感兴趣的特定事物充满活力和激情,很容易学会它,而对其他东西无动于衷,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消逝。
  蒙台梭利经过对儿童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敏感期,2~2.5岁时达到高峰,动作敏感期是出生后到6岁,其中行走敏感期是1~2岁之间,手的敏感期是1.5~3岁,语言敏感期是出生后2个月到8岁,其中3.5~4.5岁是书写敏感期,4.5~5.5岁是阅读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1岁多到4岁左右,细节敏感期是1.5~2岁,社会规范敏感期是2.5~6岁,文化敏感期是6~9岁。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孩子在某个阶段特殊的兴趣,让孩子在“对”的时间内做“对”的事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5、学会等待,保持谦逊
  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成长总有一种焦虑,焦虑的心态让孩子为“尽快”成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是执著于通过各种手段去改变孩子。不管一个成人的性格是如何不济,在社会上是如何不成功,但他在孩子面前却能摆出一副成功者、“圣人”的模样,打着“都是为你好”冠冕堂皇的旗帜,心安理得地行使做父母的“特权”。结果却常常是揠苗助长,好心办坏事。
其他文献
只要一提到“早恋”这个词,许多家长都会立即警觉起来。在这种过度戒备的心理支配下,一些对孩子成长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由此造成的麻烦和危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逐步走入市场,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也由过去的行政式的直接管理转向经济手段、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学好《决议》是当前各级各类干部理论
充分挖掘适应本土民间习惯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家有顽皮儿童怎么办?笔者的观点很明确:一定要善待顽皮儿童,因为他们是很好的人才坯子或者说是颇具潜质的人才资源。尽管“顽皮”二字经常让人联想到捣蛋、讨厌、不听话、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而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则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
一、通过解题反思,培养思维严谨性宋代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使学生养成提问质疑的良好习惯,使学
“儿子一打电脑游戏就很兴奋,一坐下来学习就皱眉。唉!”“他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没信心,说不想学了!”“今天他又逃学了“”……提到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们都是一张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