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批评介入大学专业课程的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舞蹈批评在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出发点,从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同步入手,并结合本科4年的相关课程,明确舞蹈批评介入本科课程的名称、方式和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舞蹈鉴赏课、剧目课和编导课作为介入的载体课程,形成第一年做“看客”、第二年做“鉴赏”、第三年做“解读”、第四年做“批评”的阶梯式舞蹈批评架构,并逐步增强感性认知和理性批评的能力,为舞蹈普及推广和研究生教育奠定技术基础。舞蹈批评介入教学对舞蹈教育、舞蹈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具有应用价值,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舞蹈;批评;鉴赏;创作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学习的普通高中生逐年增加,促进了专业课程在结合各自办学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建立在感性认知和理性吸收的基础上,强调身体实践与理论应用共同发展,特别是舞蹈文化内涵的传播方面最为突出,尝试在教学中融入舞蹈批评,培养学生从“专业”视角解读作品。逐步在本科阶段形成第一年做“看客”、第二年做“鉴赏”、第三年做“解读”、第四年做“批评”的阶梯式舞蹈批评架构,并逐步增强感性认知和理性批评的能力。
  1 舞蹈批评介入的目的
  “没有对艺术的爱,就没有批评;没有对艺术的爱,就不能发现艺术家作品中的美。”普希金用这样的一段话表达了批评与艺术之间的关系。Dance Criticism直译为“舞蹈批评”,其中“Criticism”兼顾了批评、批判、鉴定、考证和校勘的内涵。当学生们第一次听到“舞蹈批评”一词时的第一反应是:“批评?就我这点专业知识,能批评谁?”学生们面对大师的作品,不敢评,面对同学的作品不好意思批。当把“批评”换成“讨论”的时候,学生们才敢畅所欲言,可见大家被“批评”一词“吓”到了。普希金曾指出:“批评是揭示文艺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建立在彻底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其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入研究典范作品和积极贯彻当代的突出现象的基础上。”在本科阶段开展不同目标的“批评”介入,有助于舞蹈艺术的推广和发展。
  先后选择舞蹈鉴赏课、剧目课和编导课作为“批评”介入的课程载体,并且与毕业论文关联起来。大学舞蹈批评的结构建立,是以艺术批评的3个“作用”为基础,围绕舞蹈作品鉴赏、创作实践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开展品评,有助于增强学生在鉴赏、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2 介入舞蹈鉴赏课
  舞蹈鉴赏课的核心是欣赏和品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并与“看客”和“鉴赏”两个阶段的任务相结合。“看客”是“看热闹”的阶段,起到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的作用,以学生个人主观的感性因素为主导,逐渐培养舞蹈欣赏习惯,以积累观赏数量为主。这一阶段可以分为3步:第一步确立目标数量。例如,每天观看一部舞蹈作品,在观看之余记录作品的名称、编导、风格、表现形式等内容。第二步进行小组讨论。观看一定数量的作品之后,围绕学生观看作品中的“交集”展开讨论,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参与,如“你喜欢这部作品吗”“为什么喜欢”等问题。“问题”要简单直白,逐渐培养轻松的讨论氛围。对于讨论中阐述的美学、哲学等方面的观点要注意把关,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讨论有时会出现理解的差异性问题,要鼓励双方找寻合理的解释。第三步加入理性要求。在观赏和讨论之余了解作品相关的地域、宗教和内涵等方面的知识,养成欣赏的同时收集资料的习惯。这3个步骤可以相互促进,逐步实现“量”变到“质”变。“看客”阶段要强调观赏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在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和时代性方面要及时指导。
  “鉴赏”阶段,伴随作品观赏数量的积累和“理性”因素的加入,在反复观看一部作品时,要培养细节鉴赏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鉴赏流程,即欣赏前要进行理性资料收集、欣赏时要进行感性认知、欣赏后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鉴赏”阶段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侧重于舞蹈作品内涵的鉴赏,包括舞蹈的理论知识、舞蹈史论、文学、历史、地域、宗教及生活阅历等方面,在鉴赏的同时培养理性分析能力,梳理舞蹈再现和表现时的“合理化”意味。例如,在欣赏《雀之灵》时,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傣族的孔雀文化,欣赏之后围绕舞者手部的动作与孔雀头部的动作进行比较,分析“模仿”和动作捕捉间准确程度的“合理化”特点。第二步侧重于作品中创作方式运用情况的鉴赏,通过理性分析编舞技法的应用方式、对主题的刻画特点、对动作语汇的发展情况,以及作品的結构、服装、道具、音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了解创作手段,增强对技法的应用能力。再如欣赏《踏歌》时,将作品中的动作设计、队形变化、服饰和音乐等因素与汉唐文化相结合,以“陇上踏歌行”的文化内涵为出发点,细致梳理作品中创作元素的应用情况。
  3 介入舞蹈剧目课
  剧目课程是实践课程,要结合“鉴赏”和“解读”两个阶段。“解读”阶段,是为了更深入地剖析作品,通过鉴赏阶段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在作品呈现的“合理性”基础上,深入分析作品的美与不足。“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结合舞蹈特点、艺术理论、美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典型作品进行分析,关注作品对主题的升华探讨、对内涵的纵深挖掘、对文化背景的掌握。解读阶段追求作品欣赏的“精深”,并将“解读”结果应用到自身的创作实践中。第二步是创作实践中的解读。通常学习剧目课要经历观赏作品、学习动作、细化作品和剧目汇报这4个过程。在反复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动作,是一种“体验式”的鉴赏过程,不断揣摩作品内涵,加深对原作品的解读。
  首先是观赏环节。此时要带着问题欣赏,同时模仿动作,要关注音乐与动作的关联性、舞台调度和动作轨迹等。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作品收集背景资料。例如,在学习《楚腰》这部作品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舞蹈表现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再如学习《漫漫草地》时,通过大量阅读了红军时期的资料来体会当时的生存状态和人物特点。剧目课中的鉴赏从主观需要的角度出发,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增强了文献储备和分析能力。
  其次是学习动作环节。这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更在意动作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不断与原作品进行对照,是对观赏的巩固、对音乐的熟悉和对动作语言的理解。动作学习从模仿开始,会细致入微地观察原作的动作外形、重心、力度和调度等,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身体记忆。例如,《千手观音》中的竖排“千手”的造型,在同一时间需要将手臂摆在规定位置,才能呈现“千手”效果,每个人的动作都很容易做到,但是在集体排练时往往会因一个人的手臂位置不准确而导致手臂的重叠。   再次是细化作品环节。对作品的“打磨”,要将动作、情感和内涵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理解结合,是对作品解读的一种外化表达。例如,在学习《一个扭秧歌的人》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入微地体会年迈和年轻时不同的扭秧歌状态,细化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次呼吸与节奏、每一次的表情和眼神。在细化作品时需要贯穿教师的点评与学生的自我剖析,这也为今后的舞蹈批评奠定了基础。
  最后是剧目汇报环节,是剧目得到广泛关注的环节。通过汇报可以得到不同教师和学生的点评,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地解读作品,不同的审美角度也可以是舞蹈批评的不同切入点。在汇报之后,学生观看表演视频并撰写排练感受,被视为舞蹈批评的初级阶段。
  4 介入舞蹈编导课程
  编导课结合“解读”和“批评”两个阶段任务,视野从名家名作的基础上逐渐涉及自身和周边。编导课需要课余时间创作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由师生点评。此时的点评就是一种“解读”。针对主题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合理、动作设计是否恰当、“时、空、力”的运用是否充分等问题,在“观众”与编舞者之间展开“问答”式的讨论,随后结合“解读”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再次展示。编导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在学习創作的初期,往往会出现相似的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可以校正共性问题,相互取长补短。例如,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的作品中“高潮”段总是感觉“推不上去”,其他的写生给予的意见是加强动作的重复,或是通过改变动作时间来推动高潮的展现。通过相互探讨形成了借助“外脑”思考的状态,有效提升了创作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师兄师姐”的阶段性作业视频,让学生解读。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可以逐步形成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融合,并逐渐消磨掉对于编舞技法的依赖感。
  “批评”阶段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阶段。在编导课中形成一人创作、一组人点评的模式,点评者围绕作品的主题、形式、表现手段、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等因素展开“批评”,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知识与丰富的感性认知对作品进行评价,是整合创作者、舞者和观众三方面视觉呈现的综合性分析评价过程,在提升创作能力的同时掌握舞者的状态,保证创作中的有效沟通,同时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增强对作品“共鸣”性捕捉的能力。“批评”阶段分为“口头”和“书面”两部分,“口头”是直观且随时,“书面”是经过理性整理,更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批评性文章。例如,在创作表现海外游子渴望回到故乡的舞蹈时,点评者围绕舞蹈中的人物展开批评,围绕人物的展现进行分析和推敲,包含了人物离开故乡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年龄、故乡所在的地域等因素,通过批评有效地帮助创作者梳理和把握人物的典型性特点。
  舞蹈批评的介入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了素材与方法,保证了论文写作的质量。作品鉴赏数量的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增强,提升了例证的准确性,理性的批评能力让论文的研究方向既有针对细节化的研究,又有针对多元文化的研究,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起着提升作用。
  舞蹈批评介入专业课程的实践,印证了大学阶段舞蹈批评对舞蹈教育、舞蹈文化的发展和推广具有应用价值,包括7个方面:第一,开阔视野,养成舞蹈欣赏的习惯,逐步形成由量到质的改变;第二,增强鉴赏能力,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转变,培养欣赏者的“专业视角”;第三,增强理论研究能力,从资料收集到文章撰写都得以强化;第四,增强创作能力,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过程中强化作品的“合理性”和立体思维创作;第五,完善教学,学术讨论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第六,为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第七,为培养专业的舞蹈批评人才奠定基础。鉴于此,舞蹈批评介入专业课程具有应用价值,是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拓展,同样适用于舞蹈硕士课程。
  作者简介:张碧,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舞蹈创作。
  冮毅(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艺术学硕士,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舞蹈教研室主任,从事舞蹈学、舞蹈编导、西方舞蹈研究。
其他文献
为深入挖掘影响征地拆迁居民满意度的因素,给其他具有类似情况的城市拆迁的后续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完善现有的征地补偿政策,增加征地居民的幸福感.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
目的:分析湛江市霞山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珠海迪尔药敏试剂套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支原体感染、解脲脲
十六国时期,“岭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许多历史事件都与此有关,但是,对于“岭北”地名的解释,学者说法不一。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卷108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条注中云:“岭北谓九峻岭北”;马长寿先生在其民族史名著《碑铭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落》一书中,根据胡三省注进一步将“岭北”确定为:“古代以九峻山以北为岭北,在今礼泉县北”;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髁钢板(DCS)、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研究股骨髁间粉碎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7例股骨髁间粉碎骨折手术患者,其中18例采DCS固定(A组),29例采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皮肤清洁干预措施对手术消毒部位效果的干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进行腹部手术患者120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36例常规
从年画的定义来理解,年画是适应年节而张贴的画,以表辞旧迎新;从反映的内容而言,均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满足民俗与审美需要的程式化造型;年画区别于卷轴画和壁画,是张贴在门上或墙上的,没办法保存。这种情形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每年需要除旧布新,年节民俗的群体性,家家趋同,因此,复制年画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实践,复制性也就成为年画制作的显著特征。  年画并非一开始就具有复制性的特点。
写了十几年的散文,出了几本散文集子,得了一些个奖项,2010年的8月获得了第四届冰心散文奖,这是散文作品所获的最高的一个奖,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在今年的新年来到的时候,我在散文创
《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介绍赵鼎臣《竹隐畸士集》时言:“赵鼎臣,字承之,号苇溪翁。卫城(四川)人。”然此说大误。
摘 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的历史让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国文化。随着人们文化自信心的日益增强,“中国风”成为现代设计热门的主题风格。注重传统文化再次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在文化潮流的引导下,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文化产品设计中逐步体现出来。  关键词:中国风;家具;设计  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设计理念影响下,面临着一场新
一  对待苦难、死亡、暴力、血腥,莫言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平静,平静得近乎冷酷。他细细地剖析玩味着那些让常人无法忍受的折磨,就像一个举着刀子的刽子手,嘴上叼着烟,暧昧地笑着,在深秋的斜阳里,一丝不苟地切割着你的皮肉,咯吱咯吱,咯吱咯吱,连一片被劈开的指甲也不放过,连一根戳进了眼珠子的睫毛也不放过,连一根藏在红肉囊里跳动着的毛细管也不放过……直至你的忍受力到了极限,直至你浑身战栗,头皮乍起,鸡皮疙瘩粒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