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坛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习作”的要求,和“阅读”一样,作为单独的板块来精心打造,为师生提供了便教利学的凭借。
一、 “掀起你的盖头来”——增强习作信心
教师应该对起步阶段的习作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如三上第一单元的习作:“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请看:《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读了基本要求和例文后,同学们消除了对习作的神秘感,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在良好的习作状态下,学生易于动笔,在漫漫习作路上大胆的迈出第一步。
有了这样的习作定位,我们就可以降低起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习作氛围,还他们一片宽广的习作天地。
1. 自由显个性。小学习作教学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是“儿童写作”,凸显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写作就是写“自己”。一个看过大海的学生写《我想住在大海边》,一个曾被电梯夹伤的学生写自己的痛和悔,还有的写做游戏、过生日、给小狗洗澡等,叙述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这样的表达才是真实的、自由的,也是富有个性的。所以对于写什么、怎么写,不要有过多的限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儿童的言语特征。
2. 评价多鼓励。过去评价学生的习作,教师往往用成人的眼光,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采用口头、书面或其他人性化的方式,多肯定、多激励、多启发,增强学生对习作的信心。如:“你设计的松鼠名片真是别出心裁,松鼠见了一定喜欢!”“你编的童话故事很有意思,如果想象再丰富一些,会更吸引人。你说对吗?”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如乐于动笔、勤于积累、书写工整、留心观察、自读自改等。
二、 “让我一次爱个够”——激发习作兴趣
除了鼓励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外,怎样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
1. 引入话题情境。教师应以儿童生活为源泉,利用好习作教材,将学生引入话题情境。如《习作7》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两个一大一小的熊猫玩具坐在山坡上,然后让学生读一篇例文《找“饿”》,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时请学生把喜爱的玩具拿出来摆一摆,玩一玩,再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同学听,他们就会兴趣盎然,有话可说。
2. 进行亲切对话。“对话”是现代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习作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教材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习作3》是指导学生简单描写景物,具体写一写动物的练习。教师先请学生在一幅有天空、树林、小河的景物图添上几种动物,再给整幅图涂上颜色,然后要求:“看着这幅有你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把它写成一篇很有趣的习作?”读了例文后,又这样建议:“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先简单写一写图中的景物,再写一种或几种你添上去的动物?题目自己定。”语言亲切,循循善诱,仿佛在和学生商量、交谈,这样的习作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3. 变换习作形式。如果简单地要求“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记一件有趣的事”,这样的习作题目,学生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习作形式要力求新颖有趣,为儿童所喜欢。如为喜爱的动物设计名片,
在班里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不是比“写一种小动物,抓住外形和生活习性来写”更让学生心动吗?这时的习作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乐趣和积极的体验了。
三、 “让我牵着你的手”——掌握习作方法
《课标》提倡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习作起始阶段,教师更要和学生牵手同行。
1. 借助例文,领悟写法。教材在每次习作中都提供了相关的例文,一篇篇字迹工整、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习作,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例文,讨论“例文是怎样写的?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从中领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方法,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习作。有时,还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更好的例子来为学生领路,这样更直接、更生动。如教学《习作1》时,我最先出示我的 “下水文”——《真幸福》,写了教师节那天,我在学校的所见和所想,给同学们的感觉更真实、更形象。
2. 读写结合,局部模仿。教材既安排了八次专项的习作,又随课文安排了一些片段练习,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构成了习作教学的新体系。有的是段式的仿写,如仿照《“东方之珠”》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有的是内容的仿写,如学了《石榴》,要求学生“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还有的是感知一些句式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进行说话练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脚踏实地让读写结合,不仅要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在“写”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学生的习作能力必定会不断提高。
四、 “为你打开一扇窗”——积累习作储备
要使学生的习作内容逐渐丰富,表达能力逐步提高,除了注意积累生活经验之外,还要打开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让学生接触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孕育思想,愉悦性情,体验人生。所以,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以教师的推荐阅读,推动学生其他渠道的自主阅读。如蜜蜂广采百花那样,多读名篇佳作,当学生有了充分的语言积累和方法贮备后,一定能达到“厚积而薄发”。
(作者单位:常熟市商城小学)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习作”的要求,和“阅读”一样,作为单独的板块来精心打造,为师生提供了便教利学的凭借。
一、 “掀起你的盖头来”——增强习作信心
教师应该对起步阶段的习作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如三上第一单元的习作:“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请看:《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读了基本要求和例文后,同学们消除了对习作的神秘感,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在良好的习作状态下,学生易于动笔,在漫漫习作路上大胆的迈出第一步。
有了这样的习作定位,我们就可以降低起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习作氛围,还他们一片宽广的习作天地。
1. 自由显个性。小学习作教学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是“儿童写作”,凸显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写作就是写“自己”。一个看过大海的学生写《我想住在大海边》,一个曾被电梯夹伤的学生写自己的痛和悔,还有的写做游戏、过生日、给小狗洗澡等,叙述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这样的表达才是真实的、自由的,也是富有个性的。所以对于写什么、怎么写,不要有过多的限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儿童的言语特征。
2. 评价多鼓励。过去评价学生的习作,教师往往用成人的眼光,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采用口头、书面或其他人性化的方式,多肯定、多激励、多启发,增强学生对习作的信心。如:“你设计的松鼠名片真是别出心裁,松鼠见了一定喜欢!”“你编的童话故事很有意思,如果想象再丰富一些,会更吸引人。你说对吗?”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如乐于动笔、勤于积累、书写工整、留心观察、自读自改等。
二、 “让我一次爱个够”——激发习作兴趣
除了鼓励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外,怎样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
1. 引入话题情境。教师应以儿童生活为源泉,利用好习作教材,将学生引入话题情境。如《习作7》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两个一大一小的熊猫玩具坐在山坡上,然后让学生读一篇例文《找“饿”》,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时请学生把喜爱的玩具拿出来摆一摆,玩一玩,再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同学听,他们就会兴趣盎然,有话可说。
2. 进行亲切对话。“对话”是现代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习作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教材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习作3》是指导学生简单描写景物,具体写一写动物的练习。教师先请学生在一幅有天空、树林、小河的景物图添上几种动物,再给整幅图涂上颜色,然后要求:“看着这幅有你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把它写成一篇很有趣的习作?”读了例文后,又这样建议:“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先简单写一写图中的景物,再写一种或几种你添上去的动物?题目自己定。”语言亲切,循循善诱,仿佛在和学生商量、交谈,这样的习作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3. 变换习作形式。如果简单地要求“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记一件有趣的事”,这样的习作题目,学生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习作形式要力求新颖有趣,为儿童所喜欢。如为喜爱的动物设计名片,
在班里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不是比“写一种小动物,抓住外形和生活习性来写”更让学生心动吗?这时的习作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乐趣和积极的体验了。
三、 “让我牵着你的手”——掌握习作方法
《课标》提倡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习作起始阶段,教师更要和学生牵手同行。
1. 借助例文,领悟写法。教材在每次习作中都提供了相关的例文,一篇篇字迹工整、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习作,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例文,讨论“例文是怎样写的?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从中领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方法,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习作。有时,还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更好的例子来为学生领路,这样更直接、更生动。如教学《习作1》时,我最先出示我的 “下水文”——《真幸福》,写了教师节那天,我在学校的所见和所想,给同学们的感觉更真实、更形象。
2. 读写结合,局部模仿。教材既安排了八次专项的习作,又随课文安排了一些片段练习,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构成了习作教学的新体系。有的是段式的仿写,如仿照《“东方之珠”》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有的是内容的仿写,如学了《石榴》,要求学生“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还有的是感知一些句式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进行说话练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脚踏实地让读写结合,不仅要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在“写”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学生的习作能力必定会不断提高。
四、 “为你打开一扇窗”——积累习作储备
要使学生的习作内容逐渐丰富,表达能力逐步提高,除了注意积累生活经验之外,还要打开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让学生接触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孕育思想,愉悦性情,体验人生。所以,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以教师的推荐阅读,推动学生其他渠道的自主阅读。如蜜蜂广采百花那样,多读名篇佳作,当学生有了充分的语言积累和方法贮备后,一定能达到“厚积而薄发”。
(作者单位:常熟市商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