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与成长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专业书籍、前辈同行、教育实践都是我们学习的途径,而在我看来教育实践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对“赏识教育”的深刻认识就源于教育实践。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充分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伯乐的赏识,千里马才得以成名。教育好像也同样如此,因为有了师长的赏识,孩子才会更健康地成长。曾经我对此深信不疑。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特别赏识我的语文老师——吕老师,她特别喜欢让我们写周记。那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每天早上要步行50分钟左右到镇上读书,傍晚放学再步行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因为我们村在镇子的西边,所以我们是迎着朝阳上学,沐着晚霞归家,一路上欢声笑语,而这些美好的画面就会经常出现在我的周记中,我们吕老师特别喜欢我写的那些文章,夸我会观察自然,体会生活,文字质朴却动人,于是我后来写文章特别注意情感的真挚。记得那时候特别喜欢看《哆啦A梦》,机器猫的可爱、大雄的糊涂、静香的文静、胖虎的蛮横构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引人深思的故事,机器猫虽然救得了大雄一时,却救不了一世,大雄最后总是要为自己的侥幸和虚荣付出代价。我经常写观后感,吕老师夸我没有把看电视仅仅当娱乐,而是用心地去思考,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喜欢从身边的小事去思考很多亘古不变的道理。吕老师对我的赏识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也让我更热爱写作,对此我一直感念在心。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特别相信“赏识教育”的功效,于是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特别注重“赏识教育”的运用,可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我渐渐发现“赏识教育”固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曾经在一所乡镇高中工作,认识了一个叫清平(化名)的孩子。因为其家庭的特殊,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大量的心思,特别赏识他在语文方面的天赋,尽一切力量增强他的自信心,可最终的结果却非常不尽如人意,甚至还留下了一些误解。我曾經深刻反省过对他教育失败的原因,也许我在一些细节上做得还不够好,但赏识他、关爱他的心却一直在。现在想来,清平当时已经十八九岁了,再加上成长的坎坷,又困在一个不良的朋友圈中,早已将自己视为坏学生,我的赏识也许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但却不足以改变他。
  近两年,我遇到了一个从教十几年来最特别的孩子欣腾(化名),他是一個插班生,据其父母介绍,欣腾虽然从小不爱学习,但很聪明,在校基本不学就靠家长辅导也能考个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所以想换个环境,希望他有一个新的面貌。其实“师者父母心”,我同样希望孩子有一个新的开始,于是对他赏识有加,希望他尽早融入新班级。可他到班两三天就迅速成为班霸,什么事都敢做,我和他谈话的时间比班上所有同学加起来的时间还长,但却永远都谈不到同一个节拍上,我甚是头疼。但欣腾这孩子特别聪明,我一直觉得这孩子挺可惜的,于是尝试更为具体的“赏识教育”,定期笔录他的进步,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教育,可结果却是不尽人意的,他不仅不扬长补短,反而变本加厉地扬短避长,严重影响班级管理,最终我不得不痛下决心进行处理。反思对这个孩子的教育过程,赏识教育对他基本未起积极作用,甚至成了他放肆的助力。究其原因,师长的赏识让他自我感觉太良好,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无视他人感受,更不要谈真正感激他人。
  有时候,我常常想,面对师长的赏识,为什们我们那样感恩戴德,而现在的很多孩子却无动于衷呢?也许是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家长把孩子都太不当回事了,接受的更多是“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的低调教育,经常被打击;所以当我们得到他人的赏识时,真的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而且不喜张扬。可现今,是一个个性张扬、缺乏责任感的时代,而家长又把孩子太当回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增强孩子的自信,就不断地赏识再赏识,希望孩子有一天“一鸣惊人”。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不伤孩子自尊,我们老师很多时候也会说一些违心的赞语,放大孩子的优点。可却不知道这些过分的赏识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过分良好,自负却不堪一击,只听得进夸奖,却容不下批评;甚至还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认为对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做错了好像也不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其实,任何教育的成功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受教育者的态度尤为重要。正如鲁迅有一位非常赏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同时藤野先生也有一位非常欣赏他、尊敬他的学生鲁迅。《藤野先生》的动人之处不仅仅是让我们认识了那个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学生、治学严谨的藤野先生,还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责任感强烈、时时感念老师的学生鲁迅。鲁迅先生打开老师帮他批改的讲义,看到满是红笔添改的痕迹,内心的不安和感激;不告诉老师“弃医从文”的决定,而是谎称要去学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的不忍心;自己状况不好,怕老师失望,所以不敢写信的唏嘘;后来一直没有给老师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的愧疚;搬家时弄丢老师所批讲义后的懊悔……这些都深深地打动读者。师生间的相互欣赏、惺惺相惜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温暖彼此,也温暖世人。
  而如今,我们的很多孩子习惯了与冰冷的电子产品相处,缺少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再加上其他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责任感;而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责任感却是“赏识教育”起作用的重要根基,没了这些根基,“赏识”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廉价,与其初衷渐行渐远。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我才对“赏识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实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都要进行改良。但是任何教育方式的成功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我反思与觉醒。
  希望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能悟出更多的教育真知,从而更好地成长!
其他文献
在自己教过的学生中家庭突发变故的有父母离异,有父母中一方出事或去世,失去亲情的伤痛使得学生一时无法接受,甚至沉沦,这时,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因为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  还记得那是2013年春季的一个早晨,小宁没有来上学,也没有请假,于是,我给孩子爸爸打电话得知,昨晚,小宁的妈妈去世了。心不由得一紧,这事来得太突然了。去年,小宁妈妈才刚生了一个小弟弟,身体也很健康的,
期刊
新的一天开始了,学生们背上漂亮的书包,迎着朝阳,开心地走向学校。时代的发展、节奏的加快,可能使得他们无暇去欣赏道路两旁的景色,然而,对于新的一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会学到哪些知识,他们依然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渴望。  来到了学校,走进了教室,他们将要在这间教室度过整整的一天。这一天,到底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力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他们的生命之花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光芒
期刊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每一个日子,都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眼前翻阅着徐飞老师的新作《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深深感悟:教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名师,是一颗大树,根深才能叶茂。要使自己有智慧,长成一颗与众不同的大树,就要靠阅读来滋养自己,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工作三十年来,我始终不忘初心,不懈追求,怀揣着教育的梦想一路前行。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越狱”  “没有一
期刊
曹文轩是一位学者,这是毫无疑义的,有他的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等身份为证,更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学术著述支撑。  曹文轩是一位作家,也是毫无疑义的,仅长篇小说就有《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黑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丁丁当当系列》
期刊
桥,是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词。桥,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它的线条与空间架构,总让人伫立沉思。经过桥时,我的目光常常会停留好一会儿。遇到桥时,我头脑里就会闪出一个念头:“教育即桥梁。”  有桥就有生活。桥,最初是为了方便生活。古代,有桥的地方,往往是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因为有桥必有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之源。人们因水而造桥,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古时候,学校一般建在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而不像现在,一
期刊
“我”是“我们”的一员,所以“我”必须“融入整体”,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我”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做成一个强大的集体;但是同时,社会需要“我们”中的每一个“我”,都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己”,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不随波逐流、能独放异彩的“自己”,即有个性的“异类”。  在尘世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角色,“我”,首先是“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独特的“自我”;“我”,又是
期刊
有人说,如果你喜欢旅游,并且常常以驴友自居,那么中国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一个是西藏,另一个则是新疆。西藏以高寒、信徒和寺庙显得神秘,而新疆呢?则因辽阔、美丽与包容让人神往。2016年暑假,终于有机会与新疆来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有多大。”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总有一处景致吸引你的视线。新疆的美,与别处的不同,它更多了一份大气、纯粹与空灵。这种魅力,来自高贵圣洁的雪山湖泊
期刊
怀特海认为国家教育系统中的课程包括文科课程、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其中每一种课程都应包括其它两种课程的内容。学生在这三方面的每一方面所受的训练,“都应该有其他两方面的训练补充而相得益彰”。这实际上提出了智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理想的智育应该是培养心灵手巧的人。“心灵”指文科课程侧重的艺术教育和科学课程侧重的知识教育,“手巧”侧重技术课程的教育。强调“侧重”意在表明“心灵”和“手巧”其实是水乳交融的。我
期刊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每位老师都想受到学生乃至家长的尊敬和欢迎,这是人之常情。要让人尊敬你欢迎你,就得有值得人尊敬和欢迎的理由。我看,对学生的热爱,对职业的敬畏,是最重要的。那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和专业水平。要达此目的,除了不断学习、实践,还得不断反思、总结。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学习、实践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备课、上课、批改、辅导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优秀高效的“学习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外在的培训和强化训练毕竟有限,根本在于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师“学习力”的内涵所在,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讀书是教师提高“学习力”的基本途径。著名学者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