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T MR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评价正常成年人甲状腺血流灌注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评估正常成年人甲状腺血流量(TBF)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TBF的差异。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进行甲状腺MR检查的100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均接受3.0 T MR甲状腺3D-ASL扫描,1名受试者因不能耐受检查、11名因图像伪影明显、15名因常规MRI发现甲状腺异常而排除,最终入组73名受试者。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ASL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分,并分别测量甲状腺双侧叶上、中、下极的TBF。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测量TBF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的TBF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甲状腺之间,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同侧甲状腺TBF比较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3,P<0.001)。2名医师测量TBF的一致性甲状腺左侧叶下极ICC=0.648(P<0.001),其他部位一致性良好(ICC均>0.75,P<0.001)。同侧中极TBF明显高于上、下极(P<0.001),而同侧上、下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上、中、下极的TBF均大于左侧(t=6.182、6.294、4.896,P<0.001)。男性(31名)与女性(42名)受试者间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45~59岁,12名)甲状腺中极TBF高于青年组(18~44岁,61名)(左侧叶t=3.868,P=0.003;右侧叶t=2.647,P=0.022),而两组同侧上、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SL能精准定量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其他文献
生物组织磁化率的变化能够为临床提供丰富的病理信息。近年来,定量磁化率成像因其能定量测量磁化率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定量磁化率成像在数据采集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正逐步被解决,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笔者主要就定量磁化率成像的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本研究报道一组在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的家系病例资料,包括父亲、母亲、胎儿及同胞姐姐的头颅MRI、基因检测(人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及变异位点Sanger测序)资料。母亲、姐姐及胎儿均携带ZIC2基因c.386_387insGGCGCCG(p.Gly133AlafsTer236)杂合突变。姐姐MRI表现为典型的半脑叶型前脑无裂畸形影像特征;母亲及胎儿头颅MRI均表现为四叠体池呈囊状增宽、胼胝体部分缺失。
目的探讨双向入路对吻覆膜支架(Kissing-stents)技术治疗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距分叉部<1 cm)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5.0~77.0岁,中位年龄50.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配合Kissing-stent
目的探究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钙化特征的检出和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同时行乳腺DBT与FFDM检查的1 263例女性患者的乳腺影像资料。良、恶性钙化需病理或乳腺X线24个月及以上随访证实,并以DBT与FFDM两种方法综合判定得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BT与FFDM检查方法下非致
目的探讨乳腺X线影像组学方法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共入组214例患者,年龄30~85(53±11)岁,并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n=153)和验证集(n=61)。根据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腋窝淋巴结阳性组99例,阴性组115例。对获得的双乳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X线图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管电压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可疑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3例)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根据CT给出的自动管电压设定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0 s;对照组(107例)依据指南推荐基于患者体质量选择管电压及对比剂
目的探讨基于多中心T1WI影像组学列线图治疗前预测骨肉瘤1年内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0月来自6个中心的10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后经组织学证实的骨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入组顺序,将来自先入组的4个中心(n=75)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另外2个中心(n=32)的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治疗前T1WI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于训练组中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
自2015年“精准医学计划”提出后,精准医疗概念迅速席卷全球,开启了精准医疗新时代,近几年临床实践表明,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提高了头颈部疾病的诊治水平,其中CT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在精准诊疗新时代下头颈部CT规范化检查的紧迫性、关键内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提高头颈部CT检查与诊断水平,降低辐射剂量。
目的探讨早期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MRI纹理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IRI组(n=40)实验兔夹闭左肾动脉60 min后松开建立肾IRI模型。于术前、术后1 h、12 h、24 h、48 h行MRI检查,每次MRI扫描后处死8只IRI组实验兔,假手术组(n=8)实验兔于术后48 h MRI扫描后处死行病理检查,计算病理组织学特征评分、微血管密度(MVD)及病理总分。采用Kruskal-
CT在头颈部病变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发布的头颈部CT检查规范和专家共识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为进一步规范头颈部CT检查,同时合理降低辐射剂量,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辐射防护学组联合,组织专业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从适应证、检查技术、辐射剂量优化和图像后处理四个方面对头颈部各个部位的CT检查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放射医师和技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