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味“当归”,把脉政治高考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药物学著作《本草正》有云:“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针对很多学生在考试前和考试时出现的记忆不清、解题不周全、应试烦躁等“症状”,本文开一味“当归”,以帮助学生调整复习思路,走出政治复习误区,集中最后的火力解决主要矛盾,扫除易错易混点,助力学子回归最佳状态、固本培元。
  一、基础“当归”:考纲中品教材
  1.研究考纲——明确目标,瞄准考向
  2018年高考政治《考試说明》保持稳中有变的整体趋势,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均没有变化,题型示例中增加了两道例题,非选择题由原来的3道变成了5道。新增的两道例题是2017年高考的试题——全国卷Ⅰ第39题和全国卷Ⅱ第38题。从题型结构来看,2017年全国卷政治主观题打破了一贯的“2+3”模块组合模式(第一道主观题为“经济+政治”,第二道主观题为“文化+哲学+开放探究题”),2018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把2017年全国卷的两道主观题作为题型示例,就是要告诉我们:打破主观题固化模式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命题者完全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背景材料来灵活安排题目。考生在训练时,要注意题型示例的这一变化,既要训练单个知识模块的主观题,也要训练多个模块知识组合的主观题,并且要有意识地打破模块知识组合的定式。“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开放探究题”完全可以根据背景材料来自由组合,“经济”试题既可以设置成两问的,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38题,也可以设置成一问(包含两小问)的,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38题、全国卷Ⅲ第38题第一问。
  2.回归教材——强化主干,夯实基础
  到了高考复习最后阶段,考生要跳出题海,回归教材,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课本和考纲,注意把握分值最多的知识板块,突出主干知识,抓住命题要点,注意核心概念,这样既能保证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能使提高能力成为现实。
  (1)关注高频考点和常考点
  高频考点:价格变动、企业经营、效率与公平、宏观调控、人民当家做主、政府职能、党的执政、中外合作与交流的政治意义、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合作和创新、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常考点:汇率变化、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就业、财政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人大代表的职责、我国的外交政策、文化继承、民族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等。
  (2)适度关注低频考点,不忽略空白考点,预防冷门命题的考查。
  低频考点: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消费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的多样性、哲学的派别等。
  空白考点:商品的含义、消费类型、宗教政策、文化的含义、哲学的含义等。
  3.构建体系——高屋建瓴,探幽烛微
  知识体系化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在高考冲刺阶段,考生要关注主干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把知识点连成线,再将知识线织成网,构建知识体系,在理解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掌握答题规律。比如,对于文化生活,很多考生都会感觉知识运用乏力,复习效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生活知识相对较松散。所以,想复习好文化生活知识,就要注意打破教材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固有框架,构建知识网络,突出系统性和层次性。
  例如,在树立文化自觉维度,要深入理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在增强文化自信维度,要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和重点挖掘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加强文化建设维度,要以文化创新为逻辑主线,形成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的“一体两翼”基本格局。
  二、方法“当归”:答题中探技巧
  1.生成技能——思维引领科学训练
  最后阶段,考生要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尤其要关注思维过程的训练。复习中可精选近三年的高考题,研究高考命题特征和出题意图,尤其要着重研究标准答案,分析命题者的解题思路。通过相关训练,做到审题抓“切入点”,阅读材料联系“中心点”,整合设问与材料找寻“关键点”,理清层次抓“采分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规范答题,最大限度地争取有效得分。
  【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国家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材料二 为实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战略——“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强科学探索与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引领作用和技术进步对科学规律发现的推动作用,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另一方面重视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经济、政府治理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1)结合材料一,谈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1)①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再到“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经过第一步、第二步的发展,最终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在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历程中,每一步跳跃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2)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②加强科学探索与技术攻关,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提出新方法,有助于形成持續创新的系统能力,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③重视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与创新驱动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活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类总结——全面归纳,整体提升
  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进行分类总结必不可少。例如: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归纳,有助于提高客观题的准确性;相应热点专题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主观题解题能力;解题方法的归纳,如计算题、漫画题等,为某类题的解答提供保证……全面地归纳,系统地总结,会整体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3.规范答题——掌握方法,提高得分
  同学们还必须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以免在考场上无谓丢分。例如,有的同学考试时卷面字迹潦草,表达不清,在这些小的细节方面丢了不该丢的分。此外还应注意,不论碰到什么样的题目,首先要整理好思路,层层递进,清晰书写,不要想到一句写一句,乱涂乱画,使得阅卷老师感觉卷面混乱、思路不清而导致扣分。答题时要注意采用学科术语的表述,这样不仅符合规范,也能给阅卷老师留下“专业”的好印象。
  三、时政“当归”:联系中提能力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既注重联系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又注重联系“身边的生活”问题,并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设问。这启示我们不能只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关心生活“小事”,并重视对各类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多角度”,从政治学科上来说,主要是指政治学科内的不同模块以及同一模块的不同章节知识的角度;从设问要求的层面上看,主要是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多层次”应与考核目标的层次相关联,如考核目标“描述和阐释事物”从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第二层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第三层辩证地、历史地考查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据此,对某一实际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现象层面的思考(如谈谈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描述材料所含信息等)、本质性思考(如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谈谈如何辩证地看待其影响等)和综合性思考(如提出综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措施等)。这种思维训练是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对我们的要求。
其他文献
在来到南昌大学(以下简称“昌大”)开始我的大学生活之前,我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我对于江西的认识止于红色革命老区,对于南昌的了解仅源自中学课本上的南昌起义和《滕王阁序》,而对于昌大的印象只有“211”,这样的认识显得极浅薄又乏力。  但在昌大求学的日子里,我对它们的认知一点点丰满了起来。从基于网络和书本的浅显认知到鲜活的实地体验,这是一个极美妙的转折。  有人认为“南昌缺乏新时代的活力,故而昌大也很差
期刊
网络作家,是新兴的一类创作者。网络的兴起让人们公开发表作品的门槛降低,也让更多人获得参与文学创作的机会。我一直都热爱写作,高中时还不知疲倦地用笔在信笺上创作。因憧憬爱情的浪漫,加之喜欢动漫、游戏,再加上遇到了一些曲折,在种种因素的叠加下,我创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因为构思时间足有一年,所以创作时整个线索是清晰的,我只需将早已想好的剧情生动地呈现出来就可以了。只用了十天我便创作完毕,平均每日
期刊
(一)唯物论和认识论  【备考点睛】  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从高考题目材料来看,常出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现阶段的重大热点问题等内容,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从问题类型来看,主要考查依据、原因、作用、措施等问题,具体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
期刊
上课时,老师问:“你们为什么学习韩语?”女生们相视而笑,也许大家心中都出现了一个或者多个韩国偶像的名字。而班级里仅有的两个男生略微尴尬地坐在教室后面,茫然地看着一屋子的女生。这是我上第一节韩语课时的情形。  学韩语,难在发音  我学习韩语的初衷是想要更好地学习日语,因为韩语和日语的语法结构很像,都是主宾谓结构,所以主修日语的我又同时兼修了韩语。  也许大家会觉得我们学韩语很容易,因为它的发音和字形
期刊
在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考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容易走弯路,降低复习效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指导考生备考的经验,谈一谈高考备考最后阶段历史复习的有效攻略,希望能帮助考生更上一层楼。  1.确立重点范围  虽然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了高考考点的具体范围,但具体考点数量很多,而历史学科的历年高考试题涉及内容主要以重点知识为主,因此,确立重点学习范围非常重要。我们要明确
期刊
我想起了2017年特别火的一部电影——《芳华》。电影里,“活雷锋”刘峰是一位善良到极致的人,他对谁都很好,出差帮戰友捎东西,战友的表坏了他帮忙修,战友结婚他买材料亲手做沙发,没人吃的破皮饺子他打来吃,把组织定下的上大学的名额让给别人……他的善良使他成了“活雷锋”,文工团的人都说:“有困难,找刘峰。”  直到“触摸事件”发生,刘峰的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像萧穗子在独白里说的那样:“一个高高在
期刊
(一)公民与政府  【备考点睛】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积极参与大到国家立法、环保、公用事业建设、政府职能实施,小到社区建设、价格听证等过程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我国,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高考主观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式等,政府的职能与责任,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期刊
总有些地方,还没离开就开始想念。  李志的那首《关于郑州的回忆》大火的时候,我还在日复一日地挥霍大学时光,而现在我已经在江南小镇里为工作而奔波。南方的天气总是很好,我跟朋友总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外出游荡,他们问起我的家乡时,我常常不能坦然地说“我家乡的天气也这样好”。在我的记忆里,郑州的天空大多时候并没有这么蓝,它总是带着点灰暗的色调,尤其是冬日里,雾霾重的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烦躁。但即使见识过了江南
期刊
对地理素养的考查,在高考地理试题中越来越常见,地理复习备考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同学苦恼于在地理学习中十分努力但收效甚微。接下来,笔者将为同学们讲解“天气与气候”专题,从课标的要求、地理知识、地理迁移能力的转化等角度提出一些有助于突破“天气与气候”考点知识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  一、从课标的角度解读高考试题的要求  1.课标关于气候的考查内容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期刊
说明类非选择题是近年来高考全国卷文综政治常考的题型之一。由于许多同学没有掌握这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当遇到这种题型时就有点“懵”,答题效果不理想。本文笔者将为同学们介绍“三级跳”的答题步骤,同学们要认真研读。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再加上反复练习,在考试中轻松拿下这类题型不是难事。  一、设问类型  从设问的特点来看,近年来全国卷出现的说明类非选择题有两种具体的设问类型:  1.论证说明类  该类题型设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