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巴拉克

来源 :全明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夏埃尔·巴拉克,德国近十年来最富才华的中场球员,他的身上有着德国人一贯的严谨与实用,也散发出绝大多数德国球员所不具备的灵气。自凯泽斯劳滕出道,到勒沃库森成长,在拜仁慕尼黑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巴拉克故事多多。现在,我们把视角集中于他在勒沃库森那三年的时光,在那里,他体会了人生诸味,经历了大喜大悲,三年时光,浓缩了他的整个人生。
  
  愣头青
  
  2000年5月20日,巴伐利亚小城翁特哈兴的阿姆体育公园球场,米夏埃尔·巴拉克无助地蹲在替补席的板凳上,球场记分牌上硕大的2∶0字样深深刺痛着他的神经,眼眶中依稀有泪光在闪动。
  就在90分钟之前,包括巴拉克在内的勒沃库森全队的小伙子们还在兴奋地憧憬着银光闪闪的德甲冠军奖盘——沙拉盘。他们带着前33轮联赛21胜10平2负积73分的骄人战绩来到翁特哈兴,身后紧追不舍的拜仁慕尼黑离他们还有三分的差距,而翁特哈兴既没有欧洲赛场的追求,又无降级之虞。勒沃库森历史上第一个顶级联赛冠军头似乎衔触手可及,球队的冠军纪念T恤已经印好,庆功宴也安排就绪。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但是,勒沃库森人显然忘记了翁特哈兴的另一个身份:拜仁慕尼黑的小老弟。这让原本应该和气收场的一场比赛变成了遭遇战,翁特哈兴似乎把自己当成了正在争冠的拜仁,准备不足的勒沃库森首先乱了手脚。第21分钟,该场比赛作为前锋的巴拉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回防,就鬼使神差般将对方右边路的一个传中球撞进了自家的大门。而同时在不远处的慕尼黑奥林匹克球场上,放手一搏的拜仁慕尼黑队已经三度洞穿云达不来梅队的球门……38对45,比赛结束后与拜仁一样同积73分的勒沃库森最终以七个净胜球的劣势将近在咫尺的冠军奖盘拱手相让。
  对于当时年仅23岁的巴拉克来说,翁特哈兴的那一晚无疑是他有生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巴拉克是1999年夏天从凯泽斯劳滕转会到勒沃库森的,后者为此付出了800万马克的代价。三年之后,当拜仁慕尼黑从勒沃库森手里买下巴拉克的时候,这个数字变成了1290万欧元。签下巴拉克是当时勒沃库森总经理卡尔蒙德、体育总监沃勒尔和主教练道姆三个人的共同决定。在他们的眼中,这个身高接近1米90的大个子是德国最具潜力的中前场球员,技术细腻,有大局观,有冲击力。对于23岁的巴拉克来说,在勒沃库森队打上主力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然而整个俱乐部的高层显然希望他做的更多。因此,巴拉克一来就分配到了13号球衣,这件曾经属于沃勒尔的球衣在此之前已经闲置了三年之久。克里斯托夫·道姆回忆说:“巴拉克刚来的时候有些腼腆,好像可以随时钻回自己的蜗牛壳里。按照当时的发展来看,巴拉克虽然有能力,但是很难成为球队的领袖,这样下去不行。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我决定把巴拉克塑造成一个榜样,随后让他来领导球队。”
  


  很少有球员能和道姆长时间地沟通,除了巴拉克。这位睿智而个性十足的教练似乎从一开始就在单独给巴拉克开小灶,告诉他怎么跑位,如何更恰当得利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皮球,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全队呼应到一块。道姆说:“如果要我说出最完美的球员,那么巴拉克最接近这个标准。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在度过短暂的磨合期之后,被队友亲昵地称作“混蛋”的巴拉克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主力位置,埃莫森、拜因利希和泽·罗伯托和他一起组成了当时德甲最豪华的中场线。巴拉克也在实战中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向着道姆所期望的“天才”标准前进。联赛第19轮,巴拉克在球队客场以1∶4负于拜仁慕尼黑的强强对话中为勒沃库森打进了挽回颜面的一球,这是他为新东家打进的第一个联赛进球,也从此拉开了三个赛季打进27粒联赛进球的进攻序幕。
  整个1999/2000赛季,巴拉克代表球队出场23次,打进三球。虽然这样的数据和打进17球的球队头号射手基尔斯滕相比寒酸了不少,但是对于一位球队新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当然,除了那个该死的乌龙球。
  
  中流砥柱
  
  在勒沃库森的第二年,迎接巴拉克的是一个多事之秋。
  2000/2001赛季勒沃库森的开局比较平淡,该赢的比赛都赢了,但是无疑缺少了前一个赛季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锋线得分能力也有所下降。不过对于道姆和巴拉克这对师徒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由于带队成绩突出,道姆被德国足协钦定为德国国家队主教练里贝克的接班人,成为德国最炙手可热的教练。巴拉克作为二年级生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在球队担当起更多的重任,从联赛第二轮开始就为球队攻城拔寨,第三轮对阵翁特哈兴,巴拉克的唯一进球帮助球队完成绝杀,也实现了对前一赛季那粒乌龙球的自我救赎。
  然而,2000年10月,风云突变。卡尔蒙德多年的死敌、拜仁慕尼黑总经理赫内斯一句“道姆吸毒”的言论在德国足坛掀起轩然大波。最终,阳性的检测结果令得道姆不仅失去了德国队主帅的位置,在勒沃库森执掌了四年多的教鞭也只能拱手让出。勒沃库森全队因为道姆的离开而阵脚大乱,对于众多球员而言,亦师亦父的道姆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依赖和精神寄托,偶像的坍塌所带来的损失绝对无法衡量。球队的成绩在道姆东窗事发之后一落千丈,哪怕体育总监沃勒尔临时救火,哪怕福格茨和利特巴尔斯基组成双人“看守内阁”也无法将球队再次拉回正轨。整个赛季下来,勒沃库森17胜6平11负,积分比上赛季整整少了16分,只列联赛第四,勉强挤进了2001/2002赛季的冠军联赛。
  


  唯一值得俱乐部欣慰的是,巴拉克在道姆事件之后迅速成长起来,无畏的气质和坚强的神经使得他在多事之秋反而比很多年长的队友都多了一份冷静。整个赛季巴拉克表现都很稳定,出场27次打进七球,是球队继基尔斯滕和诺伊维尔之后的第三射手,即便上赛季的主力中场埃莫森远走罗马,球队的中场在巴拉克的梳理之下仍然运转流畅。尤为重要的是,即便没有了道姆,巴拉克依然得到了球队新任教练的绝对信任,不仅主力位置难以动摇,甚至从日渐老迈的基尔斯滕手中夺过了点球的主罚权,一个有着相当代表意义的细节。如果说球队历史最佳射手基尔斯滕代表了球队的过去,那巴拉克无疑是球队的未来。
  球迷和媒体对于巴拉克的热情和关注也在与日俱增。每个主场比赛,拜耳球场内支持巴拉克的标语和横幅数量都是最多的,每天都有众多球迷围在球队训练场四周等待心目中的偶像,而一年前还能在勒沃库森街头悠闲踱步的巴拉克很快发现每次出行都是举步维艰,总有媒体长枪短炮地守候在寓所外面,希望能从这位俱乐部宠儿身上挖到一丝半点的新闻……
  
  五个亚军
  
  2001年6月,克劳斯·托普穆勒正式入主勒沃库森执掌教鞭,与他同时前来的还有土耳其中场巴斯图尔克、德国国脚塞贝岑、点球门神布特和保加利亚射手贝尔巴托夫,这些新鲜血液加上球队原有的班底组成了一支德甲梦幻之师,巴拉克也由此开始了一个遗憾但充满神奇的赛季。
  2001年7月28日,新赛季德甲拉开帷幕,卢西奥的两个进球帮助勒沃库森主场以2∶1战胜沃尔夫斯取得开门红。之后的四个月中,勒沃库森一路高歌猛进,前14轮联赛10胜4平保持不败,取得了俱乐部历史的最佳联赛开局。作为中场核心的巴拉克打满了14轮比赛,并收获了惊人的八粒进球,成为诺伊维尔-基尔斯滕-贝尔巴托夫这条锋线身后最有威胁的隐形杀手。同时,自从冠军联赛资格赛淘汰贝尔格莱德红星队打进正赛之后,勒沃库森在冠军联赛赛场上也刮起了红色旋风。第一阶段小组赛力压里昂和费内巴切,与巴塞罗那一同携手出线。第二阶段小组赛,勒沃库森与拉科鲁尼亚、尤文图斯、阿森纳分在一组,四支实力相当的球队打了一个难分难解,已经成长为球队绝对领袖的巴拉克在最后一轮扮演了关键先生的角色,客场对阵拉科鲁尼亚率先为球队进球,勒沃库森最终以3∶1战胜对手排名小组第一晋级八强。八强赛勒沃库森面对的是红军利物浦,在首回合客场0∶1落败的不利形势下,回到拜耳竞技场的巴拉克大发神威,在第16分钟用一脚远射破门吹响了球队反攻的号角,第64分钟巴拉克再下一城,随后贝尔巴托夫和卢西奥锦上添花,球队4∶2获胜,并以两回合4∶3的总比分淘汰对手,昂首进军四强。半决赛,另一支英超球队“红魔”曼联也成了勒沃库森的手下败将,巴拉克再度斩获进球。在另外一条战线德国杯上,替补阵容出战的勒沃库森同样出彩,先后淘汰波鸿、汉诺威96、慕尼黑1860和科隆等强敌打进决赛……
  


  彼时的勒沃库森,三线挺进,颇有见谁灭谁的气势,成为整个欧洲风头最劲的队伍之一。这其中,托普穆勒为球队制定的攻势足球风格是关键因素:诺伊维尔正值当打之年,贝尔巴托夫和布尔达里奇年轻气盛,基尔斯滕廉颇虽老但威风犹存,而中场的巴斯图尔克、施奈德、泽·罗伯托等人都颇具攻击力,甚至门将布特都有着定位球破门的绝活。整个赛季勒沃库森在34轮联赛中打进77球,比进球排名第二的拜仁慕尼黑整整多出了12球,他们也是唯一场均进球超过两球的队伍,攻击力之强悍可见一斑。在这77个进球中,诺伊维尔贡献13球,基尔斯滕打进11球,贝尔巴托夫有8球进账,施奈德收获5球,布尔达里奇虽然只打进1球,但却有6次助攻。至于巴拉克,29次出场打进17球并有8次助攻的他成为球队当之无愧的进攻核心,他在中路的调度策应完全盘活了球队整个中前场。虽然当时球队的队长是老将拉梅洛,但是作为第二队长的巴拉克在球场上和更衣室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当年道姆对其“领导全队”的冀望终于在此刻得以实现。
  就在巴拉克率领全队在三条战线上向冠军冲刺的时候,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也许是冠军奖杯的重量超过了勒沃库森这支平民球队的承受力,也许是冠军奖盘的夺目光芒让出身低微的拜耳人有些手足无措,领跑了大半程始终表现出色的勒沃库森突然在冲刺阶段掉了链子。2002年4月,在联赛仅剩三轮还领先第二名多特蒙德五分的大好形势下,球队莫名其妙地接连输给云达不来梅和纽伦堡,将争冠主动权拱手让给了两连胜的多特蒙德。5月4日联赛最后一轮开战,勒沃库森主场对阵柏林赫塔,巴拉克的两个进球很快为球队奠定了胜局。然而,在威斯特法伦球场多特蒙德以2∶1逆转战胜不来梅,让巴拉克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勒沃库森以一分之差获得联赛亚军。一个星期之后,德国杯决赛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进行,勒沃库森的决赛对手是沙尔克04。整个赛季场均只丢一球的勒沃库森后防线在这场比赛中如同梦游,鲁尔区的蓝领工人们先后四次洞穿布特把守的大门,2∶4,巴拉克错过了第二个冠军。5月15日,身心疲惫的勒沃库森人来到苏格兰格拉斯哥与皇家马德里争夺球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冠军奖项,这一次,技不如人的他们在51456名现场球迷和上亿名电视观众面前共同见证了齐达内的天外飞仙,在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的齐达内面前,同样是中场核心的巴拉克第一次显得那么有心无力……
  从梦想中的“三冠王”沦落为“三亚王”,勒沃库森只用了短短11天的时间,11天就输掉了整个赛季。处身这样一支球队,既是巴拉克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幸运的是他能够得到完全发挥自己实力和价值的空间,用自己的发挥顶起整个球队的脊梁,不幸则在于,勒沃库森这座只有区区20万人的小城市毕竟缺乏足够的足球底蕴,没有足够的准备、也承载不了替代拜仁慕尼黑成为德国足球领袖的职责与荣耀。
  


  作为球队一员,巴拉克的悲哀尚不止于此。拿下三个亚军头衔的他在德甲的进球榜和助攻榜上同样都名列第二,这让他的成绩单又添上了两个亚军记录。从某种角度来讲,五亚王是一个不小的荣誉,但同时也是极大的遗憾,如果算上2002年夏天那个世界杯亚军,六个亚军的称号完全可以申报当年的“足球吉尼斯亚军王”,不说绝后,绝对空前。2002年德国足球先生的头衔显然抚慰不了巴拉克五亚王的伤痛。巴拉克承担了足够的责任,做了一名球员所能做的一切,但是最后还是不得不在命运面前低下高昂的头颅,令人唏嘘不已。
  时事造英雄。2001/2002赛季的勒沃库森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所有条件,整个球队兵强马壮,既有托普穆勒这样的优秀教练,也有众多当打之年的球星,相比1999年的三冠王曼联,最终只取得三个亚军的勒沃库森唯一欠缺的就是足够的运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支队伍还是不够成熟。即便如此,2002年的这支勒沃库森还是向世界足坛展示了独特的魅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浓重的一笔。让我们记住这些显赫一时的名字:托普穆勒、巴拉克、巴斯图尔克、拉梅洛、布特、诺伊维尔、基尔斯滕、布尔达里奇、贝尔巴托夫、泽·罗伯托、卢西奥、塞贝岑、诺沃特尼、济夫科维奇、普拉森特、施奈德……
  
  残局
  
  2002年夏天,曾经果断签下巴拉克的卡尔蒙德作出了一个让所有勒沃库森甚至全德国球迷感到困惑的决定:把巴拉克转让给死敌拜仁慕尼黑。和巴拉克同时前往巴伐利亚的还有另一位中场主力泽·罗伯托。
  卡尔蒙德当时的想法和意图至今无从考证。也许,他是想用放走巴拉克来证明球队并非是一个人的球队,缺了谁都照样行;也许,他希望用拜仁慕尼黑支付的高昂转会费来重建球队;抑或是,所有球员在商人出身的卡尔蒙德眼中都只是一件商品,只要价格合适,随时都可以脱手。不管是何种原因,德国最出色、最有前途的球员离开勒沃库森转投拜仁慕尼黑。
  那个夏天,卡尔蒙德如愿用巴拉克和泽·罗伯托换来的大笔马克买入了众多球员,包括胡安、弗兰卡、西马克、比尔罗夫卡等实力球员,其中后两者是被当作巴拉克和泽·罗伯托的继任者买入的。在卡尔蒙德的构想中,原班人马加上这些新人,应该使球队在新赛季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然而,随后新赛季的进程给了卡尔蒙德一个响亮的耳光。前六轮联赛球队只取得一胜二平三负的糟糕战绩,之后球队的排名始终在联赛下半区徘徊。2003年2月,忍无可忍的卡尔蒙德解雇了上个赛季的功勋教练托普穆勒,接手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托马斯·赫斯特。彼时的勒沃库森早已经陷入屡战不胜的怪圈,赫斯特执教的七场比赛只取得可怜的十分,上赛季的三亚王一度滑落到保级区。克劳斯·奥根塔勒随后以救火队员身份执掌教鞭,勒沃库森依然不见起色,直到联赛最后一轮以1∶0战胜纽伦堡,球队才勉强保级。相比上赛季令人扼腕叹息的三亚王,这个赛季勒沃库森的沦落更出人意料,而且面目全非。
  


  勒沃库森俱乐部虽然早在1904年就已经成立,但是球队在德国足球历史上始终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崭露头角,逐渐进入德甲强队行列。尤其是在1996年道姆入主球队之后,勒沃库森走出了一个漂亮的上升路线,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并取代多特蒙德成为德甲霸主拜仁慕尼黑最大的争冠对手。1997年和1999年联赛亚军、1998年联赛季军,进入新世纪之后又取得两个亚军一个殿军,惟独缺少一个冠军奖盘。勒沃库森的成功,除了得益于道姆的点石成金、球队坚定的攻势足球路线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多年延续一个核心血脉以维持球队的风格。从1996年至2000年,这个角色一直由锋线大将基尔斯滕所扮演,多次夺得联赛最佳射手的他是球队进攻风格的最有力倡导者和体现,而这数年中,不管球队如何风云变化,基尔斯滕的位置始终安若泰山巍然不动。本来,在道姆的长远规划中,巴拉克是接替基尔斯滕继续演绎这个核心角色的最佳人选,而从巴拉克在球队后两年的表现来看,日益成熟的他已经顺利完成了这个角色更替,成为球队新一代领袖。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道姆的意外变故、卡尔蒙德的决策失误,最终使巴拉克投入了拜仁慕尼黑的怀抱。关键角色的缺失使得球队一贯延续的风格体系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历经数年沉淀积累下来的与拜仁慕尼黑在德甲分庭抗礼的最大资本也消失殆尽。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解释,同样一支球队,为什么只是更换了两个主力位置两个赛季的表现却如此大相径庭。
  树倒猢狲散。2003/2004赛季,卡尔蒙德继续低买高卖的商人政策,卢西奥和巴斯图尔克等主力球员相继转会,买入的也多是卢奇克这类事后被证明是水货的球员。虽然2003/2004赛季勒沃库森在奥根塔勒的带领下一度取得赛季第三,获得2004/2005赛季欧冠联赛的资格,但是缺少了巴拉克这样的关键球员,球队始终难成大器,联赛季军也只是昙花一现。从那之后,勒沃库森逐渐从冠军争夺者的行列中掉队,曾经引以为豪的“拜仁慕尼黑死敌”这一位置也被沙尔克04、云达不来梅等后来者所取代。2004年之后的几个赛季中,勒沃库森的排名都只能在联赛中游徘徊,再也没有进入过三甲行列,巴拉克离开之后的空缺始终无人能补。
  在自传中,巴拉克这样描述自己在勒沃库森的那段经历,“太苦涩了,实在太苦涩了。2000年那次我并不认为是我的乌龙球令我们全队失去了联赛冠军。当时只要我们把比分扳平,一切就都没问题了。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勒沃库森身上?两年后依然如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勒沃库森都是不幸的代名词。”确实,勒沃库森那三年留给巴拉克的回忆有很多,比如成长的烦恼,比如亚军,但最多的滋味无疑还是苦涩。不过在离开勒沃库森之后,巴拉克很快就品尝到冠军的滋味,2003年、2005年和2006年三次跟随拜仁慕尼黑夺得了联赛和杯赛双冠王,这也算是对他三年勒沃库森经历的补偿。
  相形之下,“不幸”的勒沃库森更有理由感到悲伤。他们曾经一度拥有德国最好的主教练和最有天赋的球员,球队甚至有希望终结拜仁慕尼黑对于德甲的统治、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然而,一系列天灾人祸将一切的美好梦想都无情摧毁。如果说道姆的离职只能算是给勒沃库森坚强的躯壳上划上一道伤痕的话,那米夏埃尔·巴拉克的转会更像是釜底抽薪,再强壮的身体也经不起筋骨分离之痛。道姆将巴拉克打造成全队最强大的一环,卡尔蒙德却自废武功,让最强变成了致命的弱点。真不知道,这是勒沃库森的不幸,还是卡尔蒙德的悲哀。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巴拉克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勒沃库森这座摩天大厦却在他身后轰然倒塌。
其他文献
合理的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而地区生产力结构又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优化地区生产力结构,从而优化整个经济
为了对生产环境空气中二甲基二丙烯三胺和四甲基二丙烯三胺实施卫生监督,作者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定,浓度范围为0.5~20mg/m~3(工作环境空气中上述两种胺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
经过对Fischer—Tropsch合成(简称F—T合成)产品分布和schulz—Flory方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对决定F—T合成产品分布的重要参数——链生长几率、链生长速率及链终止速率的直
每当麦子变成金黄色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麦客”就如同候鸟,他们奔走千里,收麦为生,迁徙于中国的大地上。一个50岁的父亲,抛妻弃子,进城谋生, Whenever the wheat turns gold
本文以三亚导游为调查对象,调研了《旅游法》的实施对导游产生的职业影响及其关联性,以及导游对自身职业心理危机现状的认知程度。 This article takes Sanya tour guides a
概述 去年一季度,我厂掀起了锉刀质量赶英国。“手心” 牌和美国‘马牌’的热潮,职工们在“猛追赶英国、气 死美国佬”的口号下,使锉刀质量扶摇直上,超过了英 国的手心牌。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厂工具车间机修工段由于卧式铣床不多,所以许多齿条无法加工。薛进忠师傅针对设备不足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经验,制造一个工具,把它装在立式铣床上,用来加工齿条、键槽,解决
薄层色谱法定性测定橡胶中无机组分锌、钙和铁(+3)离子的操作过程如下:称取橡胶5克在750—800℃温度下灰化,灰分溶解于5毫升稀盐酸(1:1)中,在电炉上加热15—20分钟,制备的试
<正> 进入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以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开始发生程度不同的转换(简称双重转换)。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苏、东各国的经济波动趋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显然,这与伴随双重转换而出现的经济波动机制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