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了霾都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旦早上8点,“去过法海寺吗?”法国人问我。
  “没去过。什么鬼地方?”
  “你怎么能连法海寺都不知道!你们中国的文化你居然一无所知。”他的话里带着那种责怪的语气,让我很不爽。“我带你去吧,那里有非常了不起的壁画。”
  这是十几年前,我和前老公的某一个元旦早晨的对话。后来他就带我去法海寺了。这个地方在石景山区,虽然是个重要文物保护点,但是我们去的那天空无一人,据看门的大爷说,平常也很少有人来。
  “都去逛街去了!”大爷说。
  法海寺里有很多古树,壁画是明代的,据说由于和尚常年在里面烧香点油灯,壁画都被熏黑了,看不太清楚。也有说法是这外面一层油烟的黑保护了壁画。我们去的时候,壁画前面有架子,像是在洗壁画。只有一小块可以看,看门大爷给了我们一人一把手电。大元旦的我们就打着手电在法海寺看了半天壁画。
  我和法国人的婚姻没有长久,但是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是我终身难忘的。这也是我想做这期杂志主题的原因之一。
  我们觉得司空见惯的东西,有时候在外国人眼睛里却是很有趣的东西,就比如法海寺,我敢保证大部分住在北京的人也没去过。还有很多类似的宝贝。比如这期专题中,艺术8的所在地,就是上个世纪初的中法大学,据说周恩来、邓小平去巴黎留学前都是在这里补习的法语。
  艺术8的主人认真地保留了老建筑,房顶上的老灯,房梁上的装饰,一点一滴,都流露出新主人对这个老房子的感情,对历史的尊重。
  我喜欢扎在北京的外国人,因为他们经常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美,而我们反而忽视了。相反,我们能看到的是巴黎、伦敦、纽约街头的美,或许是新鲜感吧。
  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居民,我还是感谢那些移民这里的老外,比如Mas Bar的两个创办者,把小街道搞得热闹起来,也是很不容易。
  中国人好客,但是当客人不走了,我们多半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有时候下逐客令也很不客气。所以作为老外,能在北京扎根是很不容易的。近几年又有雾霾,连中国人都在逃离北京,去南方,有的干脆移民了。但是有一帮老外还留在这里,做竹子自行车,酿啤酒,烘焙咖啡豆,开餐厅。他们的眼里北京还是美的。
  我想这就是因为恋上了我们的霾都吧。
其他文献
上海的第一家方所开在了衡山坊,一下子让“徐家汇的后花园”变得格外热闹,大有喧宾夺主的架势。衡山坊改建自20世纪30年代的新式里弄建筑,这里走出过中国一代电影大师费穆,一侧毗邻有“花园影院”之誉的衡山电影院;对面的徐家汇公园小红楼里,还缭绕着百代唱片的百年沉浮;身旁酒吧一条街的喧哗残存,依旧能遥想昨夜歌舞升平。在知名杂志人令狐磊的策划下,上海方所取名“衡山?和集”,在这片声光传奇之地亮相,正式开启公
期刊
如果非要在美国美食中找一款“跨文化”菜品的话,那就非“芝士通心粉”莫属了。通心粉作为意大利面的一种,起源自意大利,老少皆宜,不论是预包装的,还是现做的,都备受喜爱。如今,通心粉的触角正在伸向创意美食家,成为一道“现代美食”。1937年,卡夫食品公司(Kraft Food Company)将芝士通心粉做成盒装方便食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数百万将士在战场上所青睐的美味佳肴。战争结束后,士兵们将这
期刊
去年在朋友圈认识的Sam,今年六月第一次见面,11月终于去拍了传说中的三木旧表店。  店铺位于三里屯西五街,C5咖啡店的入口处,喜欢看他的工作台,同时摆着五六个拆开了的机芯,旁边散落着各种不认识的工具,一边说话他一边拆开一只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表芯,细如发丝的小螺丝按顺序摆在桌上。  来之前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一个设计师会转行修复古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聊天的时候也谈到,现在很多设计师、艺术家转
期刊
安特卫普在我心中形象的建立,基于某服装设计师朋友的一句话:“巴黎太LOW了,我要去安特卫普读书!” 终于,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进入了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我也终于来到这里瞻仰这座时尚与钻石之都。  时尚界有一个响亮的名词——“安特卫普六君子” (The Antwerp Six) ,很多设计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城市,也是因为他们—— Ann Demeulemeester、Walter Van Beire
期刊
我从不同朋友的描述里知道这个人,我们遇见是2015年。  五年前第一次去景德镇,在三宝国际陶艺村的餐厅里,喝苦瓜丸子汤,吃三宝豚。餐厅有一个常设展厅,里面卖些陶艺家的作品。我看到一些盘子,它们算不得精美,像孩子随意拿泥土捏成,用普通的大缸泥,施透明釉,几笔钴蓝画出小鸭子或者小花,憨憨的。那种劲头在景德镇并不多见,它们有一种原生态的自然,飞满尘土的阳光下开出的花的自然,无人问津的一个小小渡口,鸭子打
期刊
今天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 ICT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带来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人类社会各个层次的大变革。100多年前,当中国人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茫然失措,农业文明的中华帝国一夜间分崩离析时,国人最沉重的呐喊就是“救国”两字,科技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先辈们都在用生命探索国家的强胜之路。100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科技发展的中心之一,中国人用了100多年,终于屹立于
期刊
从传统纸媒到网络媒体  作为曾经《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始主编,伊险峰将其做成中国商业上最成功的财经杂志之后,却出人意聊地在2014年辞职,并开始创办好奇心日报。从定位上来说,《好奇心日报》属于一个不做社交属性,只给读者分享有价值的商业新闻的网络媒体。  至于“好奇心”这个名字,《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卢斯有过如此诠释:聪明人对所有领域—从政治到艺术,从宗教到技术—的新闻都有好奇心。但伊险峰说:“《
期刊
就在人们为了双“11”在电脑手机前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场充满童趣和创意的设计与工艺之旅在上海爱马仕之家悄然拉开了帷幕。大多数中国人都对爱马仕的大H耳熟能详,甚至抱着少许敬畏和仰望之心。而作为一个有百余年传统、以马具起家的奢侈品牌,能够经历世纪的洗涤而依旧站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制高点上,源自爱马仕一贯对于创意、工艺、品质的坚守。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爱马仕又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实验——petit h。  pe
期刊
这辈子都不穿高筒靴的人  她,9岁学古琴,16岁学大提琴,17岁学贝司,19岁将古琴与爵士乐相结合,23岁开办“离骚琴馆”,24岁编写古琴教材,同年成为古琴硕士并与许巍、崔健、窦唯合作,尝试将古琴与摇滚乐相结合。  她,26岁周游列国、获取新知,28岁回国后关注传统,学习茶道、书法,并积极尝试中西古今音乐的融会贯通,参与 “声场书法”等实验性质的演出,30岁开办“古琴剧场”,选取24个节气中的10
期刊
南部生活,Life In South。热情、愿望、汗水播撒在不名之地,游离于人潮洪流,辟蹊南方,坐灵魂之北,向微光以南。大话生活,搞真东西。  对灵魂诚实一次,所以我们走到一起。  以下节选南部生活一些成员的日记:  2015年10月16日节选懒儿微信:  “聚在一起就是节日。”冠华有感于南部生活第一顿丰盛的午餐。冠华曾对我保证说,南部生活开启之日就是我的假期到来之时,所以当我发现他笔记本上去南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