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按教师的步骤来学习,很少提问学生,学生发现问题也不敢提问题,教师怎样教,他们就怎么学,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得到好的效果。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新知识,是控制教学流程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由此可见,提问的有效性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有效的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的教学技巧,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反之,一个不严谨的或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一片茫然,无所适从,甚至阻碍教学的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体育;提问;策略
1 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教师提问不当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较复杂,以下提几点都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提问。
1.1 提问随意。
比如在听一位兼职的体育教师在上一节新授课《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时,为了让学生对原地双手前抛动作有一个清晰认识,教师依次向学生问道:
“同学们看过实心球吗?”
“在哪看过?”“有多少斤?”
“前抛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你会双手前抛吗?,和谁学的”
“前抛过程中我们身体是如何发力?”类似提问,没有从激起学生的学习思维出发,显得随意,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样的课堂虽显热闹,貌似学生参与度高,但却没有任何教学效果。同时,设计的问题前后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1.2 提问过于简单。
在听一节立定跳远复习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跳远过程中,需要用力的要领,于是提出了这样一连串的提问:
“在立定跳远过程中我们身体要不要用力?”
“那脚要不要用力?”
“手臂要用力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像这样单一的“要不要”、“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等等口头禅的提问”的叙述型提问,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任何益处,即使教师提问再多,也只是流于形式。
1.3 “设计”出的提问。
个别教师喜欢在备课时写出详案,不仅框定了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连师生间的提问内容与答案也一一罗列,再在课堂上照搬。还有的教师喜欢在公开课前与学生进行反复的演习,让学生熟记教师的提问,记忆正确答案,一旦在公开课上提问,学生就能流利地回答,这根本就是像演戏在排练而不是一堂真正的体育公开课教学。其实,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对同一个问题,肯定有不同看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想法,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而应积极引导,鼓励大胆创新。
1.4 提问重倾向性。
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课堂提问往往倾向于部分好学生,忽视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其实这种行为是在变向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力,因为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中部分学生会因为长期不受关注,变成课堂上的看客,最终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不再主动积极。
2 课堂提问的不科学性原因
2.1 对教材的认知。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缺乏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深入研究,学生到底哪些知识技能已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可以一点即通,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深入探究,教师心中没有底,这需要教师经验的积累,多研究教材,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2.2 对学生的认知。教学中我们有些体育教师将别人一些好的设计或精彩提问,拿到自己班来试用,无奈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不如自己平常的一贯做法。这是因为,每个教师的经验都不一样,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各有不同。过于浅显的问题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随声附和地回答也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而过于深奥提问,更是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导致学生不敢作答,课堂沉闷的状况。还有少部分教师只提问优秀生,因为省时省力省心,或者只提问后进生,以问带变相罚;这样的举措不仅造成了课堂的不公正,还极易使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遭到冷落。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是主动的索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我们只有掌握科学提问的原则、对策,了解提问的方式和艺术,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3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3.1 精心设计提问。
3.1.1 紧扣要领,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
动作要领应该精准而简短,往往只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个动作的要点比如说,在直线跑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明白直线跑在快速跑中的作用。那么就可以这样提问:“我们想到达前方的目的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直线跑与曲线跑,同样的距离到底哪种方式更快呢?”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实际感受,比较直线与曲线的实际效果,很快就会得出教师想要的答案。
3.1.2 综合分析,有效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认识水平于体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个不相同,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各自要素,根据教材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学生 的实际水平提出可望也可及的问题。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先分别感受推动小皮球和小木块的不同,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小皮球之所以滚动很快,是因为它是圆体,没有棱角,而小木块则相反。继而顺势引导:“其实前滚翻动作,跟小皮球滚动的道理一样,只要身体尽量保持球形,一定成功!”又如“后滚翻”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在复习前滚翻后,立即观察后滚翻示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借助完成前滚翻的经验,自己学会后滚翻吗?”此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同时,在练习中再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随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练习的难、易程度。例如可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斜坡”上做后滚翻,当学生由高处至低处顺利完成后滚翻时,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为什么由高向低做后滚翻比较容易?”的答案及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矛盾,因势利导,控制好问题的难易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启发性的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实施有效提问。
3.2.1 优化关系,注重营造提问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在体育课上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持师生关系的融洽。在课堂提问时,应选择学生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委婉,给学生一种亲切感,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习欲望营造出最佳的提问氛围。
3.2.2 见机行事,切实把握提问时机。
问题是“死”的,学生却是“活”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绝不可能一点不变地应用下来,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为有效把握提问时机,教师心中不仅要掌握提问频率及数量,还要有见机行事、见缝就插针的教学机智。
3.2.3 联系实际,注重提问内容的生活化。
所谓“注重提问内容的生活化”是指,教师所提问应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通常应涉及学生感知过或经历过的事、物等一听就想起来的内容。往往这些生活化的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如在教一年级小朋友分清“左和右”时,教师经常会这样问:“第一,小朋友,你们用哪一只手写字?(右)第二,同学们用哪只手拿筷子吃饭的?(右)第三,同学们是用哪只手捧饭碗?(左)。”并示意学生把手举起来。一年级学生对这些自己生活中天天经历的,并且不会搞错的问题特别感兴趣。都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仅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快速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左和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应生活化,应多涉及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其实,有效的提问方式还很多,比如我们还可以尝试摸底性、探究性、比较性、注意性提问等多种方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肯灵活多变,多研究体育专家相关的教学理论成果,多观看相关的体育教学视频,做好记录。并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多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问,肯定会收获更多的提问方式。
【关键词】体育;提问;策略
1 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教师提问不当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较复杂,以下提几点都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提问。
1.1 提问随意。
比如在听一位兼职的体育教师在上一节新授课《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时,为了让学生对原地双手前抛动作有一个清晰认识,教师依次向学生问道:
“同学们看过实心球吗?”
“在哪看过?”“有多少斤?”
“前抛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你会双手前抛吗?,和谁学的”
“前抛过程中我们身体是如何发力?”类似提问,没有从激起学生的学习思维出发,显得随意,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样的课堂虽显热闹,貌似学生参与度高,但却没有任何教学效果。同时,设计的问题前后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1.2 提问过于简单。
在听一节立定跳远复习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跳远过程中,需要用力的要领,于是提出了这样一连串的提问:
“在立定跳远过程中我们身体要不要用力?”
“那脚要不要用力?”
“手臂要用力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像这样单一的“要不要”、“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等等口头禅的提问”的叙述型提问,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任何益处,即使教师提问再多,也只是流于形式。
1.3 “设计”出的提问。
个别教师喜欢在备课时写出详案,不仅框定了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连师生间的提问内容与答案也一一罗列,再在课堂上照搬。还有的教师喜欢在公开课前与学生进行反复的演习,让学生熟记教师的提问,记忆正确答案,一旦在公开课上提问,学生就能流利地回答,这根本就是像演戏在排练而不是一堂真正的体育公开课教学。其实,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对同一个问题,肯定有不同看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想法,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而应积极引导,鼓励大胆创新。
1.4 提问重倾向性。
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课堂提问往往倾向于部分好学生,忽视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其实这种行为是在变向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力,因为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中部分学生会因为长期不受关注,变成课堂上的看客,最终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不再主动积极。
2 课堂提问的不科学性原因
2.1 对教材的认知。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缺乏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深入研究,学生到底哪些知识技能已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可以一点即通,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深入探究,教师心中没有底,这需要教师经验的积累,多研究教材,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2.2 对学生的认知。教学中我们有些体育教师将别人一些好的设计或精彩提问,拿到自己班来试用,无奈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不如自己平常的一贯做法。这是因为,每个教师的经验都不一样,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各有不同。过于浅显的问题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随声附和地回答也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而过于深奥提问,更是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导致学生不敢作答,课堂沉闷的状况。还有少部分教师只提问优秀生,因为省时省力省心,或者只提问后进生,以问带变相罚;这样的举措不仅造成了课堂的不公正,还极易使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遭到冷落。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是主动的索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我们只有掌握科学提问的原则、对策,了解提问的方式和艺术,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3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3.1 精心设计提问。
3.1.1 紧扣要领,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
动作要领应该精准而简短,往往只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个动作的要点比如说,在直线跑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明白直线跑在快速跑中的作用。那么就可以这样提问:“我们想到达前方的目的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直线跑与曲线跑,同样的距离到底哪种方式更快呢?”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实际感受,比较直线与曲线的实际效果,很快就会得出教师想要的答案。
3.1.2 综合分析,有效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认识水平于体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个不相同,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各自要素,根据教材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学生 的实际水平提出可望也可及的问题。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先分别感受推动小皮球和小木块的不同,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小皮球之所以滚动很快,是因为它是圆体,没有棱角,而小木块则相反。继而顺势引导:“其实前滚翻动作,跟小皮球滚动的道理一样,只要身体尽量保持球形,一定成功!”又如“后滚翻”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在复习前滚翻后,立即观察后滚翻示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借助完成前滚翻的经验,自己学会后滚翻吗?”此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同时,在练习中再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随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练习的难、易程度。例如可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斜坡”上做后滚翻,当学生由高处至低处顺利完成后滚翻时,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为什么由高向低做后滚翻比较容易?”的答案及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矛盾,因势利导,控制好问题的难易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启发性的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实施有效提问。
3.2.1 优化关系,注重营造提问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在体育课上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持师生关系的融洽。在课堂提问时,应选择学生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委婉,给学生一种亲切感,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习欲望营造出最佳的提问氛围。
3.2.2 见机行事,切实把握提问时机。
问题是“死”的,学生却是“活”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绝不可能一点不变地应用下来,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为有效把握提问时机,教师心中不仅要掌握提问频率及数量,还要有见机行事、见缝就插针的教学机智。
3.2.3 联系实际,注重提问内容的生活化。
所谓“注重提问内容的生活化”是指,教师所提问应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通常应涉及学生感知过或经历过的事、物等一听就想起来的内容。往往这些生活化的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如在教一年级小朋友分清“左和右”时,教师经常会这样问:“第一,小朋友,你们用哪一只手写字?(右)第二,同学们用哪只手拿筷子吃饭的?(右)第三,同学们是用哪只手捧饭碗?(左)。”并示意学生把手举起来。一年级学生对这些自己生活中天天经历的,并且不会搞错的问题特别感兴趣。都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仅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快速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左和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应生活化,应多涉及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其实,有效的提问方式还很多,比如我们还可以尝试摸底性、探究性、比较性、注意性提问等多种方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肯灵活多变,多研究体育专家相关的教学理论成果,多观看相关的体育教学视频,做好记录。并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多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问,肯定会收获更多的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