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地批改作业促进有效教学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从批改作业的新视角进行教学反思,即研究性地批改作业,就会从教学效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锐意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而且能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研究性地批改社会学科作业的重要意义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劳动要尊重,对学生的闪光点要认可。研究性地批改学生作业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会从你富有关爱的批改符号与批语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明白老师是重视、关爱学生的,从而决心下次要做得更好。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有效地把握好这块小阵地的话,利用作业去了解、指导、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同样享受到老师极富人文情调的教育,那对于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及时调整好教学,进行因材施教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我所任教的三(7)班学生罗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属于学习态度问题)。原本他的成绩一般,上课也听不到他发言,后来简直判若两人,成绩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位居班级“第一世界”。从重视、尊重、爱护和关心学生等方面进行批改或面批,学生的作业态度、质量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就告诉我们:社会学科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启发外,还有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风格,树立“学生本位”的观念,真正地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提升教师的育人使命感。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有积极的情感,做好作业批改是教师辛勤劳动、忠于本职工作的体现。对所有学生不论学习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特征,都要认真对待,这不是迫于压力、为应付检查而批改作业,也不是完成领导交给的教学任务,更不是只抓住几个所谓的尖子生不放,而是把批改作业当成自己的教学事业,凭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观,自觉地钻研,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仅要有开放、负责的心态,更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社会综合课的开卷试题,开放性程度较高,学生的答案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更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倾注自己的智慧、情意和心血,给学生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学生从冰冷的教化中走出来,进入一个主动体验的情感化空间。这样就能够做到既“为人师表”,更“教书育人”。
  协调教与学的动态关系。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作业的布置,而忽视作业的批改;或者虽作了详细批改而没有任何的评判,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又无益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而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既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能力发展的水平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习惯等,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此来调节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批改作业又是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对批改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进一步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质量。
  
  研究性地批改作业促进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会赏识学生,多元评价培养信心。
  批改作业为师生感情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有人说:“批改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不见面的交流,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不要轻易在学生作业本上打X。”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打X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淡化了学生的改错意识,遏制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我在社会学科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总是带着赏识的眼光,努力挖掘学生作业中的成功因素,如书写端正、作业齐全、正确率高、思路独特,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标点同样会热情鼓励,用红笔在这些句子下面画上表示赞美的小圆圈、小星星、一张笑脸、一面红旗或一个红苹果等充满童趣的印章,代替了原来的分数;或写一些激励性和针对性的评语,如“想一想,是材料没读懂,还是不知道题目问什么?”“再想一想,这道题究竟要你说明什么?”“分析得很好,试一试,语言能否再简练一些。”“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对策来解决呢?”等等。当学生翻开本子,看到这些,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得到一种精神的满足,增强其学好这门学科的自信心。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大的成功都蓄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比如我所任教的三(8)班毛建雄同学,算是个学习困难生,我发现他作业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并试着努力把它做好。有些作业题目是开放式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实际上很多同学都没做)。虽然他做得没有尖子生那么见解独到,语言表达不够简洁,我却在他的作业本中写着:“好!继续努力,别放弃哦!老师相信你能行!”并且在班级上对作业做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他)给予表扬并加分(这是班级管理的一项制度)。当然对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我也会帮助并指导其进行自我评析,找到自己的真正不足,引导他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自此之后,他的作业做得很认真,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并上了一个台阶,排到了班里的中上等行列。可见,通过作业批改,老师的细心、耐心和极为平常的一个发现,可以点燃学生自尊自信的热情,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获取信息及时反馈,促成学生积极反思。
  教师要注重作业的反馈功能,做到及时批改作业,从中获得教学信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学生反馈,否则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就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时反馈促使教师即时讲评,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问题,还能促成学生的积极反思向纵深发展。
  九年级教材的第一单元《共和国的风雨历程》有一道题目:1951年,一名美国将军就曾经说过:如果美国扩大战争的话,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错误的战争”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我在批改这道题目时,发现学生的答案真是多种多样。有的认为这是一场不该打的战争,有的却认为这是该打的一场战争;有的称这场战争是朝鲜战争,有的称是抗美援朝;还有的回答得更是出乎意料,认为这场战争是冷战时的局部战争。在讲评作业时,我把不同的答案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同样的战争为什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回答,他们说的是否各有道理?你能分析其中的理由吗?有部分学生马上作出了回答,认为这是他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所以有不同的观点和评价。我继续追问:“为何这场战争又是冷战时的局部战争,这种说法对不对?你又怎么解释呢?”学生经过反思讨论得出:这一问题要回顾第一课《“两极”与“冷战”》的内容,二战之后世界格局是东西方对峙即处于“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所以说朝鲜战争也是冷战时的局部战争。学生能作出这样的评价,这表明他们能够对前后章节内容进行横向的联系,对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较强的概括能力。
  通过细致地批改作业,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感知到认知,由认识到评判的整个学习经历。作业批改纪录着学生成长的日记,也是教师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有力见证。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深度挖掘出一系列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给予纠正、提升和扩展,更要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呢?我觉得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因此通过作业批改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学生主动学习,促成学生积极思考、及时总结和深刻反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能动作用。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身“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发现问题探究根源,及时反思改进教学。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出现了错误,就尝试着变划“X”为划“?”。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科学而合理。因此要研究性地批改学生的作业,不只是判断对与错、好与差,更要研究学生发生差错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下面这张表格就平时批改作业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地分析、归纳和研究。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进行归类,长期坚持这样批改,久而久之会培养起教师对问题的敏感性,引起自身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它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活动、自己的教学行为、工作价值观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根据作业批改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调整,制定讲评的计划:哪些详讲、哪些略讲、从何角度讲、哪些不讲;哪些该通过比较来区别;哪些应该归纳、哪些应该分析……所有这些应该在下次讲课之前规划好,并且付诸实践(如表格中的对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所以,作业批改不仅仅只是记载着学生作业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查找每项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措施,它是教师下次备课的有效凭据,也是改进教学教法的指南针。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的,但遇到练习或考试就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学生无法读懂材料和缺乏问题意识。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如表格中的问题二)。
  例1.八年级《历史与社会》题目:撰写“从……看社会的进步”的调查报告。很多学生不仅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看社会进步,还从社会生产这方面来看社会进步,实际上只写某一方面就可以。这就是没有审清题意读懂题目。
  例2.“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问:学习了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学生的回答有邓世昌、左宗棠、洪秀全等。假如提示这道题的关键词“反封建反侵略”,答案就更明确了。
  “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有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屈的抗争,对这道题讲解可以先分析后归纳。
  例3.“列举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中的罪行”和“近代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基础较好的学生容易应对,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错误率较高,假如给予“1937、列举、罪行、发动、侵华战争”这些关键词的提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4.“为孙中山写一个简要的生平。”许多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道题假如换成“是谁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又领导了哪一次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的历史功绩有哪些?”我想很多学生都能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
  针对以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从原来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转变为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历史与社会》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历史地图、表格、代表人物画像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结合社会课的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优化组合文字、图表、图片等内容,并将这些素材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分析教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的目标。这种训练方式能够使学生获得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高质量、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提问,鼓励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现实的、动态的问题意识,真正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泽国二中)
其他文献
通过室内生测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花棘豆甲醇提取液对油菜、燕麦、反枝苋和狗尾草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甲醇提取液对4种受体的
国内使用旭化成和国产化强制循环复极电解槽的厂家电槽压差时有波动(0.001~0.002 MPa),有的波动较严重(0.003~0.006 MPa),影响膜的性能及寿命,这是离子膜法生产烧碱中的棘手问
番茄空洞果是番茄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番茄果的商品性、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有很大的影响。介绍番茄空洞果的特征,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在
玉米是辽宁重要的粮食作物,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左右,其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目前,玉米已成为辽宁省提高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主产作物,但
引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使用,作为承载了英国国家价值观、文化观念、历史等等的英美文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英语是每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地流。时而缓缓细流,时而滔天巨浪,让你激动,让你幸福。  曾几何时,我们静下心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东西令人幸福,用心去感知、用情去体味,我们发现,其实琐碎、平凡的生活中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老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孺子牛精神使我感动,感动于他们的忘我品质;身体欠佳时,同事的一声问候使我感动,孩子递来的一张餐巾纸使我感动,
2010年7月2日,大石桥市召开“千企百村对接帮扶活动”动员大会,号召相关部门、镇、村及企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投入到对接帮扶活动中。为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建设社
三月的辽宁,春回大地,瑞雪初融;三月的铁岭,辽北沃土,沐浴春风。2010年3月22日,来自全国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家,带着企业自主研发的农机产品,从天南地北汇聚辽宁,汇聚铁岭。
讨论了烧碱溶液蒸发结垢、传热效率低、蒸发冷凝液带碱的原因.介绍了化学法传热强化技术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YH-1蒸发促进剂的特点、工业应用情况和前景.
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两大方面:一是对部分信息员来说,写作水平低、报送不及时、质量无保证;二是对部分管理者来说.认识不到位、经费无保障、深度报道少。下面,就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