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学习焦虑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本文通过对外语学习焦虑理论的研究,探讨了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和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克服和减轻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焦虑 外语学习 外语学习焦虑 策略
一、 引言
英语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英语本身语言特点的影响,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成绩有诸多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主观因素包括语言天赋、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单就情感因素而言,其中的焦虑情绪是影响英语学习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由于焦虑程度的等级很难界定,因此,关于焦虑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一问题,教育界一直都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轻微的焦虑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人则认为焦虑对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妨碍和抑制作用。对这个问题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说明:语言焦虑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特有的复杂而且难以把握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师首先要搞清与焦虑相关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焦虑产生的原因,然后,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因势利导,及时有效地减轻、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整体优化英语教学的目的。本文拟从焦虑、学生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降低学生焦虑程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外语学习焦虑
焦虑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情绪范畴,指的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朱智贤,1989)。Kleinmann(1977)根据焦虑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把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Ellis(1994)把焦虑分为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情景焦虑(situation specific anxiety)。焦虑还可以分为一般焦虑和特殊焦虑;低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高度焦虑(章兼中,1999)。只有促进性焦虑、一般焦虑以及中度焦虑有利于语言学习,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妨碍性焦虑、特殊焦虑以及高度焦虑都不利于语言学习。
Horwitz等(1986)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由三部分组成:交流畏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和考试焦虑(test anxiety)。
外语学习焦虑的迹象大体上可分为四类:(1)回避:如“忘记”答案、装出粗心的样子、迟到早退等;(2)身体动作:如扭动、玩弄头发或衣物、抖动身体等;(3)身体不适症状:如抱怨头痛、肌肉抽动、身体部位有莫名疼痛等;(4)其它迹象:如用功过度、有完美主义思想、回避社交、不敢正视他人、有敌意等(Oxford,1999)。
三、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焦虑有时产生于某一特殊的情形或事件,但它也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性格特征。在外语学习中,当学生不得不用外语来表达时,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语言学习的焦虑,表现为畏惧。这时的焦虑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心理状态。然而,对于所有学生来说,这种焦虑并不是都能随时间消逝而消失。如果这种情况不断重复发生,它将成为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副反应。这时,焦虑就成为持久的心理品质或称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它将深入影响外语学习和表现。
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要通过编码、储藏、修正等过程,而对于焦虑的学生,焦虑对以上每一种过程都会通过分心而产生干扰,焦虑的学生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又要承受任务带来的压力。很多人发现,外语学习,尤其是课堂外语学习格外地让人感到压力和紧张。语言学习似乎比任何其它课程更容易引起焦虑(Horwitz,2000)。
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最大。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一般认为焦虑在说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心情焦虑的学习者在口头表达上明显不如心情轻松的学习者,他们发言短,而且条理不清(Ladonde,1987;Steinberg & Horwitz,1986)。焦虑的学习者在外语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说英语感觉非常紧张,害怕出错,回避回答问题。
可见,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四、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以及克服焦虑的对策
1. 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
探讨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对我们找到克服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导致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很多。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六种可能的原因: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语言测试。
笔者结合中国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认为导致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
(1)与学习者性格特征有关的因素
就外语学习而言,操练目的语是必不可少的。武波(1997)认为:性格的内向和外向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拘小节,善于交际,情感外露,反应迅速,易适应环境变化,不介意别人的评价;内向性格者则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出发点,深沉稳重,办事谨慎,思考周到,但反应缓慢,不善交际,不适应环境困难,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宋广文,1994)。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需要学习者活泼开朗、善于表现、敢于冒险、心理宽容度高以及不介意他人的评价。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与其性格相背的任务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以致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2) 与学习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关的因素
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如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口头表达对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很多研究都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比如语法翻译课不强调学习者的口头表达,所以焦虑程度会低一些。而那些强调交际的教学法可能导致高度焦虑。
陈劼(1997)的调研结果表明,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态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表达准确,对学生练习、发言中出现的错误动辄批评、更正,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使学生怯于开口。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的任务的难易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
竞争也会导致语言焦虑(Bailey,1983)。据研究表明,竞争并不会使所有学生产生焦虑,对于那些成绩中等或较低的学生来说,竞争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是指竞争会刺激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以迎接更新的挑战;消极影响是指竞争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甚至放弃英语。
学习者往往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而焦虑反过来又影响学习者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在外语课堂学习中,对学生测试几乎经常都在进行,因此学生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压力和焦虑。通过与学生接触、交流以及对平时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最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的是下面两种情况:
其一,学生对英语考试的恐惧。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惧怕考试,甚至有考前找各种理由和借口逃避考试的极端做法。这样的学生往往在领会考试重点、进行信息编码等方面存有缺陷,而且还与他们的信息加工过程紊乱、特别是材料组织不够合理有很大关系。如,在完形填空试题中,还原有空缺的语言片断,实际是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越高,可容忍的被破坏的信息度就越大,但是完形填空不仅涉及到被破坏的信息量,而且涉及语言本身的难度,这种难易程度不仅与文字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关。它既要求学生有系统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又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阅读理解预示能力。这方面知识、能力欠缺的学生,面临这类考试,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
其二,在英语课堂上,当学生被老师要求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表达时,觉得自己没有用汉语表达准确、流畅、充分,因此担心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太低。同时,受英语水平的限制,学生用英语只能表达出他们性格、情感和思想的一部分,而不能全面地体现他们的智慧和美德,因此又担心自己会在英语文化中失去自我和个性。
调查结果还表明,学生之所以高度焦虑,除了外部评价和内部承受能力等因素之外,其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学习不懂得学习方法,学了数年外语之后,结果还是学不好,这也会对学生形成焦虑。
(3)与文化差异有关的因素
认同某一语言群体或目标文化表示该学习者也是该群体中的一员。Young(1992)认为:当学习者认同某一语言群体或目标文化时,焦虑就会降低;反之,焦虑就会增高。十分矛盾的是,当学习者与某一语言群体或目标文化过分认同,同时感到失去自我时,焦虑也会产生。她还指出,这种焦虑与“文化休克”密切相关,并列出与此相关的情感状态:情绪压抑、犹豫不决、恐慌、生气、伤心、生病等。由于英语是独立于母语之外的一门学科,不仅涉及语法体系的不同,而且也包括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价值观念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有些学生害怕在英语的文化中失去自我,进而产生焦虑。
2. 减轻和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对策
虽然焦虑心理对外语学习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但它是可以克服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消除学习者焦虑心理的途径。针对焦虑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帮助学习者消除外语学习焦虑。
(1) 针对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焦虑
由于外语课的特点,内向性格者在外语课堂中更易形成焦虑。针对性格内向者,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照顾他们的性格特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要调动班组活力(group dynamic)。一个学习群体有自身的生命,整体的表现不等于个体表现的简单之和。同伴间通过了解对方而相互认同和吸引,从而减少焦虑情绪。教师充当班级的领导者,影响课堂的每个方面。教师领导有方、任务组织良好的教学比学生自由学习更有效。有凝聚力的班级在完成团体目标和个体目标、体验成功的同时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感情。课堂教学中,教师排忧解难的态度不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性,而且以参与的成功感使内向者克服性格障碍,树立自信,消除紧张不安,形成坦然心态,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非消极避让者。
(2)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一种友好、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的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和课堂内外教育环境,让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潜能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如信任情境,成功情境,竞赛情境,辩论情境和挫折情境。通过创设多种情境,锻炼学生意志,破除羞怯和紧张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堂焦虑与学习内容的难度关系很大。比如,课堂提问如果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学生只好望而却步,甚至放弃思考。提问如果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漫无目的,主旨不明,可能导致学生思考困难而不愿发言。所以,教师应很好地把握教材,控制难度,对学生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既要满足学生的探索心理,又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除了学生学习自主性,课堂教学还由于考试焦虑直接影响考试结果,而考试结果可能建立也可能挫伤考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会因为以前失败的经历而惧怕考试,畏难而退。他们自始至终意识到自己对考试的畏惧和焦虑。对于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循序渐进的提问、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正面的鼓励和及时的表扬有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减轻失败的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教师应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而对于焦虑水平极低的学生,平时应激发其内在动机,提高过低焦虑。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不要过于强调分数,不要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变强制性灌输、约束的教育模式。由以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合理整合课堂中的各种情绪,调动学生的好奇感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愉快学习,降低焦虑。改变学生形成的消极的心理定势,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改被动接受为主动、自主学习,使教学过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3)向学习者传授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
人类整个言语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制约,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怎么说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尤是如此。教师应在要求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教授文化,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价值观念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向学生进一步解释学生的本族文化和他国文化的差异,在外语学习中设法让学生融入到他国的文化当中去,让学生从中找到认同感,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 awareness)。
五、结束语
外语学习焦虑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诸多因素。外语教师应该学习了解外语学习焦虑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教师要对外语学习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发现那些外语课堂上焦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将他们的课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意义重大,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欠缺,尤其是实证性研究,笔者呼吁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学者对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一些实证性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具体情况和表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Arnold,J(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up,1999.
[2]Arnold,J&H.D.Brown.A Map of Terrain[J].In Arnold(ed),1999.
[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
[4]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ffective Issu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London Edword Arnold,1985.
[5]Horwitz, E. K.,Horwitz,M. B.,& Cope,J.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 125-132. 1986.
[6]MacIntyre,P. D. How does anxiety affec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reply to Sparks and Ganschow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 90-99. 1995.
[7]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
关键词:焦虑 外语学习 外语学习焦虑 策略
一、 引言
英语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英语本身语言特点的影响,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成绩有诸多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主观因素包括语言天赋、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单就情感因素而言,其中的焦虑情绪是影响英语学习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由于焦虑程度的等级很难界定,因此,关于焦虑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一问题,教育界一直都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轻微的焦虑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人则认为焦虑对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妨碍和抑制作用。对这个问题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说明:语言焦虑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特有的复杂而且难以把握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师首先要搞清与焦虑相关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焦虑产生的原因,然后,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因势利导,及时有效地减轻、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整体优化英语教学的目的。本文拟从焦虑、学生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降低学生焦虑程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外语学习焦虑
焦虑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情绪范畴,指的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朱智贤,1989)。Kleinmann(1977)根据焦虑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把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Ellis(1994)把焦虑分为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情景焦虑(situation specific anxiety)。焦虑还可以分为一般焦虑和特殊焦虑;低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高度焦虑(章兼中,1999)。只有促进性焦虑、一般焦虑以及中度焦虑有利于语言学习,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妨碍性焦虑、特殊焦虑以及高度焦虑都不利于语言学习。
Horwitz等(1986)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由三部分组成:交流畏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和考试焦虑(test anxiety)。
外语学习焦虑的迹象大体上可分为四类:(1)回避:如“忘记”答案、装出粗心的样子、迟到早退等;(2)身体动作:如扭动、玩弄头发或衣物、抖动身体等;(3)身体不适症状:如抱怨头痛、肌肉抽动、身体部位有莫名疼痛等;(4)其它迹象:如用功过度、有完美主义思想、回避社交、不敢正视他人、有敌意等(Oxford,1999)。
三、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焦虑有时产生于某一特殊的情形或事件,但它也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性格特征。在外语学习中,当学生不得不用外语来表达时,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语言学习的焦虑,表现为畏惧。这时的焦虑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心理状态。然而,对于所有学生来说,这种焦虑并不是都能随时间消逝而消失。如果这种情况不断重复发生,它将成为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副反应。这时,焦虑就成为持久的心理品质或称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它将深入影响外语学习和表现。
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要通过编码、储藏、修正等过程,而对于焦虑的学生,焦虑对以上每一种过程都会通过分心而产生干扰,焦虑的学生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又要承受任务带来的压力。很多人发现,外语学习,尤其是课堂外语学习格外地让人感到压力和紧张。语言学习似乎比任何其它课程更容易引起焦虑(Horwitz,2000)。
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最大。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一般认为焦虑在说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心情焦虑的学习者在口头表达上明显不如心情轻松的学习者,他们发言短,而且条理不清(Ladonde,1987;Steinberg & Horwitz,1986)。焦虑的学习者在外语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说英语感觉非常紧张,害怕出错,回避回答问题。
可见,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四、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以及克服焦虑的对策
1. 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
探讨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对我们找到克服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导致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很多。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六种可能的原因: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语言测试。
笔者结合中国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认为导致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
(1)与学习者性格特征有关的因素
就外语学习而言,操练目的语是必不可少的。武波(1997)认为:性格的内向和外向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拘小节,善于交际,情感外露,反应迅速,易适应环境变化,不介意别人的评价;内向性格者则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出发点,深沉稳重,办事谨慎,思考周到,但反应缓慢,不善交际,不适应环境困难,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宋广文,1994)。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需要学习者活泼开朗、善于表现、敢于冒险、心理宽容度高以及不介意他人的评价。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与其性格相背的任务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以致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2) 与学习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关的因素
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如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口头表达对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很多研究都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比如语法翻译课不强调学习者的口头表达,所以焦虑程度会低一些。而那些强调交际的教学法可能导致高度焦虑。
陈劼(1997)的调研结果表明,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态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表达准确,对学生练习、发言中出现的错误动辄批评、更正,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使学生怯于开口。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的任务的难易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
竞争也会导致语言焦虑(Bailey,1983)。据研究表明,竞争并不会使所有学生产生焦虑,对于那些成绩中等或较低的学生来说,竞争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是指竞争会刺激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以迎接更新的挑战;消极影响是指竞争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甚至放弃英语。
学习者往往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而焦虑反过来又影响学习者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在外语课堂学习中,对学生测试几乎经常都在进行,因此学生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压力和焦虑。通过与学生接触、交流以及对平时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最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的是下面两种情况:
其一,学生对英语考试的恐惧。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惧怕考试,甚至有考前找各种理由和借口逃避考试的极端做法。这样的学生往往在领会考试重点、进行信息编码等方面存有缺陷,而且还与他们的信息加工过程紊乱、特别是材料组织不够合理有很大关系。如,在完形填空试题中,还原有空缺的语言片断,实际是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越高,可容忍的被破坏的信息度就越大,但是完形填空不仅涉及到被破坏的信息量,而且涉及语言本身的难度,这种难易程度不仅与文字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关。它既要求学生有系统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又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阅读理解预示能力。这方面知识、能力欠缺的学生,面临这类考试,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
其二,在英语课堂上,当学生被老师要求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表达时,觉得自己没有用汉语表达准确、流畅、充分,因此担心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太低。同时,受英语水平的限制,学生用英语只能表达出他们性格、情感和思想的一部分,而不能全面地体现他们的智慧和美德,因此又担心自己会在英语文化中失去自我和个性。
调查结果还表明,学生之所以高度焦虑,除了外部评价和内部承受能力等因素之外,其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学习不懂得学习方法,学了数年外语之后,结果还是学不好,这也会对学生形成焦虑。
(3)与文化差异有关的因素
认同某一语言群体或目标文化表示该学习者也是该群体中的一员。Young(1992)认为:当学习者认同某一语言群体或目标文化时,焦虑就会降低;反之,焦虑就会增高。十分矛盾的是,当学习者与某一语言群体或目标文化过分认同,同时感到失去自我时,焦虑也会产生。她还指出,这种焦虑与“文化休克”密切相关,并列出与此相关的情感状态:情绪压抑、犹豫不决、恐慌、生气、伤心、生病等。由于英语是独立于母语之外的一门学科,不仅涉及语法体系的不同,而且也包括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价值观念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有些学生害怕在英语的文化中失去自我,进而产生焦虑。
2. 减轻和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对策
虽然焦虑心理对外语学习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但它是可以克服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消除学习者焦虑心理的途径。针对焦虑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帮助学习者消除外语学习焦虑。
(1) 针对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焦虑
由于外语课的特点,内向性格者在外语课堂中更易形成焦虑。针对性格内向者,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照顾他们的性格特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要调动班组活力(group dynamic)。一个学习群体有自身的生命,整体的表现不等于个体表现的简单之和。同伴间通过了解对方而相互认同和吸引,从而减少焦虑情绪。教师充当班级的领导者,影响课堂的每个方面。教师领导有方、任务组织良好的教学比学生自由学习更有效。有凝聚力的班级在完成团体目标和个体目标、体验成功的同时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感情。课堂教学中,教师排忧解难的态度不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性,而且以参与的成功感使内向者克服性格障碍,树立自信,消除紧张不安,形成坦然心态,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非消极避让者。
(2)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一种友好、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的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和课堂内外教育环境,让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潜能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如信任情境,成功情境,竞赛情境,辩论情境和挫折情境。通过创设多种情境,锻炼学生意志,破除羞怯和紧张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堂焦虑与学习内容的难度关系很大。比如,课堂提问如果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学生只好望而却步,甚至放弃思考。提问如果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漫无目的,主旨不明,可能导致学生思考困难而不愿发言。所以,教师应很好地把握教材,控制难度,对学生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既要满足学生的探索心理,又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除了学生学习自主性,课堂教学还由于考试焦虑直接影响考试结果,而考试结果可能建立也可能挫伤考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会因为以前失败的经历而惧怕考试,畏难而退。他们自始至终意识到自己对考试的畏惧和焦虑。对于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循序渐进的提问、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正面的鼓励和及时的表扬有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减轻失败的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教师应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而对于焦虑水平极低的学生,平时应激发其内在动机,提高过低焦虑。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不要过于强调分数,不要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变强制性灌输、约束的教育模式。由以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合理整合课堂中的各种情绪,调动学生的好奇感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愉快学习,降低焦虑。改变学生形成的消极的心理定势,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改被动接受为主动、自主学习,使教学过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3)向学习者传授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
人类整个言语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制约,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怎么说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尤是如此。教师应在要求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教授文化,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价值观念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向学生进一步解释学生的本族文化和他国文化的差异,在外语学习中设法让学生融入到他国的文化当中去,让学生从中找到认同感,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 awareness)。
五、结束语
外语学习焦虑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诸多因素。外语教师应该学习了解外语学习焦虑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教师要对外语学习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发现那些外语课堂上焦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将他们的课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意义重大,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欠缺,尤其是实证性研究,笔者呼吁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学者对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一些实证性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具体情况和表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Arnold,J(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up,1999.
[2]Arnold,J&H.D.Brown.A Map of Terrain[J].In Arnold(ed),1999.
[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
[4]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ffective Issu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London Edword Arnold,1985.
[5]Horwitz, E. K.,Horwitz,M. B.,& Cope,J.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 125-132. 1986.
[6]MacIntyre,P. D. How does anxiety affec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reply to Sparks and Ganschow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 90-99. 1995.
[7]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