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用立意】知识分子之尊/气节/决绝与救赎
【素材现背】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尊崇道德人格,以保存尊严、不失气节作为自己的底线和要求。伯夷、叔齐,宁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屈原虽九死亦不肯与世同流合污……一代大师王国维亦是带着他的孤高气节,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寻求自我的解脱和救赎。
1927年,一位国学大师离我们而去。他自沉于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中,了却了他的凡尘事,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悲伤。他就是王国维。王国维一去,国学少了半壁江山。
陈寅恪与王国维当年是同事,又是过从甚密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精神相通。王国维走得越远,陈寅恪对他的理解越深。所以,陈寅恪为王国维写出了那样的墓志铭:“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在陈寅恪眼里,王国维是在以这种方式为旧文化送上一曲哀伤而从容的挽歌,并以此证明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纵使是死,也不能丧失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王国维的这种思想与精神,正代表了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操守。
在当时改朝换代、新旧思潮和文化更新之际,王国维深感传统的优秀“道统”文化之没落,而他并没有看到一种让他满意的新文化與之承接。西风东渐,旧制废除,连同中华那些优秀的文化和道德精神,都被打入死牢,行将入墓。大概,他感觉到一种不可抵挡、无可挽回的冲击和危机,他预见到未来文化道德与传统文化的疏远和断离……
作为深深了解祖国文化和精神及其价值的大学者,作为一个以学问道德为生的学者,王国维看到这种局面,却无能为力,有心无力,他怎能不痛苦呢?这种痛苦积累日久,直到有一天终于爆发,或者说麻木。最终他以从容就死的方式,为自己钟爱的文化和道德殉节。
王国维虽然位列上流知识阶层,但淡泊名利,从不介入政治圈子,从不结交权贵。他生活简朴,不重享受,虽深研戏剧,但很少进戏院茶肆。他交游不广,只与志同道合的一些人交流。他的爱好只有看书、写字。做学问是他的全部事业和工作。
这样一个活在文化里的人,文化对他来说,就是命。他为文化殉节,也是情理之中。他这么做,是对文化的交代,也是他的气节所在。
【素材现背】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尊崇道德人格,以保存尊严、不失气节作为自己的底线和要求。伯夷、叔齐,宁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屈原虽九死亦不肯与世同流合污……一代大师王国维亦是带着他的孤高气节,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寻求自我的解脱和救赎。
1927年,一位国学大师离我们而去。他自沉于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中,了却了他的凡尘事,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悲伤。他就是王国维。王国维一去,国学少了半壁江山。
陈寅恪与王国维当年是同事,又是过从甚密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精神相通。王国维走得越远,陈寅恪对他的理解越深。所以,陈寅恪为王国维写出了那样的墓志铭:“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在陈寅恪眼里,王国维是在以这种方式为旧文化送上一曲哀伤而从容的挽歌,并以此证明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纵使是死,也不能丧失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王国维的这种思想与精神,正代表了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操守。
在当时改朝换代、新旧思潮和文化更新之际,王国维深感传统的优秀“道统”文化之没落,而他并没有看到一种让他满意的新文化與之承接。西风东渐,旧制废除,连同中华那些优秀的文化和道德精神,都被打入死牢,行将入墓。大概,他感觉到一种不可抵挡、无可挽回的冲击和危机,他预见到未来文化道德与传统文化的疏远和断离……
作为深深了解祖国文化和精神及其价值的大学者,作为一个以学问道德为生的学者,王国维看到这种局面,却无能为力,有心无力,他怎能不痛苦呢?这种痛苦积累日久,直到有一天终于爆发,或者说麻木。最终他以从容就死的方式,为自己钟爱的文化和道德殉节。
王国维虽然位列上流知识阶层,但淡泊名利,从不介入政治圈子,从不结交权贵。他生活简朴,不重享受,虽深研戏剧,但很少进戏院茶肆。他交游不广,只与志同道合的一些人交流。他的爱好只有看书、写字。做学问是他的全部事业和工作。
这样一个活在文化里的人,文化对他来说,就是命。他为文化殉节,也是情理之中。他这么做,是对文化的交代,也是他的气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