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走 双向转 多渠道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如何在这个课题上下功夫?潼南县“减少农民”的路径思考,值得我市广大农业县参考和借鉴。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块试验田,潼南既有同时处在一小时经济圈和川渝经济合作区内的特殊性,又具有西部农业大县各项特质的代表性。客观分析潼南县情,我们不难发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城市和工业,难点在农村和农业,关键在减少农民。
  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潼南有79万农村人口,而耕地总面积仅为10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在现有条件下,农民要靠自己的承包地经营来缩小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通过减小“分母”来增加农民的人均耕地占有量,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城乡产业发展的协调互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农业人口基数大、增量多,农业产业发展中劳动力资源过剩的现象日益突出,潼南常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达40余万人。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沿海和周边城市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劳动力短缺已显端倪。要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必须把农民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转化为市民。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减少农民应紧紧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坚持“两头走”,依靠教育减少新生代农民;坚持“双向转”,依靠劳务转移减少青壮年农民;坚持“多渠道”,依靠社会保障减少老年农民。
  
  新生代:依靠教育“两头走”跳出农门,减少明天的农民
  
  减少农民,要抓源头。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人口自然增长基数大,重庆全市有近1500万农村常住人口,按自然增长率3.4‰计算,每年农村将新增5万人。减少农民,必须着眼长远,从“娃娃”抓起,通过有效途径将农民新生代逐渐“转非”,减少明天的农民。而教育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学习知识、掌握本领、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民提高素质、拓展就业空间、减少总数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举措。为此,我们应重点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口,坚持“两头走”减少农民。
  一是走高等教育之路,减少农民。高等教育是农村孩子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锻造成才的大熔炉,也是农村学子由农村走入城镇的理想途径。促进农村学生走高等教育之路,要抓好“两个着力”。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增强潼南农村孩子升入高等学校的竞争力。当前,投入不足和师资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两只“拦路虎”,应建立中央、市级和县级投入相结合的农村教育长期投入机制,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建立经常性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用政策杠杆调节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提高潼南农村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着力建立农村助学机制,保障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重点实施财政帮扶,确保所有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对考入高中和大学的学生,重点实施社会和政府联合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确保考入的学生“一个都不少”地进入学校完成学业。
  二是走职业教育之路,减少农民。职业教育是未能进入高等学校的孩子由农村进入城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采取“两建”、“一引”,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一是建立潼南“完全职业教育”制度,对未考入上一级学校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律纳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政府给予学习补助,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建立劳务品牌,立足自身实际,壮大劳务经济。近年,潼南利用远荣职业学校,大力打造“潼南缝纫工”劳务品牌,如今已有千名潼南农民远渡重洋,到美国、约旦、斐济等国挣钱。三是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实力强的大型职业教育学校,建立职业教育基地,依托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就业渠道,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劳务培训、转移工作,逐步减少农民。
  
  青壮年:依靠劳务“双向转”走出农门,分流今天的农民
  
  减少农民,要抓重点。青壮年农民,是农民的主体,是社会劳动力的中坚,是今天的农民。应按照“农民——产业工人——市民”的转化过程,引导、帮助青壮年农民实现“双向转”,即外出转移和就地转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挣钱、本地创业“转非”,分流农民。
  一是外出转移减少农民。以“三建”为抓手,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民。首先,建立劳务转移绿色通道。以县劳务经济局为中心,一端设立镇乡和村劳务信息机构,一端建立劳务中介公司和就业企业联系机制,打造“镇村劳务信息交换——县劳务经济局统揽——中介机构配合——招工企业用人”的零障碍劳务转移通道,逐步形成政府牵线、中介搭桥、能人带领的外出务工新格局。其次,建立潼南劳务转移服务平台。建立运行高效、热情周到、功能完备的劳务输出服务窗口,开设潼南民工24小时服务热线,为劳务人员提供包括用工信息、证照办理、劳动权益维护、政策法规咨询等多种服务。组织开展“提升式、订单式、招生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订单”劳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命中率”。第三,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降低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门槛,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以及面向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各种不合理证卡办理和不合理收费,一视同仁地制定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政策规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与城内待业人员信息一起纳入就业范围统一考虑。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用工管理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
  二是就地转化减少农民。鼓励农民通过自主创业走出农村,大力打造“潼南人经济”。一要鼓励“走出去”。鼓励率先富起来的“拔尖户”大胆走出农村,引导他们办企业、搞经营,进入城镇。例如,引导蔬菜种植户向蔬菜经营户转变,种粮大户向粮食加工、经营户转变。二要努力“请回来”。一部分务工人员在外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积累了一定资金。要本着“输出劳动力、迎回生产力”的理念,把这些人请回来,建立“回乡创业园”,形成一人创业、带出一批、富有一方的就地创业、就业新格局。三要大胆“求突破”。要突破现有土地制度,建立“一地两制”的新型土地制度,就是在保证国家或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变和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对所承包土地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包括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等权利。以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促进规模化生产,引导农民摆脱土地束缚,促进转化为产业工人、城镇居民。突破现有户籍管理制度,清除农民转市民“拦路虎”,逐步向城乡户籍一体化过渡。
  
  老一代:依靠保障“多渠道”离开农门,消化昨天的农民
  
  减少农民,要抓关键。老一辈农民年龄大、知识陈旧、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相对较差,发家致富的本领较弱,依田恋土的情结较浓。他们是我们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难点,也是关键。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多渠道逐渐消化这些昨天的农民。
  一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应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增量。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住产业梯度转移重要机遇,发挥自身产业优势,采取专业招商、集团招商、领导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扩大工业经济。加速企业扩张,盘活存量。引导本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引入技改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搞活商贸流通,增加总量。大力建设专业化市场,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引进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加三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是探索建立保障新体制,为老年农民提供多渠道保障。建立新型土地保障体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老年农民将土地交给土地流转中心对外经营,政府有倾向性地把老年农民的土地,投入到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中,保障这些农民的收益。建立立体式社会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把相对困难的农村老年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老年农民全部免费纳入医疗保险;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低门槛、广覆盖”,引导老年农民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建立进城购房补贴机制。引导老年农民进入农村新社区、进城镇,对自愿进入城镇购房的老年农民,政府实行一次性补贴,减免各项购房税、费。建立分层导引转移机制。对家庭相对殷实的老年农民,引导其进入城镇安享晚年;对大多数老年农民,鼓励入住新型农民社区;对相对困难的老年农民,引导入住幸福院,逐步离开农村。
  (作者系中共潼南县委书记)
其他文献
1月5日,小寒。武陵山区雨雪纷飞。  黔江新城建设工地上却是一派火热景象:宽阔的正阳大道上,压路机来往穿梭;罗家营小区里,升降机忙个不停。站在黔江火车站广场向北眺望,绿树掩映的小山头下,高高的脚手架隐隐透过冬日弥漫的薄雾,形似一幅动静有致的水墨山水……  去年以来,黔江城市东进的脚步更加急促。急促的背后,是黔江大梦后的觉醒。    区域中心梦    2009年1月26日,随着国务院2009年3号文
武藏野一带的杂木林要追溯到江户时代。多层群落的共生反映出杂木林健康的生态系统多层群落的共生反映出杂木林健康的生态系统依次为树桩上的菌类、秋冬季的南天竹和落地的橡实。  “咚,咚,咚”,一粒粒橡实从袋子里掉出来,妹妹立刻发现了背着满满一袋橡实的小龙猫。出于孩子好奇与无畏的天性,妹妹紧追不舍,于是邂逅了住在大樟(日语中常写作“楠”)树底下的大龙猫。看到电影《龙猫》中的这段情景,你也许要问:橡实是从哪里
7月18日,简单打点行装后,李世蓉登上飞往伦敦的班机。  她将接过CIOB(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的帅印,成为CIOB成立以来首位非英国籍主席。这个被男性统治了175年的世界权威建造学会,第一次有了女当家人。  这朵淡雅的重庆茉莉,靠什么征服全球CIOB会员?  答案很简单:书生意气。    ■ 学生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古话,道出了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李世蓉就是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爱上了“
10月17日这天,江北区鱼嘴镇双溪村公共服务中心的门前挤满了人。一大早,51岁的胡登梅就在这里排队等候。20天前,她刚刚领到了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拿到了城市居民户口簿,这次是来领剩下的钱。  “我总共领到6万多元,准备放在银行存利息,一年有3000多元,还可以学学理财,买些基金和国债,”胡登梅说,“政府给我们上了三重保险,现在可以放心当市民了。”  之前,她在土地上耕作了30多年都没有存下钱来,按她
德的内容是宽泛的,有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随着人的认识、思想及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考核干部的德,既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基本思路应该是:经年累月量高低,细枝末节见大小,关键时刻看有无。  经年累月量高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德高望重,非一日之功。考核干部的德,既要看现在,也要看过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审视,至少有四大障碍影响和制约着重庆文化大发展。  一是新旧机制胶着。一些国有文化单位虽已进行了事转企体制改革,但普遍没有建立起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的结构功能、经理层的运作机制、监事会的约束职能还不规范,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还远未到位,新旧机制的胶着,让国有文化单位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步履艰难。  二是文化产业开放度不高。我市对文化产业的部分领
编者按:  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吹响了“文化强市”的号角。  文化强市,需要文化精英引领。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重庆“文化人”,正用精湛的艺术陶冶大众,用睿智的思想引领大众,用高贵的人格感动大众:已故“故事大王”魏显德老先生倾尽毕生精力挖掘和传播民间故事;川剧的又一朵“梅花”黄荣华艺路坎坷、痴心不改;重庆动漫“女掌门”张炼红正努力打造中国动漫的民族品牌……  文化滋养民生,文化陶冶民智,文化强壮经济。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跟进,而是从内容到形式的本质变化。从长远看,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  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全球IT巨星汇聚重庆,一改重庆产业格局,IT产业异军突起;北部新区扇动翅膀,超越“沉重”的制造业,成为“变轻变软”的重庆龙头;七位创业人士从生物制药起步,做得风声水起。三个案例彰显的经济思想是:落户一家产业巨头,围绕产业链招商,将振兴
学习是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近年来秀山县的一些做法,我们认为,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要夯实宣教、自学和实践三大平台。    夯实宣教平台,让党员认识到“要我学”    抓好理论教育,做好政策宣讲,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秀山县委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强化理论宣讲。每年坚持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党员领导干部和部分骨干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针对
人这一生,可能有多个恋人,但只有一个故乡。  不管漂到哪里,故乡,永远是胸口抹不掉的“朱砂痣”。  19年前,一名21岁的山里妹子,怀揣梦想离开重庆,只身闯荡温州;19年后,她带领温州商帮返回重庆,一举签下5000多个项目。  她就是温州重庆商会会长、温州市首届十大杰出外来创业青年功勋奖获得者徐雪。  徐雪成为温州“火锅皇后”、组建温州重庆商会、创办全国首家摊贩公司,皆因为,乡情是她一生饮不尽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