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文化:德育的窗口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定的有利于日常行为规范化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学生一天有8节课,大多时间都在教室里,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室文化的营造。教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指在教室范围内,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在班级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班级特点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活动和学生的发展。以下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营造良好教室文化的策略。
  一、开辟“文化乐园”
  教室文化的教育性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它主要表现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暗示渗透。整洁优美、多姿多彩的教室文化环境,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能使师生的心灵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产生激励性。2008年前,笔者在老校区工作,教室里桌椅、讲台破旧,墙面布置呆板、内容单一:黑板旁一般贴有“中学生行为守则”“中学生十不准”,左右墙壁一般张贴“名人挂像”“名人语录”等。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德育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限制学生行为的警示。由于张贴的位置、形式长期固定不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让学生感到教室的学习氛围十分单调,生活环境非常压抑。2008年,学校搬到新校区。借着搬迁这股东风,笔者引导学生对教室环境进行自行设计,小到桌椅、讲台等新物品的准备,大到对教室环境的设计,全由学生自已安排。最后,我们在讲台两边摆放了花盆,教室后方摆上了盆景和个性化的书柜,对电教用具(如投影仪、录音机)也用上了屏风设计;黑板上方贴上用油光纸剪成的字体漂亮的班级口号“向前奔跑,我为班级添光彩”以及“净、竞、静、敬、进”五字训;教室两边的墙壁上分别贴了两副对联,一副是“干实实在在事;做堂堂正正人”,一副是“凝心智奋发有为,自奋蹄与时俱进”。
  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也会选出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张贴、公布。此外,还会挂放几本难题讨论本供学生课余时间讨论研究,或者通过其他老师的推荐,展示学生清晰的解题思路、整洁的卷面,等等。
  二、创建“精神家园”
  在一个进取拼博的班级,厌学、弃学之风就会受到排斥;在一个室内活动丰富多彩、充满良好风尚的班级,各种歪风邪气、消极文化就会减少。近年来,我们在教室开辟了一块“德育专栏”,把原有的德育制度内容一再精简压缩贴在上面,并制作成小册子人手一份,以便学生记忆掌握。同时,我们以一周更新一次的形式丰富其内容,做到常换常新。
  此外,笔者分阶段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步”活动。
  第一阶段,用求友之心促进步,进行“对同学说优点”活动。学生分别写出“能感染自己的同学”,再掩掉自己的姓名张贴在墙壁上。这样,学生互相询问,互相猜想,又互不认输,“你进步,我进步”的口号不再是空谈。
  第二阶段,用信任促进步,进行“我的经典名言”激励活动。班里的个别学生玩性十足,不太爱学习,并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他们其实什么都懂,懂的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只是缺少必要的自制力,也懂得是因为无法控制好自己所以才没有成就。针对这些,笔者就在班级的墙上开辟了“自创名言”一栏。学生由收集名言警句、展示交流,慢慢学会了自己编写格言。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学生,临近高考,被检查出患有“肺结核”,为了全体同学,他选择了隔离。每周六笔者放他进校,把自己收集的各科试卷给他练习,同时让他圈出自己不清楚的,请班里其他同学帮他解决。后来,学校害怕这种病会传染,认为这样做不妥,令人感动的是全班同学联名上书,表示他们会自己保护自己,愿意和他一起同甘共苦。就是通过这样的学习,这个学生在最后的高考发挥出高水平,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全班同学目标一致,勤奋学习,不仅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而且在高考中也发挥出高水平,成绩名列学校前茅。他编写的一条座右铭——有志在必得的信念,就有春华秋实的硕果,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总会实现——不仅在当时被提为“班规”,后来还被学校用于鼓励其他学生。
  三、营造“爱的小家”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班主任更多的是执行学校和上级的各种指示,不可避免地成为指示的代言人,也同时成为学生不满的对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冲突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教室摆在我的面前,但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以后,才发现后悔莫及。”一度笔者的学生天天喊着这样的歌词,每个人听到这些,都会露出会心的一笑。那时教室里有根水管,像电线杆似的杵着,移也移不走,中间刚好隔着靠墙的两桌:第四桌和第五桌。两桌的同学隔得很远,有个学生在周记里写“君坐三班头,我住三班尾;不因王母娘娘,却为水管相思”“水管横渡,千里寄相思”。由于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坐这两桌,每次安排座位都要费点心思。文科班的学生心思敏感,一件小事能浮想联翩。后来,笔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找来彩纸,先将水管进行包装,再在彩纸的外围系上一根根的细线,在细线上挂上大家的彩色心愿。经过装饰的水管俨然成了一棵带有所有人心愿的圣诞树,而圣诞树下的两排人俨然成了心愿的守护神,时刻与同学的心灵对话,保护同学的“心灵”不受伤害,不让纯洁的心愿受到蛛丝等的侵袭。此后,学生对坐这边的位置,不再有异样的想法。
  四、创设“奉献区、展示台”
  教室文化建设的过程既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诠释学生聪明才智的过程。能够有意识地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是对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每年的班训、班级公约,笔者都让学生自己制订,具体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种。自己参与制订的条约实行起来,很有亲切感,更有约束力。
  笔者还发动同学制订班级奋斗的目标。2009年是牛年,刚好班里的学生很有个性但不太勤奋,对踏踏实实的做法不太苟同。笔者引导学生制作能表现牛年气质的、能体现他们想法的实物。学生用红纸制成了一个牛头,并把牛头挂在墙上,在牛角上贴上班级的口号,在鼻孔上张贴各大名校的校名;各个小组还在牛头上悬挂各自的冲刺目标。新学年新气象,学生反映普通能感受到一股股促使自己向前奔跑的力量。
  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特点,在教室后的空墙上创建“特色专栏”,包括“快乐班谱”“信息之窗”“作业作品栏”“心愿栏”“学习园地”等,让学生在此迸射激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个人不能够一部分一部分地来教育,而是由人所经受的种种影响的全部总和综合地教育出来的。”从一个学生的品德形成来看,由于其学习、交往和参加各种活动主要是在教室中进行的,所以教室文化直接影响并制约着班级群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室文化是德育的一个窗口。班主任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建设良好的教室文化。
其他文献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教育中的教育"的作用,其教育创新实质上是一种"源头创新".本文通过对源头创新内容的研究,提出了源头创新的各种可能的模式.以期能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创新教
缙云县东渡片区教育发展联盟是以东渡初中为盟主学校,初中校长为盟主,带动区域内6所小学(东渡小学、长坑小学、兆岸小学、方川小学、方溪小学、石笕小学)的联合体。6所小学中甲类学校2所,乙类学校1所,丙类学校3所。办学规模最大的东渡小学,有23个教学班,学生数超过1000人;其次是长坑小学,12个教学班,人数最多的班级有58人;方溪小学有6个教学班,总人数仅131人,人数最少的班级只有18人。这6所学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地理教学有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而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碰到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近些年,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教育中渐成趋势。随着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小组分组不合理、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合作时机不当、效果不明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电容测量方法和等精度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采用数字式仪表,使用FPGA技术,使信号处理准确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本改进方案的电路简单,便于维修
一、 记叙文的基础性地位和“草根气质”  初中的语文教学看阅读,阅读的起点在现代文,现代文的阅读之路又是从记叙文的阅读延伸开来的。无论是小学时的浅尝辄止,初中时的习惯养成和基本技能获得,还是高中时的注重文化体验,都是在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人们把记叙性散文、随笔、新闻、通讯、游记等都归为记叙文。尽
为促进工期管理,随着工程进展可以组织同标段的各施工队开展质量进度为中心的文明工地竞赛活动,在关键阶段,实行倒计时管理,但必须摆正工期与质量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有教无类”,告诉世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潜质事也是受教育者,教师对他们应抱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但潜质生也有他的特殊性,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
当代中国是一个观念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文化形态竞相绽放,各种文学载体日新月异,文学阅读也必然趋于多元化。  一、 多元阅读的媒介与方式  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的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逐步由文本的阅读扩展为视听的消遣方式了。视听方式既不费力又不费时,便可以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满足。但如剑有双刃,很多事物都是利弊并生的,如何去
教师教育分为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