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策略之浅析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背景下,文化大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化促使我国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此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贡献力量。语文教师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相融合。本文就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融合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不足;意义;有效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號: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71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并不注重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造成学生只关注文化内容,而忽略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或者是产生相反的现象,但是总而言之都会让学生难以实现两者兼顾。如此一来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恶语文学习的情绪,不利于班级内整体语文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与之融合,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分析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一)各层面缺乏重视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都还不够,他们大多数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于主科知识的教学,因为这些课程与学生的升学息息相关,而这些学科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所以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普遍忽略了传统文化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教师更是缺乏这样的意识。小学教师的精力有限,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开展德育教育,导致其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传统文化的教育,当然有的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
   现代社会科学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学生能够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由于各国信息的相互交流,学生被外国的节日和习俗所吸引,如感恩节、圣诞节以及各种影视作品等,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身对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及其中的内涵了解却少之又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传统文化缺乏相应的仪式感,长此以往学生会迷失方向,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所以教师要通过融合传统文化的语文教育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内容过于碎片化,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并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所以小学生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并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回顾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一)使学生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国文化底蕴的体现。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其中蕴含着许多高尚的精神品质,所以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将语文知识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精华相融合,能够使二者包含的内容更加宽泛、庞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树立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意识,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其思想,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气质,开拓学生的认知和人生境界,让学生开始感悟到人生的智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主要是将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育教学巧妙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所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语文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其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打开语文学习之门,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会发现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过是只言片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底蕴,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从而最终提升自身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探究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运用古诗词,提升学生独特审美力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言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具备独特的韵律美、词语美和意境美,是传统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自身语文教学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教学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运用询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提问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之初就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吸引小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发言,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之中。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更好地展现古诗词所呈现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优美的古诗意境中感受到独特的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描述相应的情景,在情景中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思考,有利于更好地导入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在课上还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等与语文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古诗词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古诗词韵律和断句的讲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独特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采用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巧借典故,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    文学典故往往具有语言精简凝练但却富含丰富内涵的特点,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作为语言类和育人类的学科,教师可以将文学典故作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学典故中的人物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让其通过学习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言行,成为具有优良品格的优秀少年。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关于文章的典故,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展示,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最好是一些动画片的片段,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之中,同时也可以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产生巨大的兴趣。
   学习和疑问相结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教师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学生观赏视频后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古代先贤的优良品质,虽然学生会对不同的历史典故产生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师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典故中的核心思想,这样才能通过典故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典故,而典故中更多地体现了人类优秀品质,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传统典故,以此来完善自身的品格,最终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甘于奉献的有志青年。
   (三)教学生活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
   文字是生活高度凝练的成果,同时也是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让其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生命力,鼓励其更好地继承优秀的文化,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化是高于生活的一种知识,也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自身的文化感知力,所以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的感知。教师要将教学过程生活化,给予学生一个开放性的课堂,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寻找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教师也可以借此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让学生在多次的阅读中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实践活动,要学会在课文中寻找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相关联的部分,将生活与传统文化相联系,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春游,学生可以在大自然中感受到诗人眼中的美丽,这种与自然相关联的实践活动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四)开展年节活动,传承中华传统
   语文教师应该多整理收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深入地研究教育价值,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安排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教育由易到难,同时也可以实现将静态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开展年节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也可以避免学生崇洋媚外而忘记自己国家的传统,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认知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传统节日的风俗之中,让其体验不同节日的风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节日的氛围,同时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相应的年节活动,并且在参与后将其写成文章,在作文中就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年节活动体验的乐趣,不知不觉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年節活动也是传统文化之一,学生在被问到传统节日的来源以及风俗时经常出现问题,比如:他们不知道节日的根源、在讲述时不知所云,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年节活动的开展,传承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充分重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且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两者的共通之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课程的标准,必要时要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坡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包容的胸怀,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朱秀颖.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20(9).
  [2]韩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江苏探索[J].剧影月报,2020(4).
  [3]王小燕.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魅力[J].文理导航(下旬),2020(9).
其他文献
摘 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习历史能够让人的性格更加健全,对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教学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辩证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有很好的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历史教学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以前的重知识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摘 要:在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完全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其在应用互联网+技术过程中的误区,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效果较为有限。因此本文在明确互联网+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归纳当前互联网+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误区同时,探究高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措施,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阅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成绩、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希望在大量的习题作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压力较大时,学生
摘 要: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任务群”等概念,进一步推动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依然成为当前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作为研究切入点,对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和借鉴。  关
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下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掌握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超越知识、汲取知识背后的内在素养.
摘 要:美术学科在教学训练中的侧重点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然而由于美术学科独一无二的特点,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美术是一种静态的空间造型艺术,它可以一览无余地表现出学生的视觉心理,仰赖切实可行的工具和物质媒介表现出视觉美,这也是美术专业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在整个流程中把美术的特色和盘托出,毋庸置疑这就是培养美术人才的精髓。  关键词:中
摘 要:微课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拓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呈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引入微课,可以将阅读中的重难点内容以分段、分类的模式进行呈现,以此扫平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因此,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针对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阅读;应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导课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确保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导入教学效果提出几点思考,以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实物;情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
摘 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专家与学者的高度重视及关注,然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对小学语文课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良性循环及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语文课程教学者参
摘 要:无论从促进学生在我国社会更稳定地立足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培养与国际社会高度接轨的新时代的人才的角度出发,重视英语学科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意义,重视学法指导以构建高效课堂,进而以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在现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立足于此,对“学法指导”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同仁们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学法指导;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