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FD的高铁站周围路网诱导-控制方法

来源 :交通运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边界控制在缓解城市区域交通拥堵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同时容易导致区域边界处形成严重的排队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高铁站周围路网的交通特性,提出了一种将交通诱导与区域边界控制相结合的基于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s,MFD)的诱导-控制方法.首先,为满足同质性要求,划分路网子区,建立各子区的宏观交通流平衡方程,确定每个子区最佳的车辆数积累;其次,根据各子区的交通状态,实时更新诱导-控制措施,在优先使用交通诱导方式的前提下对高铁站周围路网的交通流进行动态管控;最后,以西安北站周围路网为分析对象,通过仿真分析,对比了无区域边界控制、单一边界控制和诱导-控制三种情况下的管控效果.结果表明,在诱导-控制条件下,区域的平均车速较其他两种情况下分别提高了25.39%和4.61%,平均车辆延误分别减少了28.22%和10.05%,尤其是车辆在落客区的延误明显减少.基于MFD的诱导-控制方法可有效缓解高峰客流时段高铁站周围路网的拥堵,提高客流和车流在高铁站的集散效率.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广泛采用的片式消声器降噪性能不理想的情况,在对某城市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地下车站风道采用的消声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具有新型截面布置的大风量地铁风道消声器.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消声器的空气动力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现场实测对其降噪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新型通风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和阻力系数均低于相同规格的阵列式消声器;现场安装的2 m长新型通风消声器在较宽的频带内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在500 Hz左右特征频段的传递损失超过20 dB,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港口码头合理配备应急资源和规范应急能力建设对提高我国水上溢油事故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保护我国水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最新发布或修订的《水上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港口码头水上污染事故应急防备能力要求》等标准、规范,以盘锦港码头水上溢油事故为例,按照三级应急防备的设计思路,对港口码头水上溢油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对港口码头水上溢油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有效评估,可供港口码头的应急能力建设参考.
为积极响应“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碳减排和零碳排放逐渐成为了航运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推出的碳减排方案和措施进行梳理;同时,总结国外航运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并对其采取的措施和技术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减碳和零碳排放目标的应对建议,供我国航运业的碳减排和零碳发展参考.
为探究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指导城市群空间规划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需开展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根据地理学第一、第二定律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采集城市群内部交通流OD数据,通过判断城市间交通出行的相似性,识别相邻城市在出行特征方面的一致性,构建区域组集合,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研究区域组间交互模式和交通供需关系.结果显示:珠三角区域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流向明确;存在6对区域组交互作用显著,经济互补性较强;肇庆市、珠海市、深圳市有4组区域组经济较活跃,与其他区域组交流频繁
为克服车辆到达的随机性和车辆速度波动性给干线协调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相交道路右转汇入车辆对干线直行车辆的影响,提出以绿波带宽最大为目标的干线协调与速度引导集成优化模型.首先在Maxband模型中引入速度引导来调节干线直行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刻,提升绿波时段内干线直行车辆的通行效率;然后确定可用于相交道路右转汇入车辆的绿灯时间,并给出右转汇入车辆的速度方程;最后采用Vissim和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对比所建模型与Maxband模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初始实验条件下干道直行车辆的平均延误降低17.4
为探究不同类型车辆运动特征差异对路段整体交通流状态判别的影响,解决单一数据源导致判别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针对多种类型车辆的浮动车数据存在的显著差异,提出了基于改进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数据融合的路段单元交通状态判别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车辆的浮动车数据,探究其在速度分布、交通状态划分标准及样本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D-S证据理论在融合高冲突信息时的失效问题,从修正数据源基本信任分配函数与优化合成规则两方面改进D-S证据,并据此构建路段单元交通状态判别模型.经实例验证发现:基于出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借鉴生态位理论,从生存维、发展维2个维度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基于欧式距离法和熵权法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适宜度评价方法.通过对我国27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适宜度进行计算和分类,深入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差异.结果表明:出行需求、经济水平和土地开发3类指标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适宜度的主要因素;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生存维评价得分小于0.1985时,发展维对建设适宜度影响较小;当生存维评价
为科学研判高速公路网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从效率视角厘清高速公路网规模与经济社会适应性的概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综合运输等4个方面构建了科学系统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输出导向的BCC视窗分析模型测算2010—2018年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除西藏自治区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网规模效率.基于面板数据,从时空维度探究我国省际高速公路网规模效率的变动趋势和空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网规模效率的变动为小幅波动后趋于平稳,其中广东省实现了规模效率的稳定高
为评估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路致死对两栖类动物数量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参考国际上已有的指标体系与概念模型,基于两栖类动物生活史、公路基础设施、交通流、栖息地特征,采用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公路致死影响下两栖类动物数量稳定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概念模型,从个体和种群层面对本区8种两栖类动物的数量稳定性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个体层面有6种两栖类动物为中风险或高风险,尤以中国林蛙为高风险;种群层面有2种为中风险,分别是吉林爪鲵和黑龙江林蛙,中国林蛙接近中风险.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针对目前旅游公路BIM应用中存在的需求分析不足、缺少适用方法和案例参考等问题,围绕旅游公路BIM应用方法与创新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在总结我国旅游公路BIM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旅游公路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其次,结合需求分析结果,提出了旅游公路BIM应用“目标、内容、建模要求、集成管理平台功能”相互关联的策划与实施方法,并给出工程不同阶段BIM的应用内容和成果形式;最后,结合笔者前期研究与实践,介绍了典型要素BIM参数化建模、BIM+GIS的规划呈现、慢行系统BIM快速选线、路域景观B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