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实验室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高校理论课堂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验室中却存在着诸多的火灾隐患,火灾的频发不仅为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基于此,本文就高校实验室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火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火灾防范对策,帮助高校消除实验室火灾隐患。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火灾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44-01
  引言:
  高校实验室作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程的重要教学场所,存放有大量的化学药品。这些化学药品种繁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多数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由于实验室人员流动性较大,实验环境也比较复杂,存在诸多的消防安全隐患,因此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成为每个高校都必须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探讨高校实验室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实验室火灾原因分析
  从大量的調查结果来看,高校实验室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由于大多数高校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因此消防安全在实验室中只是一个口号,而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进行行为的规范。二是设备老化,用电量超负荷。一些高校实验室建立时间久远,部分实验设备老化严重,高校对这些老化设备没有及时更换,反而混同新设备一起进行实验,再加上实验室之间乱拉电线的行为严重,造成用电负荷,从而酿成火灾[1]。三是消防器材配备不健全。由于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大多数实验室都存在器材配备不健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消防器材的数量较少,种类也不完全,导致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扑灭,造成损失扩大。部分高校实验室虽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但是却没有对这些消防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换,导致消防器材老化或者过期,在火灾发生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四是缺乏消防安全的基础知识。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对师生进行相关的消防培训,导致学校师生消防基础知识欠缺,在实验中没有火灾防范意识,在火灾发生时,也不具备扑灭火灾和逃生的能力。
  二、高校实验室火灾防范对策
  (一)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先进技术开发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实验过程和科研成果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实验的研究进程。由于实验室中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和有毒化学药品,对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也具有重大威胁,因此要切实做好高校实验室的火灾防范。为保障实验室的消防安全,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消防安全意识,让高校师生对实验室火灾发生后的严重后果有清楚的认识。高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思想,可以通过影视展、图片展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展示火灾发生后的惨烈后果,以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提高火灾防范意识,杜绝火灾的发生。
  (二)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高校实验室必须建立健全的实验室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从制度出发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政府建立的相关安全工作知识条例,各高校应该切实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关于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例如实验室用电安全规范、实验室消防安全行为规范、实验室危险物品存放和使用规范等,利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惩治条例,规范每个人的实验行为[2]。
  (三)加强消防安全培训
  针对高校师生消防意识和能力薄弱这一问题,消防安全培训至关重要。高校应该请专业消防人员定期是对高校师生展开消防安全培训,使每个人都具备防火、灭火、报警和逃生的能力,切实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高校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保障实验室的消防安全。
  (四)配备消防安全器材
  消防安全器材的健全对火灾的防范和应对具有重大意义。实验室存放大量化学药品,是消防安全特殊场所,因此实验室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验环境和设备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以达到针对性的熄灭火源。高校在实验室中不仅要配备健全的消防安全器材,更要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严禁消防器材乱挪、乱用、乱放现象的发生,对老化的消防器材要进行及时的更换。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实验室火灾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研究可得,只有提高高校消防安全意识、健全相关消防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和老师的消防安全培训、严格配备相应的消防安全器材,才能有效消除实验室火灾安全隐患。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高校实验室火灾防范对策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成知,杜向锋,王晨,贾水库.高校实验室火灾及预防[J].安全,2016,3703:66-70.
  [2]张凯,储艳兰.高校化学实验室火灾隐患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1:8-9.
其他文献
【摘要】成语是我国文化精华的外在表现。它与文言文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成语中所采用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本文主要对利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成语 文言文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70-01  前言:  成语是我国古人语言、思想的结晶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还极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上的质量和效果。因而在语文教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对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
期刊
【摘要】教学理念是实践教学效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种新型理念,微课程制作理念的产生对教学产生了诸多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微课程制作流程进行分析,并从本质特征、学生地位、教学目标以及时间分配等方面对微课程制作理念、传统教学理念之间的差异进行细化分析,以期为微課程制作工作提供良好的参照。  【关键词】微课程 制作理念 传统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力度逐渐增加,并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高职院校作为非遗弘扬的重要载体,也应积极将非遗项目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使学生能够对此方面知识充分掌握和传播。本文将对非遗项目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遗项目课程 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G7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
期刊
【摘要】追问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富有启发性和动态连续性的提问。课堂中的有效追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新的高度,從而形成对于文本的新的理解。有效的课堂追问必须要以教师对文本的追问为前提,在追问中产生独特的见解;以教师对生成的追问为主体,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性;以教师对问题的追问为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关键词】有效追问 文本解读 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不能自主学习,并且没有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在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是否有兴趣。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类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更换自己的教学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相适应,以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进步。  【关键词】参与意识
期刊
【摘要】由于语文素养的缺乏,初中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偏弱和语文知识习得效率低下的现象。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具有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树立教师的正面形象,而且能消除学生的距离感,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体会,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师强化语言艺术修养的必要性,探讨了强化语言艺术运用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语言艺术 初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其中的情感教育重要,情感的培养需要在特定教学情境中来完成,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是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感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的发展一定是高效课堂的方向,因为该方面主要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其主要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主要讨论对象,提出了建设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71-02  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34-02  小学课堂不仅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同时也应该是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而小学生此时的心理活动虽然明显,但并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成熟的心理框架,努力为学生搭建一座“心语小屋”。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课堂得天独厚  小学课堂立足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
期刊